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比丰田复杂比美国车简单,比亚迪全新DM-i,油耗做到4L内?

比丰田复杂比美国车简单,比亚迪全新DM-i,油耗做到4L内?

路咖汽车 0浏览 2024-01-25 IP属地: 北京
比丰田复杂比美国车简单,比亚迪全新DM-i,油耗做到4L内?


比亚迪王朝系列的走量担当,比亚迪秦系列的新成员,比亚迪秦L已经基本“定档”。除了比现阶段比亚迪秦PLUS更大、更高的产品定位,比亚迪秦L还将极有可能搭载比亚迪全新DM-i混动技术。在车身更大、更重的情况下,新车馈电油耗,有望直指百公里4L以内(比亚迪秦PLUS馈电油耗4.6L/100km)。那么问题来了,所谓全新DM-i混动技术,有可能朝哪个方向进化呢?

现有基础,还能怎么改?

当电气化加持之后,如何为携带内燃机的车型省油,似乎不再是难题。但在各家混合动力高歌猛进之后,如何精细化处理内燃机与电气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将油耗控制在一个更低的水平,就成为新的课题。控制车身重量,以及强化内燃机,是降低油耗的传统思路。在这方面,从预计将搭载全新DM-i混动技术的比亚迪秦L身上,也可以看出端倪。

比丰田复杂比美国车简单,比亚迪全新DM-i,油耗做到4L内?


从现阶段曝光的信息来看,新车将采用全新的混动专用底盘。除了操控和舒适性上的提升,点名“混动”,有可能会带来诸如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新车携带的动力电池并没有“野蛮生长”,最大不过15.87kWh,对应纯电续航里程约为90km。至于内燃机部分,现阶段至少能确定新车搭载的发动机排量依旧是1.5L。而在馈电油耗大幅降低的背景下,携带更小的动力电池,也不妨碍整车的最终综合续航水平。而且对于新能源车而言,如何控制电池容量,也是“减肥”的核心方式。

比丰田复杂比美国车简单,比亚迪全新DM-i,油耗做到4L内?


但这些理论上依旧无法解释馈电油耗为何可以被大幅降低,因为从现有的DM-i的技术逻辑来看,对于效率的追求,似乎已经到达顶峰。除非内燃机部分能够得到跨越式的技术迭代(现阶段比亚迪1.5L发动机热效率已经超过43%)。目前的DM-i技术,即混合串并联结构。兼容EV、HEV串联、HEV并联,以及发动机单挡直驱。能够完全解耦的特性,使得车辆在绝大多数场景下,都更像一台纯电驱动的车型。也就从根本上绕开了燃油被低效消耗的问题。

比丰田复杂比美国车简单,比亚迪全新DM-i,油耗做到4L内?


那么在这套技术逻辑下,想要进一步降低油耗,可以选择加大电机,进一步提升电驱的覆盖场景。注意,我说的是降低油耗,而不是提升效率。本质上,在电机上继续加码,只选择绕开问题。从比亚迪控制电池容量的做法来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并不大。那另一个办法则是对内燃机开刀。加入直喷,提升性能,再加入多挡结构,提升效率。这便是隔壁本田的解决方案。至少从现阶段来看,没有直接证据,或者旁证,能够支撑比亚迪全新DM-i会朝着多挡混动方向变化,于是我们还得继续往下推测。

离合器,提升效率的一生之敌?

如果直接说比亚迪有可能采用功率分流形式,恐怕不少人都会觉得这想法太离经叛道了。但我们先铺垫一下,列举广义上的混合动力(同时携带内燃机与电池),无非串并联混动、串联混动(比如增程式)、并联混动(P2单电机方案),以及功率分流方案。假设比亚迪不考虑多挡位串并联混动路线,剩下的方案中,增程式与其控制电池容量的做法显然不符。毕竟控制电池容量,又不是走超级电容路线,对手握动力电池供应链的比亚迪来说,这才是离经叛道。并联模式,也就意味着把车倒回传统机械结构变速箱的时代,同样是舍长就短。排除法之后,也就剩功率分流方案了。

比丰田复杂比美国车简单,比亚迪全新DM-i,油耗做到4L内?


之所以一提到功率分流,就觉得违和的原因,恐怕离不开丰田HEV在这一技术架构下,数十年的耕耘。也得益于此,功率分流的高效和平顺已经不用赘述了。至于缺点方面,车友们也已经总结的很到位,主要围绕高速质感,以及性能表现。如果比亚迪想采用功率分流模式,作为全新DM-i的基础构架,很显然需要在丰田的技术逻辑上,做加法。正好,3年前比亚迪其实就申请过一份有关功率分流的混动技术专利。借着这点,我们也继续聊一下,比亚迪如果把功率分流方案推向市场,会是怎样的技术形态。

比丰田复杂比美国车简单,比亚迪全新DM-i,油耗做到4L内?


从当年的专利图上可以发现,比亚迪功率分流方案与丰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提供了两套行星齿轮结构。最直观来说,两套行星齿轮必然比丰田混动方案更为复杂。但多出来的机械结构,同时提升了系统承载高扭矩的潜力,并且避免高速情况下,对系统转速的限制。可以看到,招招都是冲着丰田HEV技术的传统短板而来。但这甚至还不是这套技术方案的全部意义,毕竟丰田通过对构型的优化,已经基本在实用条件下,克服了高速状态下功率内耗的症结。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是否还有必要增加一组行星齿轮结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通用可以回答。

比丰田复杂比美国车简单,比亚迪全新DM-i,油耗做到4L内?


是的,通用也有过混合动力的尝试,并且采用的功率分流模式。只不过相对丰田的功输入式功率分流,彼时通用的输出式功率分流逻辑,在低速状态下效率极差,从而错过了与丰田直接掰手腕的机会。虽然始终没有在市场上迎来正面刚丰田的机会,但通用此后对混合动力也有新的思考,这便是复合式功率分流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再加一组行星齿轮,两组行星结构,分别执行输入式分流与输出式分流,从而以机械结构降低两台电机之间的功率流。这一做法将大幅提升车辆在中高速巡航状态下的油耗表现(速度区间可以通过细节构型调整)。而在低速运行中,则通过离合器关闭后段输出式功率分流部分,提升效率。

比丰田复杂比美国车简单,比亚迪全新DM-i,油耗做到4L内?


通用这套方案,复杂,但有效。有效之处在于,低速状态学习丰田,中高速状态坚持优势。虽然还有离合器,但数量比最初的方案明显减少。那么说回比亚迪,与通用的思路相比,要更为简单,因为它连一套离合器都没有了。一套离合器都没有,低速状态咋办?只能说时代变了,相比通用发力混合动力的时代,眼下的电气化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是深耕电气化的比亚迪。当电机的功率、效率都来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所谓低速的效率问题也就不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通用当年都是造同轴双电机,而比亚迪们如今都是平行轴双电机。不是同轴不够好,而是电机的进步和应用,迫使诸多技术方案都需要为其提供更大的空间。

比丰田复杂比美国车简单,比亚迪全新DM-i,油耗做到4L内?


写在最后:如果比亚迪全新DM-i混动技术真的采用功率分流结构,至少我个人是不会感觉意外。在现阶段的混动技术早已攻克低速状态下的能耗问题之后,如何处理中高速时电与油的关系,就成为进一步降低运行能耗的重心。双行星齿轮结构,或许就是比亚迪从历史长河中吸取的养分。更高的性能潜力,更好的高转速体验,不是说不重要。但作为大概率率先搭载该系统的比亚迪秦L来说,这显然不是第一位的。系统对于中高速状态下的油耗优势,或许才是更直接关注的地方。这一技术方案,也就解释比亚迪秦L在工况测试中,馈电油耗被大幅降低的现象。当然,最终全新比亚迪DM-i技术,到底采用的什么方案,就等待其最终被揭晓吧。

文章标签:
技术解析 新能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