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小鹏智驾突破,端到端大模型如何改变游戏规则

小鹏智驾突破,端到端大模型如何改变游戏规则

车云网 2881浏览 2024-02-05 IP属地: 北京

1月30日,距离农历新年还有十天的时间,小鹏汽车将全国汽车媒体叫到广州总部,举行了一场简短的新春启动发布会。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回顾了之前10年小鹏智驾的发展,并展望了XNGP未来的方向和目标,也算是对小鹏智驾做了阶段性总结,并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未来的信心。

小鹏智驾突破,端到端大模型如何改变游戏规则

但只是做个总结,肯定不是要严格控制各项开支的小鹏汽车开这场发布会的目的。就在29天前,小鹏X9发布会的重点便是聚焦于新车的智能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小鹏的智驾进度,宣布在全国开243城。再往前的10月底的小鹏科技日,智驾也被放在聚光灯下,很隆重地刷过存在感。

只是如今的汽车行业,智驾表达通胀得厉害。仅仅是一两年前,车企展示一定条件下的高快智驾,都足以让媒体哇地惊叹一声。但眼下,小鹏243城区落地的成绩,在大家心中也只是多几个数字的比拼,实在算不得重磅。这也足以看出车企智驾能力的舆论造势之路,是越来越难走了。

在此前的科技日上,何小鹏在提到智驾竞争对手时称“嘴强王者可能影响舆论,真搞技术才能创造未来”,言下之意,小鹏是在踏实研究智驾技术,而其他企业则只是吹牛搞舆论而已。但从眼下对智驾议题密集的输出来看,很显然,小鹏也很想多搞搞舆论,强化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智能化标签,打造行业智驾第一的形象,而且还要让普通消费者也能感知。

在开场的时候,何小鹏特意提了一句说,今天也是凤英加入小鹏一周年的日子。而此刻王凤英正坐在人群最后,现场几乎无人留意到她的到来。与此次发布会上的低调不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王凤英主导了小鹏组织架构调整,合并了直营和经销体系,在提升效率和业绩的同时,也从各个层面更聚焦和强化用户对小鹏智能标签的感知,努力坐实智驾行业第一的目标。

在宣传技术领先之外,小鹏也试图从落地上找到一个更为具体的标志。何小鹏将2024年定义为城市级自动辅助驾驶的元年,但这句话听上去已经没什么新意,毕竟2023上半年头部车企就已经卷过一波城区领航辅助开城数量,很多人已经认同2023就是智驾的元年。而2024,更确切地说,将是各大车企城市高阶领航辅助大规模落地的关键年份。

但于小鹏而言,重新设定城市级智驾元年,也意味着它一直坚持的价值变现所带来的巨大的崛起契机,是小鹏的大运之年。小鹏或将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充满了无限想象力。这也是为什么何小鹏说,这次的发布会将“具有里程碑效应”。

作为智驾赛道的领跑者,小鹏试图去表达和解释的行业领先的智驾能力或目标,也可以看作是2024车圈智驾竞速的关键,甚至是智驾风向标。

小鹏智驾突破,端到端大模型如何改变游戏规则

无图轻雷达,全国都能开

从去年开始,开城就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的智驾突破口。不过,开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不小。尤其是不同城市之间复杂的交通情况,所带来的的复杂的长尾场景,都会对开城目标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一般来说,车企落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北上广深是默认的高挑战和高价值城市,而北京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去年6月,小鹏在北京开通了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城市NGP,成为第一个将城区高阶辅助驾驶落地北京的车企。

北京只是小鹏开城能力和速度的一个缩影。按小鹏的官方数据,目前小鹏的NGP已经覆盖了中国59.6万公里的里程,并且不含LCC、ACC里程,有243个城市实现了覆盖。其中高速NGP平均每一千公里被动接管数0.5次,基本做到了高速出行无忧。高速NGP车速提升了13%,部分解决了智驾影响出行效率的问题。

在2024-2025年,小鹏的目标是在全国做到点对点智驾,会把西部城市、北部城市以及更多小区作为今年的开城重要目标。而且不光包括一二级公路和部分三级公路,还会不断拓展到更广域的三四五级公路,甚至将胡同、小区、停车场全部都覆盖。

当然,何小鹏也提到了开城的标准:“我不知道其他公司开城是什么样的逻辑,我们的开城是确保每个城市、每个开的路段都要经过测试、校验和云端的仿真。”

按何小鹏的说法,最近一年小鹏的开城能力和泛化能力速度提高384倍。过去团队要花几个月开一个城市,做高精地图和泛化逻辑;现在最短只要1-2天,对于一个不大的城市,只需要对特殊场景做一下标注和管理,绝大部分城市甚至都不需要。

小鹏智驾突破,端到端大模型如何改变游戏规则

对于小鹏XNGP开城能力突然提速的原因,此前何小鹏曾解释过,因为前期在已经开放的城市中做了大量的测试工作,所以在后期做泛化的时候,很多情况其实已经都验证过了,所以起初可能会很慢,后面到更多城市就会越来越快。

正是得益于前十年的智能基础,小鹏的“轻地图、全场景、轻雷达”目标才有了快速落地和实现的可能,而小鹏此前所提到的由大数据和模型驱动的、面向终局的架构,正在逐步实现简化,至此也开始形成智驾大规模落地的正向循环。

不过,就在小鹏宣布这些进度后,问界马上宣布其优化后的城区智驾领航辅助功能不依赖高精地图,支持城市所有道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国道、县道、乡道、县乡等公开道路,可用路段高达99%。从这一数字来看,华为无疑是走得最快的车企,小鹏与华为的“智驾第一”之争,接下来还将继续上演。

端到端大模型上车

特斯拉是端到端大模型的领头羊,按马斯克的说法,FSD V12 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端到端 AI 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已经开始在北美推送给非员工用户。

国内车企中,小鹏无疑在第一梯队。考虑到成本和未来的技术迭代和突破空间,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和供应商开始选择这一技术路线。除了小鹏,蔚来、理想也都陆续公布了自己的端到端大模型上车时间表,而且都集中在2024年上半年。

与传统自动驾驶路线不同,端到端大模型取代了此前用于感知、描述、预测以及规划的多个模块,让自动驾驶直接从一端输入图像数据,一端输出操作控制,更接近人类的真实驾驶,可以很大程度提升智驾拟人感和开发效率。

在大模型成立之后,小鹏发现有巨大的机会让原来特别多的泛化代码变成很简单的端到端的模型,使感知、控制在很多领域比想象的聪明很多。比如可以读懂路上的字“前方ETC即将维修,请换道”等。

何小鹏说他不久前去过美国,体验了谷歌Waymo的自动驾驶,发现Waymo已经非常接近于人类驾驶,在城区内做到数百公里采用接管1次。因此何小鹏给团队内部定了一个非常有挑战的目标:在核心区域,比如北上广深等多个中大城市的出行体验,可以对标Waymo,能够99%的时间都完全不用开车,也不用认真地去关注前方,也就是要做到更大范围,并且成本更低。这对所有人来说是巨大的变化。

小鹏智驾突破,端到端大模型如何改变游戏规则

目前小鹏NGP高速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94.7%,城市智驾渗透率83.2%。在能够开NGP和XNGP的道路上,目前的渗透率是40%,小鹏期待未来的两三年里我们把它做到80%到90%,彻底改变大众用户的使用习惯。

为了让XNGP变得更聪明,小鹏也会做大量各种环境下的处理能力测试。比如路上有积雪,XNGP开的方式跟没有积雪的情况下应该不一样。怎么去判断分析和使用呢?需要它有更强的智慧。这是接下来XNGP要做的事情。

与开城不同,端到端大模型的大规模落地,将成为检验各家车企“真智驾”的试金石,极大可能形成车企之间的智驾壁垒,并最终反应在市场份额这一最直观的数字中。

另外,在小鹏的智驾规划中还有针对全球化的部分,从2024年开始,小鹏要开始面向全球研发高速NGP,2025年面向全球开始研发XNGP。

在发布会后第二天,何小鹏在微博上发了长文,除了再次回顾过去十年小鹏的智能化历程和落地成就,何小鹏还谈到了他所理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三个要素,除了AI和大数据,工程等软硬件能力,第三个要素是要站在全球运营的高度,把用户和全球化做好。这将决定未来小鹏能走得更快更远。

总结来说,小鹏以全国甚至全球的用户体验为目标,从开城数量、开城模式、方案架构甚至成本和速度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并且提到了明确的量产交付时间表,可以算得上国内车企中对于智驾规划得最为明确的一个。从中也能清晰地看到小鹏对未来汽车市场的理解,以及对于正在发生的智能化变革的决心。

“我完全有信心,从2024年开始,高等级自动驾驶一定在新的十年里面会完全颠覆过去的出行逻辑。”何小鹏这句话的言下之意,这一颠覆将会是由小鹏来领导。

小鹏智驾突破,端到端大模型如何改变游戏规则

其实押注智驾这件事,即便是小鹏内部,历史上都产生过分歧。而站在眼下的时间节点,不仅是小鹏,恐怕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也没有人再质疑智驾的可能性和预期。即便是不凭借智能化都能坐上第一宝座的比亚迪,也表示会大干快干智能化,并希望借助巨大的投入和资源,迅速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在下半场也复制上半场的成功。

很客观地说,曾经“坐在ICU门口”也没削减对智能投入的小鹏,以及本身在智能方面有强大技术底蕴和积累的华为,暂时还是国内智驾赛道的领跑者。其他玩家与它们相比,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开城这样更具体的落地标志,的确还存在一些差距。

这种能力也体现在它们的宣传口径中,与眼下行业中所强调的硬件堆料不同的是,小鹏和华为从不同层面强调了AI重新定义汽车,利用算法降低高阶智驾门槛,并让这种能力变得普适,以此来改变整个出行行业。

小鹏智驾突破,端到端大模型如何改变游戏规则

就在发布会两天后,各车企公布1月销量数据,其中问界力压理想荣登销量榜第一。理想、蔚来、极氪、零跑、哪吒等也都保持了一万以上的销量,小鹏销量为8250辆,同比增长58%,环比下降了59%,在所有新势力车企中排在了靠后的位置。

仅1个月的销量,当然并不能说明全局,尤其是1月份比较特别,有许多偶然因素,比如在小鹏更多从直营转向经销商后,12月经销商的冲量,会给1月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G9产能爬坡缓慢等等,也都是比较重大的因素。何小鹏也表示,小鹏X9一月份积压了上万订单,连带G9的供应也受到影响,并表示春节他会去工厂拧螺丝。

但不管怎么说,开局这个数字还是让人为小鹏捏了一把汗。考虑到每年35亿的研发投入,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小鹏的市场和财务都还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小鹏所寄予厚望的智驾,除了作为小鹏的信仰和图腾,很显然还将要承担更大的使命——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降低BOM成本,同时帮助小鹏实现更大的销量,并尽快实现盈利。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车云网 4.6万粉丝    4248作品 关注 专注智能驾驶、车联网、后市场好多年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