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车型撞脸,车企翻脸,汽车抄袭为何屡禁不止?

车型撞脸,车企翻脸,汽车抄袭为何屡禁不止?

买车家 1800浏览 2024-04-10 IP属地: 天津

前段时间,智己汽车设计总监邓韬在微博上发文怒批“自家车型被友商多次抄袭”引发热议,在推文里许总发文表示:“早上起来看傻了,自智己L7于2021年亮相以来,我们已多次遭遇外形设计被抄袭的尴尬境地。”随后,他还为这段文字配以三张图片,以证明自己的说法,这三张图片分别是“东风风行星海S7、智己L7以及两款车型的对比图片。而从图片来看,两款车型的造型的确非常相似。

车型撞脸,车企翻脸,汽车抄袭为何屡禁不止?


车型撞脸,车企翻脸,汽车抄袭为何屡禁不止?


无独有偶,这段时间热销的小米SU7其实也曾因车型外观与保时捷TayCan有些撞脸而惨被网友调侃,而最近这20年的汽车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不同品牌之间的车型撞脸的事,其实并不新鲜,比如大家最为熟知的保时泰,众泰SR9就因为外观酷似保时捷而名声大噪。

事实上,这些年因为抄袭而惹上官司的车企更是不在少数,比如,2018年吉利就把当时被誉为黑马的新势力品牌威马给告上法庭,原因是吉利认为威马旗下EX5车型的部分设计元素涉嫌抄袭吉利远景SUV,而经过漫长审理后,法院最终判决吉利胜诉,而威马汽车不仅名誉受影响而且还需要支付巨额的赔偿金,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威马随后几年的衰败。

车型撞脸,车企翻脸,汽车抄袭为何屡禁不止?


那么,既然抄袭损人害己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那为何还有车企敢于涉水,大张旗鼓地搞“擦边”呢?

从车企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有利可图”。一方面汽车的研发设计是一个极度烧钱的事,即便是外观内饰设计这种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智力劳动,其过程不仅要与车身结构进行统筹设计,还需要一定的艺术、美术功力。

因此,对于不少车企来说,直接“参考”现成车型的设计要素,搬运到自己产品身上,自然是省钱省力的事,而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模仿一些销量好优秀产品,或许还能狠狠蹭一波流量,特别是那些豪华车产品更是经常成为抄袭对象,毕竟,对部分消费者来说,能够花低价买一辆长着“豪车脸”的产品,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车型撞脸,车企翻脸,汽车抄袭为何屡禁不止?


而站在维权方的角度来说,要想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并不容易。因为对于抄袭,很多时候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抄袭者大多懂得这一道理,所以让自家车型游走于“雷同”、“抄袭”之间,让撞脸成为一种看似偶然的东西。

比如,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东拼西凑,再融入点自己的想法,这“知识产权”的边界也就逐渐模糊了,就好比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每当一种设计元素流行,就有大量厂家跟风效仿,你很难直接判断抄袭行为。

从这个角度来说,车型撞脸也并非完全是抄袭所致,设计同质化也是汽车行业近些年所展现出来的特点。毕竟,与燃油车时代,德系、日系泾渭分明的设计风格不同,如今的电动车整体给人的感觉总是大同小异,简洁的前脸,流线的车身,除此之外好像看不到太多个性化的东西。

车型撞脸,车企翻脸,汽车抄袭为何屡禁不止?


对此,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表示:“电动车的内部结构与燃油车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导致外形趋同的根本原因。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无需从前端进气,因此前脸设计可以更加封闭和简洁。同时,底盘需要平整且加高,以适应整体电池的放置。为了减少风阻、降低电耗,车门把手变为隐藏式,车轮也采用了封闭轮圈。部分车型甚至用车内屏幕替代了后视镜。这些设计上的共性不仅简化了制造流程,也降低了造车成本,但也使得众多新能源汽车外形相似。”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买车家 33.6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买车家CarBuyer是专业的汽车评测和导购媒体。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