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车企起名杂谈

车企起名杂谈

BusinessCars 3626浏览 2024-08-02 IP属地: 上海

中国的文化母体不只有山海经,品牌文化也应该体现在与消费者的每个触点上。

最近一段时间,有两个事情比较火。在这个炎炎夏日,传统车企都在争先恐后寻找属于他们的阿勒泰,相比之下新势力们显然还是更喜欢在会议室里靠着PPT来搞传播,而他们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技术。

各式各样地技术日眼花缭乱,在这枯燥干涩的技术解读中,更加考验的其实是企业的造词能力,如何取好一个不明觉厉、高大上的名字,比一百页PPT掰开揉碎了上课更有用。

蔚来天枢OS操作系统、小鹏AI天玑XOS系统、奇瑞星途瑶光实验室……在跟科技较劲的过程中,北斗七星无疑是躺枪的那个。不得不说,车企再这么卷下去,北斗七星该不够用了。

图片

这里也是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讨论起名字这个话题。

关于车企起名字这件事,其实跟人很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标签,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特有的后缀。如果说曾经大家都按族谱中的字辈来起名,以此来铭记家族和传承血脉,那么建国初期,名字更多地承担了“大事记”的功能。

从“建国”、“和平”到“援朝”、“跃进”、“卫东”,再到后来的王伟、张强、李明,现在又是诗经中的“轩”字辈大行其道。这些充满时代烙印的名字,生动诠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起起落落。

图片

很少有哪个品牌能够跳出历史的局限性,起出一个跟当下大多数企业格格不入的名字,如果有的话,那也会不幸早夭,湮没在往事中。

在中国汽车工业早期,车企的名字也同样具备时代色彩,红旗、东风、黄河、长江、北京、上海……这大概也是早期举全国之力发展出来的汽车工业,从称呼上就能看出于国家血脉相连。

在市场经济改革后,也涌现出了一批的车企,这批车企的名字其实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长城、吉利、比亚迪,除长城外,其实大都还是先有一个洋气的外国名字再翻译回来。现在是崇尚文化自信了,但在那个时代不沾点洋味还是显得不够高端。

图片

当然,在后来这些名字也被外界认为是土味十足,要说起来这还跟心理学有一定关系。不管是国内国外,都会出现一种母语羞涩的情况。

我们对于自己特别熟悉的母语,会产生一种羞涩感,反而会对陌生的外语,产生一种模糊的高级感。比如,吉利很通俗,但是GEELY就显得高级更多。

很多在消费者眼中高大上的洋牌子如果直接翻译过来,也是瞬间就变得土得掉渣,比如海飞丝:Head and Shoulders,意为头和肩膀,很直白地告诉你,他们的产品可以用来洗头和肩。强生Johnson & Johnson意为约翰逊和约翰逊在外国人的看来大概就是“张氏兄弟”。

图片

宝马BMW全称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意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法拉利“Ferrari”在意大利语里的含义是“铁匠”,还有一系列以创始人命名的品牌就基本上没有释义了,奔驰、福特、丰田、本田等等。

人名用以品牌名称在外国品牌上看似很和谐,但是换回中文语境好像又变得非常之土。比如这一轮涌现出来的造车新势力们,就有这么几个立志要成为百年企业,也用了自己的名字命名。

李想用了一个谐音梗打造了理想汽车,品牌LOGO还是汉语拼音“LI”,蔚来看起来是一个很高级的名字,与未来谐音,但本质上还是跟李斌的英文名Willian谐音,当然这一点很少有人提及过,大家可以多念几遍威廉,应该就可以找到蔚来的感觉。

图片

何小鹏最耿直,人叫何小鹏,车便叫了小鹏汽车。不是说好的一起用名字的嘛,为何李想李斌就整上谐音。何小鹏的小鹏汽车也成为了后来被外界吐槽品牌名称最多的新势力。

这一批企业在取名字这件事上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至少从曾经那种带有些许崇洋媚外的心态中脱离出来,开始觉得中国汽车工业不输国外,在起名字这件事上也要平起平坐,外国品牌可以用创始人姓名,中国品牌为什么不可以呢?

其实,这种反问的下意识之下还是依旧带有当年那种崇洋媚外的自卑感,真正的自信是不会在乎别人怎么样我也要怎么样,内心强大的人往往只做好自己的事。当然在这一波的新势力中,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名字,很多也随着企业的破产销声匿迹了而已。

图片

说回开篇那些巧借北斗七星给技术创新取名字的企业,他们也是试图蹭上一波大国崛起的热度,只要是科技就渴望成为大国重器。

月球探测工程“嫦娥”、自主载人飞船“神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行星探测工程“天问”、巡天望远镜“墨子”……这些国之重器的命名,承载着现代科技与历史文明的浪漫碰撞。

当然走这等路线华为是比较早的那一个,鸿蒙、鲲鹏、昇腾、乾崑……在这一代的名字里,人命都来自于诗经,企业名称多多少少也得跟山海经沾边。

有人说,中国企业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母体,并加以寄生形成自己的品牌符号。

事实上,中国的文化母体不只有山海经,而品牌文化也应该体现在与消费者的每个触点上,只是取个名字的话,这种行为更多的还是像是一种牵强附会罢了。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新能源
 
相关推荐
BusinessCars 7480粉丝    3012作品 关注 玩味汽车,解码商业!
推荐作者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