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智驾高地,这是当下各车企都在争相发力的地方。 华为,即将发布融合了端到端的ADS 3.0。 遥遥领先的华为,将如何重新定义其智驾实力高度,这是其看点所在。 在此之前,作为主要智驾对手的小鹏率先发难了。 从「全国都能开」,到升级为「全国都好用」,小鹏想抢先占得智驾高地的定义标准。 做智驾的领军者,而非华为的追随者,这想必也是小鹏的用意所在。 从去年开始,小鹏就经常把AI挂在了嘴边。 这一方面离不开全行业对英伟达的追逐,另外这也源于小鹏向来就力推智能标签。 小鹏,早想着要All in AI了。 「AI将成为车企的一个基础能力,而且是核心的基础能力。」 「将来你买一款车,就像你今天买一个iPhone或安卓手机,如果这个手机不能安装任何应用,你会买它吗?」 「智驾已经在改变我们的行业,到了无人驾驶以后,AI还将进一步主导汽车行业。」 去年的何小鹏,早已宣示了他对于AI的重视程度。 当下的他再次强调,「从去年起,我就认为公司必须要把制造和AI两个能力都做好,端到端验证了我们这个想法。」 为此,小鹏正式明确将发力投入的4个AI方向——芯片、大模型、自动驾驶、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蔚来宣布自研智驾芯片“神玑NX9031”成功流片,表明未来将改用自研芯片。 同期也有报道指,“小鹏自研的智驾芯片已经送去流片,预计8月回片。” 随着如今小鹏自研芯片的正式官宣,相信接下来的好消息也不远了。 提出全面进军AI浪潮的小鹏,决心毋庸置疑。 去年何小鹏曾提及,2022年在智驾投入了接近30个亿,但还觉得远远不够。 今年他再表示,2024年将投入35亿元到AI训练里,并且要新招4000名相关人才。 何小鹏直言,「这是一个需要大算力、大数据,投入很多人和很多钱的工作。」 「过去Tie1一次开发投入10个亿做完,现在对不起,你每年要投几十亿下去,才能保持它的更新连续性。」 正因如此,何小鹏大胆断言,「我认为只有极少数车企,能够做到真正的高阶智能驾驶。」 小鹏,将是这极少数里的其中之一。 智驾之所以需要足够多的训练算力,离不开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 作为训练模型的关键——“上不封顶的可用数据”,成为了决定智驾表现的关键项。 马斯克曾强调,「用100万个视频case训练,勉强够用;200万个稍好一些。」 「300万个,就会感到Wow(惊叹),到了1000万个,就变得难以置信了。」 不久前,何小鹏就亲自体验了特斯拉FSD和无人出租车Waymo。 在体验过后,他形容用上了端到端大模型的FSD,跟以前已完全不是一个能力水平了。 对此,小鹏也早在2个多月前上车了端到端。 小鹏,成为了全球唯二、国内率先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的车企。 为此,小鹏还准备了2.51EFLOPS算力来训练大模型。 何小鹏形容,这是国内NO.1大的云端训练算力。 得益于端到端模型的自学习能力,智驾突破了过去由人工规则写好的能力高度。 但这模型里的黑盒,也容易导致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出现。 何小鹏坦承,「以前的测试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体验一定会有一些左摇右摆,但还是会快速向前。」 「小鹏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已找到了几种解决方式,但不能告诉大家,因为一旦说了马上就有人抄了。」 在端到端的加持下,如今XNGP可以做到每2天一次版本迭代,每2周一次体验升级。 放在以前,则是要四五个月才正式升级一次。 难怪,今年初何小鹏笃定在18个月内,小鹏智驾能力可以提升30倍。 事实上,小鹏一直都在提速发展其智驾能力。 去年,原本官方说的是“2024年上半年,城市NGP落地约200个城市,覆盖中国绝大部分城市。” 后来,该目标调整为“到2024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城市主要路网的全覆盖。” 而在今年1月初,小鹏就官宣了,「XNGP提前一年完成200个城市的覆盖目标。」 很快,小鹏接着提出了「全国都能开」,只是没有向全量用户推送,直至半年后的当下才推送给全部用户。 何小鹏解释,这是因为小鹏团队用了大量实车去做验证。 「这是一个特别苦的计划,绝大部分车企都不舍得花这么多钱、这么长的时间。」 「小鹏是行业里唯一一个走遍了全国2595个城市,历经756万公里实车测试的汽车品牌。」 「我们不能把自己没有验证过的东西,留给用户去试错。」 「其实,只是在全国道路上能够吭吭咔咔地开起来,这没什么难度。」 「ACC也可以,LCC也可以,但要想开得好,那很难。」 去年这样说过的何小鹏,没有被同行的竞速带偏了节奏。 宁愿慢下来做出“全国都能开”,也要做到开得好的地步。 当下,何小鹏已有底气向大家表示,「XNGP从“全国都能开”,正式升级为“全国都好用”。」 小鹏,要去抢先定义「智驾好用」的标准了。 小鹏指出,「全国都好用」的标准是—— -不限城市:全国所有城市; -不限路线:所有公开道路; -不限路况:覆盖掉头、环岛及狭窄小路等复杂路况。 这3大“不限”,是XNGP「全国都好用」首阶段要落成的事。 这,已经在7月的倒数两天内落成了。 此外,“全国都好用”还有第2阶段,落成时间将在今年Q4。 小鹏形容,该阶段的核心是打通“门到门”体验,这包括了—— -打通园区内部道路; -打通高速/城市(ETC); -打通行车 /泊车(停车场闸机) “进一步减少必要接管”,这基本就是XNGP对“好用”的定义。 再接下来,小鹏已规划好了全新的“爱用”阶段。 到2025年的“爱用”阶段,XNGP将基本落实「0接管」的水平—— -不用接管,提前应对潜在风险; -不想接管,AI司机开得比自己效率高; -一直想用,加减速变道超车更丝滑。 如此一来,这就能明白为什么何小鹏提及,「2025年小鹏的智驾能力,将优于其它公司提供的L4 Robotaxi服务。」 小鹏2025年的「不接管」智驾目标,将要为「2026年推出Robotaxi」的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小鹏明言,自己不会负责运营Robotaxi,而是交给合作方。 这里面考虑的因素很多,可能关乎滴滴的股权关系、法规风险、品牌美誉度等等。 如此一来,Robotaxi对于小鹏来说,就是其智驾能力的展示品。 当下,马斯克已经提出「FSD不排除授权给其它车企。」 小鹏是否也看准了类似的生意模式呢? 回到「芯片、大模型、自动驾驶、机器人」的AI发展方向上,小鹏做好AI的目标,绝非只想多卖车这么简单。 它终究想要做成的是——AI人工智能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举办这次AI智驾技术发布会的时间,明显是看准了节奏。 华为,马上要推出融合端到端技术的ADS 3.0。 此前华为已经表明,ADS 3.0系统后的反应速度更快,AEB更加安全,表现更加丝滑、更加类人。 再者,ADS 3.0可以实现「车位到车位」的智驾领航NCA。 从公开道路到园区道路,从园区地面到地下车位,ADS 3.0都能做到自动辅助驾驶。 毫无疑问,华为的遥遥领先术,马上就要做功了。 正因如此,小鹏想赶在华为之前,先在智驾领域树起新的标杆标准。 这两家的缠斗,注定仍将继续。 事实上,为了夯实智驾领先的地位,何小鹏不只一次提过,「小鹏准备了所有车厂里NO.1多的算力。」 2.51 EFLOPS,这是小鹏给出的答卷。 此外,何小鹏还曾揶揄过对手,「今年算力不紧张,是因为很多人买了算力用不起来。」 有意思的是,此前余承东说过,华为已经有了3.5 EFLOPS的云端训练能力。 「我们现在每天训练3000多万公里,模型每5天迭代一次,一般车企都没有这个大算力训练的能力。」 「现在真正能够做到好用的智驾,国外是特斯拉,国内就是华为。」 从去年的AEB比拼,到当下的算力规模,乃至“智驾好用”标准的争夺,小鹏和华为始终是互不相让。 小鹏和华为的智驾大战,如今已渗透到了20万以内市场。 由于MONA系列的出现,何小鹏早就说过,「小鹏,将成为中国首个将高阶智驾带到10-15万元A级车市场的车企。」 他还表示,MONA系列将能做到年销10万辆,在取得盈利之余,也将走向全球市场。 换言之,MONA身上的高阶智驾,或同样面向海外市场用户。 至于华为方面,近来深蓝S07成为了「20万以内首个搭载华为ADS高阶智驾方案」的车型。 只是深蓝S07的华为智驾版要卖到18.99万起,这多少表明了华为乾崑智驾方案的不便宜。 余承东说过,「30万以下的华为高阶智驾,都是亏钱销售的。」 有着定价压力的深蓝S07华为智驾版,似乎从起跑阶段开始,就过得比小鹏MONA要艰苦了。 届时哪家的高阶智驾更能助力热销,值得关注。 在此基础上,小鹏和华为对于智驾发展的要求,也有着不同看法。 车BU CEO靳玉志认为,「15万级别车型提供的,应该说是非常初级的L2级能力。」 「它的城区体验上会比高阶智驾弱一点,但在高速成快上的体验非常好。」 这番表态,多少是对MONA高阶智驾能力的回应。 靳玉志还说到,「2025年,华为智驾将达到L3级水平。」 「在L3级水平持续三五年以后,才可能走向L4甚至更高的水平上去。」 相比于华为的保守看法,何小鹏直言,「2025年,小鹏可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驾体验。」 此外,2026年小鹏将推出Robotaxi,也明显快于华为L4级水平的实现。 显然,小鹏给出了比华为更大的口气。 它,真的能做到吗? 小鹏曾提及,“在今年Q4要进入高速正循环”、“首张牌将在今年底打出”、“后面的牌还会越来越不错”。 还好,距离验证成果的时刻也不远了。 何小鹏说过,「我创业的初心,从来不是想做小而美的企业,或者做和别人一样产品的企业。」 「追求科技改变生活,扩大市场份额,软件和硬件上都形成足够的规模优势,这是首要战略目标。」 「未来五年,是自动驾驶的黄金五年。」 「小鹏凭借自动驾驶技术的积累,将在未来五年补足短板,增加五年内成为头名的可能性。」 面对着一众体量比自己更大的对手,何小鹏亦从不遮掩自己的野心。 已创出过多项智驾首例佳绩的小鹏,也有底气继续放出更多的豪言。 未来能否从华为手上夺走“遥遥领先”的标签,这将是小鹏叫人期待的地方。
星光730真7座大空间与品质内饰首度公开
埃安迫切需要一场营销变革,使之摆脱过往的固有认知。
9月15日,“比亚迪e-Bus平台3.0发布暨全新客车上市”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正式揭幕第三代电动客车技术平台,推出电动客车首个千伏平台,推动实现“电比油强”,并同步推出基于该平台打造的全新电动客车C11,加速道路客运电动化。
享界S9T售价30.98万元起,9月21日开启交付!
9月13日,2025中国汽车越野拉力锦标赛金塔分站赛暨第六届敦耐赛(以下简称:2025敦耐赛)正式开幕。作为中汽摩联认证的国家A级赛事,它以河床、戈壁与沙丘等极端地形构筑超1000km赛道,对参赛车辆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以及驾驶者的技术和毅力,均提出了近乎极限的考验。
AUDI首款战略车型奥迪 E5 Sportback终于迎来了上市一刻。这款被上汽奥迪寄予厚望的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直到面向市场的商业政策落地,影响的绝不仅是细分市场的竞争者。对于新一代中国消费者来说,这种全新的合资合作开发模式,或为他们的消费选项提供了新思路。
售价128万元起,仰望U8L鼎世版重磅上市,安全再上新高度
体系力赋能3000万辆——让一汽-大众跑出智造加速度
9月15日,“比亚迪e-Bus平台3.0发布暨全新客车上市”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正式揭幕第三代电动客车技术平台,推出电动客车首个千伏平台,推动实现“电比油强”,并同步推出基于该平台打造的全新电动客车C11,加速道路客运电动化。e-Bus平台3.0发布是比亚迪在客车技术领域的又一突破......
9月8日,在新华社旗下《新华汽车实验室》举办的AI智控底盘舒适挑战特别节目中,荣威M7 DMH以全优成绩通过严苛测试,成功夺得行业首个AI智控底盘舒适认证。
旗舰9系巅峰力作!享界S9T售价30.98万元起,9月21日开启交付
曹东杰老兵回归东风本田,外界对他的期望很大!
一车全能,家用首选!唐DM-i 175KM版上市,置换补贴后16.98万起
享界S9T正式上市,售价30.98万元起
9月15日,“比亚迪e-Bus平台3.0发布暨全新客车上市”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正式揭幕第三代电动客车技术平台,推出电动客车首个千伏平台,推动实现“电比油强”,并同步推出基于该平台打造的全新电动客车C11,加速道路客运电动化。e-Bus平台3.0发布是比亚迪在客车技术领域的又一突破......
享6万元限时权益!享界S9T售价30.98万元起,9月21日开启交付!
提车等一年?超200人联合起诉,小米汽车又摊上事了
2025敦耐赛收官:车手魏建军顺利完赛 长城汽车问鼎T2组
你也配!有些车企哭诉“水军”,就是鳄鱼的眼泪,准备忽悠大伙了
埃安换掉肖勇,人走茶凉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