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走上了智能化快车道,下半场的比亚迪更“恐怖”

走上了智能化快车道,下半场的比亚迪更“恐怖”

钟叔驾道 237浏览 2024-10-27 IP属地: 北京

在新能源汽车的赛场上,比亚迪早已凭借其在电动化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创新,以巨大的优势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然而,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以及一些科技巨头的入局造车,一些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比亚迪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可能落后了。其实,你们都误会比亚迪了。

新能源汽车将转向下半场,加速推动智能化的发展,这也是比亚迪很早以前就布局的方向:“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区别于其他车企所主张的智能化,更多的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比亚迪所主张的是智电融合的整车智能。

走上了智能化快车道,下半场的比亚迪更“恐怖”

事实上,智能化和电动化是相互渗透和交融的,电动化是智能化的载体、智能化是电动化的融合。从刀片电池、DM-i、易四方到云辇、DMO、DiLink 和DiPilot,比亚迪为后续新车型储备了足够的创新力。

正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所言:“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将原本局限于智舱智驾的汽车智能,升级到了全方位重新定义的智能汽车概念,这就是比亚迪带给市场和行业的颠覆性意义。

“入不敷支”,整合自研

回顾比亚迪这些年的发展和改变,离不开正确、领先的品牌战略和脚踏实地的技术实施。更重要的是大手笔的研发投入,建立起扎实的自研技术和人才体系护城河。

王传福曾多次强调比亚迪技术为王、创新为本,以研发为企业的立身之本,以研发人员为企业核心的特点。以今年上半年主流车企的研发投入数据为例,比亚迪以201亿元排在第一位,这比比亚迪上半年的净利润还要高出60多亿元。

走上了智能化快车道,下半场的比亚迪更“恐怖”

这个投入金额是什么概念?是同期上汽的2.2倍,长城的3.3倍,吉利的4.4倍,还要超过三者研发之和。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比亚迪累计13年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是名副其实的“研发之王”。

截至目前,比亚迪全球范围内申请的专利总数已超过4.8万项,其中授权专利超过3万项。而这背后离不开庞大的人才体系建设,目前,比亚迪已拥有超11万名研发工程师,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大部分车企的总人数。而在智能化领域,拥有超过4000名工程师,攻坚智能驾驶实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走上了智能化快车道,下半场的比亚迪更“恐怖”

以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投入和积淀,绝对会为我们带来超越期待的智驾体验。

双线发展,多条腿走路

聊到智驾层面,就不得不提华为入局对整个汽车市场的影响。

三大合作模式,与各大车企联手诞生了多个“界”字辈品牌杀入市场,华为乾崑智驾ADS 3.0更成为市场的香饽饽。8月27日,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在深圳签订智能驾驶合作协议。强强联手的消息一出,引发热议。

走上了智能化快车道,下半场的比亚迪更“恐怖”

毕竟,这与比亚迪一贯坚持的全产业链自研布局是有所差异的。与华为合作的首款产品是即将在年内上市的方程豹豹8,将会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3.0,双方拟共同打造首个硬派专属智驾方案。

“我们选择智驾全栈自研,但也不排除合作,比亚迪做核心部分,行业做其余部分。”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曾表示。在跨界融合下推动产业协同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汽车的龙头企业,比亚迪也肩负着这样的责任。

走上了智能化快车道,下半场的比亚迪更“恐怖”

不难看出,选择与华为开放合作,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自研,可以说是双线并行。

其实,比亚迪的“智驾”布局很广。2021年和Momenta公司合资成立自己的自动驾驶公司迪派智行,还有英伟达、地平线、德州仪器等硬件厂商,大疆、东软睿驰等软件企业,有着广大的“朋友圈”加持。

同时,这也让比亚迪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能自研也会和供应商协同合作,谁做得好、做得便宜就用谁。或者规模大的品类采用自研的纯视觉单车智能,规模较小的品类釆用与华为等企业合作的方式。

目前,‌比亚迪自研的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已经在多款车型上搭载,包括2025款宋L EV、腾势N7、2024款汉EV、2025款海豹、海狮07EV和仰望U8。接下来还会有腾势N9、唐L等车型也会很快推出高阶智驾版本。

另一个维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比亚迪今年已经将高阶智驾系统在20万级主流车型基本铺开。当然,比亚迪的野心绝对不局限于此。或许,把NOA打到10万级,“普惠”智驾才是比亚迪的最终目标。

规模效应,智驾也要控本

如何把高阶智驾的价格给打下去?规模化是优势,成本控制是强项。

很多时候比亚迪看似是一套技术体系,但还是分了“三六九等”。中低端车型用DM-i,中高端车型用DM-P,还有云辇系统的级别也做一个划分,从低到高分别为云辇C、云辇A和云辇P。

如果说把自研智驾落地量产,仅仅是在棋局中下了一枚棋子,那么比亚迪在智驾领域的棋盘则要比其他车企大得多,规模和成本是绝对差异化优势。从决定开始量产高阶智驾系统之初,比亚迪就非常注重规模化和统一硬件。

走上了智能化快车道,下半场的比亚迪更“恐怖”

比如使用DiPilot + 数字序列统一了智驾计算平台的对外品牌,分别是 DiPilot 100 / 300 / 600 ,主要的差异还是各大供应商的智驾芯片。DiPilot 100的芯片是地平线征程5,单OrinX芯片称为DiPilot 300,而双OrinX芯片则为DiPilot 600。

另外,比亚迪的前视集成类型除了仰望U8是单摄像头,其余都是一体机,摄像头尽可能采用统一规格的硬件,进一步降本增效。而比亚迪的智驾域控制器实现了自研,甚至自制域控制器的铝制外壳,把成本价格压到极致。

近期有消息指出,比亚迪新技术院下的自研智驾团队有新动作。内部负责自研智驾的“天璇”开发部与“天狼”研发部或在整合当中,为避免分散精力、耽误产品节奏,专一的团队整合发力才能最大化发挥作用。

据传,目标最快在11月冲击自研算法量产,并计划在明年将高阶智能驾驶(高速NOA级)技术下放到1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也将加速推进中国智驾向前,进一步提升中国智驾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形成更加高效的创新生态,这对比亚迪而言无疑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要知道,汽车行业有个著名的“赖特定律”——单个型号的汽车产量每累计增加一倍,成本价格就会下降15%。每年400万辆的销量规模效应,你可以永远相信比亚迪这个“价格屠夫”。

走上了智能化快车道,下半场的比亚迪更“恐怖”

钟述

每年大手笔的投入,璇玑架构、DiPilot + 数字序列、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依然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的优势,对未来出行方式有着深刻洞察和积极布局。

自研+开放合作双线发展,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比亚迪都曾有多个部门/供应商同时展开,互相竞争。这种赛马策略,无论哪个赢了,最终受益者都是比亚迪。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要低估比亚迪的智能化速度,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下半场的比亚迪更“恐怖”。

 
相关推荐
钟叔驾道 6297粉丝    6480作品 关注 钟叔或许有很多。有料、会聊、能撩的钟叔只有一个。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