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1至11月销量不破万,下一家躺进“ICU”的车企是谁?

1至11月销量不破万,下一家躺进“ICU”的车企是谁?

电动EV 1362浏览 2024-12-26 IP属地: 未知

威马爆雷,高合爆雷,哪吒爆雷,极越爆雷……造车赛道为何白骨皑皑?众多车企缘何纷纷倒下?

但相比极越12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倒闭事件,其他车企甚至连倒闭的“流量”都不见得有多少,似乎成了车市中的小透明。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汽车行业,没有一家车企能够高枕无忧。谁会成为下一个被边缘化、躺进“ICU”的车企?答案或许很快见分晓。

1至11月销量不破万,下一家躺进“ICU”的车企是谁?

来看行业相关数据:

汽车行业利润率大降,从2022 年平均单车利润 2 万,到2023 年 1.7 万,至2024 年前三季度缩至 1.5 万;

销量榜单的门槛持续提高,今年11 月新势力销量榜总体各排名数据升 2 千至 2 万,前三门槛从 2 万提至 4 万,前五从 1.8 万提至 3 万,销量好的越来越好;

汽车行业倒声一片,2023 年超 2540 家 4S 店倒闭,数量创新高。今年上半年又新增近 2000 家闭店,仅 35.4%经销商盈利,13.8%不亏不赚,50.8%亏损,足以见得汽车终端销售市场之困窘。

从以上三点数据,可以说目前汽车市场,两边倒的态势,两极分化愈发严重,进入淘汰赛阶段,谁在红海中裸泳一看便知。

一起来看看今年1至11月销量不破万,下一家或将躺进了“ICU”的车企会是谁?

1至11月销量不破万,下一家躺进“ICU”的车企是谁?

极星::从“金汤匙”到“困境挣扎”

当极越站在舆论风口时,另外两家以“极”字打头的车企——极星与极石也被波及。

极星,这个 2017 年诞生的独立电动高性能品牌,试图复刻特斯拉的成功路径,先打造品牌调性,再向中低端市场渗透,然而这样“烧钱”的举动,并不是谁都和马斯克一样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丰富资金周转的。

今年上半年,极星中国终端销量仅 1612 辆,月均不足 300 台,其高定价、营销不好、低销量的困境显而易见,“烧钱”之举有目共睹。

以致于在2024 年 2 月 1 日,沃尔沃停止供资并转让股权给吉利,极星由吉利、沃尔沃共同支持变为吉利独自支撑。

就这样曾含着“金汤匙”的极星,目前沦落地今年11月的广州车展也“没脸来”,12月也是爆料出刹车召回等事件,处境艰难,颇有垂死挣扎之态,也给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准入局者”敲响了警钟。

1至11月销量不破万,下一家躺进“ICU”的车企是谁?

极石:跨界新势力薄弱的存在感

再看从石头扫地机起家的极石汽车,成立不到4年的造车“新秀”,虽有魏桥创业集团、北京汽车制造厂和洛轲智能撑腰,却仍显存在感微弱。

今年 11 月其销量 650 辆,同比上涨322%;前11个月,极石累计交付了4127辆,同比暴涨1726%。看起来还不错的增长数据,只能说明它的基数低,并不能掩盖总体销量过低的事实。

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不足,便将目光转向中东地区。

自 2021 年创立至今,极石汽车已完成 7 轮融资,推出 29.99 万元且具备独特设计的极石 01,然而其单薄的产品线、偏高的定价,以及创始人的减持股行为,使得该品牌难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

1至11月销量不破万,下一家躺进“ICU”的车企是谁?

合创:背靠巨头仍折翼,销量持续低迷

同样,合创汽车虽背靠珠江投管与广汽集团两大巨头,却始终不瘟不火,最终在今年7月走到绝境,步入高合后尘,令人扼腕叹息。

裁员、欠薪、高管离职等问题在合创轮番上演,背后根源皆为销量低迷。2022 至 2023 年,其年销量约 18000 辆,而 2024 年 1 - 10 月累计销量不足 4388 辆,10 月销量更是低于 110 辆,内忧外患的合创急需脱困之法。



飞凡:高端之梦破碎的无奈结局

飞凡冲击高端市场短短三年,便最终以失败收场了,背后缘由纷繁复杂,但主要还是产品和管理的内忧外患。

其中2022 年其因续航虚标被拉横幅,致使口碑崩塌,这对纯电品牌而言是致命一击,以致后面不管再怎么努力,都是杯水车薪,销量始终不见起色。保持在3位数。

还有,其换电站布局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寥寥无几,难以形成竞争力。

飞凡本是上汽为 20 - 30 万元新能源市场打造的高端品牌,与定位 30 万元以上的智己互补,然而市场内卷,智己下探至 20 万元区间,二者定位重叠,同门相争,上汽显然不会让这种事发生,所以必须做出抉择。

加上飞凡销量惨淡,三年总销量未超 3 万辆,新车型 R7 和 F7 也未成功,品牌独立性备受质疑。

所以随着智己 LS6 和 L6 热销,飞凡自然逐渐被沦为弃子,结局仿佛早已注定。

在竞争激烈的 20 万元级新能源市场中,特斯拉Model Y、极氪 7X、智己 LS6、阿维塔 07 等新车型激战正酣,飞凡 RC7 若想突破,需在产品力和价格上有所作为,挑战巨大。

目前飞凡融入荣威,结合飞凡的舒适技术和荣威的DMH 混动技术,或许能探索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只是前途未卜。

1至11月销量不破万,下一家躺进“ICU”的车企是谁?

睿蓝: “车圈瑞幸” 步子迈大了

睿蓝汽车,自诩“车圈瑞幸”,虽曾有吉利、力帆撑腰,手握“AI+换电+增程”三箭齐发,产品售价不足 10 万,看似诱人,实则营销与产品力欠佳,全国市场反响平平,月销不过千,换电布局也主要在重庆一隅。

2022年1月诞生的睿蓝,有吉利、力帆撑腰,看似起点颇高。吉利是国产车企翘楚,力帆也曾辉煌一时,照理说睿蓝应能占尽先机,含着金钥匙出生。

实际是吉利家大业大、子女众多,力帆自身难保,睿蓝这个“干儿子”处于爹不疼娘不爱的尴尬境地,这也为其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睿蓝定位模糊,B 端 C 端皆未做好,轿车、SUV、MPV 乃至物流车、轻卡均有涉足,却不知贪多嚼不烂;换电却无其雄厚实力,换电模式烧钱,蔚来尚在亏损,睿蓝更是力不从心;技术储备薄弱,低价策略难行;品牌影响力微弱,价格战难赢市场,消费者对其安全性、可靠性、售后服务信心不足。

如今睿蓝处境艰难,作为吉利与力帆合资品牌,几近销声匿迹。11 月销量仅 794 辆,同比锐减 50%;前 11 个月交付 8433 辆,同比下滑 31%,情况惨不忍睹。

事实上,自从今年2月吉利宣布不再持有睿蓝股份之后,睿蓝就坐实了弃子的身份,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1至11月销量不破万,下一家躺进“ICU”的车企是谁?

电动EV:

此外,还有创维、远航、一汽吉林等运营不佳的车企尚未提及,待明年行业决战之际,或许存活的企业还会锐减。

当下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没有一家车企能够高枕无忧。极星、极石、合创、飞凡、睿蓝等车企,无论能否逆袭,已失的车主信任都难以重拾,逐渐被市场遗忘恐成定局。

未来究竟几家车企能留在牌桌?何小鹏表示只会剩下7~8家,雷军更是直言只有5家存活。更现实的问题是,谁会成为下一个被边缘化、躺进“ICU”的车企?答案或许很快见分晓。

新势力与新能源虽有较大发展机遇,却也不能忽视其中暗含的隐忧。

淘汰赛必然残酷,但通向的是更稳定的行业格局。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电动EV 3665粉丝    2933作品 关注 聊聊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一切!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