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汽车洋葱圈 1817浏览 2025-01-07 IP属地: 未知

聪明的你应该已经发现了,在过去一年发布的各色新车中,智驾已经成为了一个高频出现的配置

并且下到价格亲民的五菱,上到百万售价的BBA,智驾的跨度从自主到合资,阵仗可以说是蔚为壮观。

那么这个时候的你肯定会好奇了,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究竟发展到哪一步了?

技术上:“端到端”普及

在2024年1月23日,特斯拉第一次向全部普通用户推送使用“端到端”的FSD V12时,“端到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非常陌生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自主品牌就成功将“端到端”普及了,以至于现在如果没有“端到端”,车企都不好意思开新车发布会了。

“端到端”带来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基于“端到端”的智驾可以理解更加复杂的驾驶场景,进而学习和效仿更高效、更拟人、更安全的驾驶风格。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比如我最近试驾的领克Z10,它的“端到端”智驾是自主品牌中推出最晚的,但在规避障碍物时,却有着不逊色于真人驾驶的自然感和流畅感。

但是,“端到端”本身也并不是完美的,因为它只是人类科技在现阶段下能够智驾能力的最优解,我们能很好地使用它,但还不能完全掌控它。

比如刚才提到的领克Z10,它也出现过类似压实线、走错车道的问题,但你能说是领克意识不到、也不想解决这些问题吗?肯定不是吧。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另外,部分自主品牌的营销也让“端到端”的含金量被稀释,原本大家觉得“端到端”应该只用一个模型,后来觉得两个也可以,三个也不是未尝不可。

至于发展到现在就不好说了,毕竟“端到端”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业内公认的严格定义,反正车企说是,那就是了。

路线上:“纯视觉”崛起

一提到“纯视觉”智驾,绝大多数人通常都会想到两件事,一件是“特斯拉”,另一件就是“不靠谱”——当然,这两件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件事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但就在2024年,被自主品牌嫌弃了半辈子的“纯视觉”智驾突然开始爆兵了,先是极越07(咱先别管倒闭这事),然后是乐道L60,最后是小鹏P7+。

这三台车的智驾我都先后体验过,但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得是小鹏P7+,因为它的实际表现,已经和“摄像头+激光雷达”的主流智驾没什么区别了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而这也体现出了智驾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视觉算法的成熟,激光雷达的作用正在被弱化,先是作为冗余设备验证,直到最后某一天被彻底淘汰。

这么说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激光雷达在过去是主流,是因为“纯视觉”建立向量空间的方法,是靠算法“算”出来的,而激光雷达可以直接“量”出来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换句话说,虽然之前“算”不如“量”,但如果视觉算法在高算力硬件、“端到端”大模型架构、数据闭环的加持下发育完整,是能做到“算”比“量”准的

另外,主流的“摄像头+激光雷达”融合感知智驾也不是铁板一块,因为这两种硬件输出的,是两种“格式”完全不同的数据,融合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不见得就一定比“纯视觉”靠谱。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不过就短期来看,“纯视觉”智驾还没法彻底取代主流智驾路线的,因为自主品牌依旧需要激光雷达来区别更昂贵的高端车型。

毕竟大家卷技术、卷用料、卷配置卷到现在,真的没啥可卷的了。

功能上:支持“点到点”

大概去年年初时候,我问过一个同事关于对智驾的意见,他的回答是“不实用”,因为能开启的路段太少了。

但上半年还没结束,头部的自主品牌就把智驾的使用范围,从四舍五入的“全国都能用”,拓展到了“真·全国都能用”,而且环岛、掉头这俩最难的场景,也都补齐了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至于从下半年开始,则是由小鹏和华为(他俩宣发只差一天)率先开始了对智驾“最后一公里”的补齐,也就是小区、写字楼停车场这种以往只能手动驾驶的场景

这就是所谓的从家门口的停车场到公司停车场的“点到点”

顺带一提,这最后一公里的补齐,可并不是加个“自动找车位”、“自动泊车”的功能就可以的,因为这种功能十几年前的BBA就有。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而在此之前,有些车企发布的所谓“行驶+停车”的“行泊一体”智驾,其实就是用智驾+自动泊车两套独立的技术前后衔接实现的

“点到点”所做的,是让智驾的使用范围延伸,基于它们更强的技术能力去学习停车场这种没有导航地图辅助的场景,进而自己进出和停车。

除了车速实在慢了点,这几乎满足了我对自动驾驶雏形的想象。

体验上,越来越“拟人”

上次我这么频繁地用“拟人”这个词,还是小学上语文课的时候。但现在“拟人”被业内赋予了一个新的用处,就是评价智驾的开车像不像人

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评价智驾开车开得好不好

不同于2024年以前,在这之后的智驾普遍升级了“端到端”大模型架构,理论上只要有海量的优质数据,就能训练出最贴近专业司机驾驶风格的智驾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从我过去一年的实际体验来看,也确实是这样的。比如小鹏是国内做智驾最早的车企,所以它的驾驶风格,综合下来是我认为自主品牌里最成熟可靠的,因为数据足够多。

Momenta在投身乘用车智能驾驶之前,已经在更高维度的L4领域研究很久了,所以在搭载到智己L6和LS6上时,诸如加减速、避让和变道的动作都做得很轻柔、舒适。

2025年了,国内车企的智驾发展怎么样了?

相对于入伙较晚的车企,小问题出现的频次就相对要高一些了,比如我在试驾魏牌蓝山和领克Z10时,就会更多地遇到类似加减速突兀生硬、长时间让行的情况。

这类问题会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不过很难真正多到零失误,原因就像我在“端到端”时说的,我们人类当前也只是刚刚学会使用它而已。

属于人类学习的日子,还长着呢。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洋葱圈 13万粉丝    3873作品 关注 汽车洋葱圈,你的汽车福利社。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