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看似刺激的车圈价格战,到底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

看似刺激的车圈价格战,到底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

电动EV 2312浏览 2025-01-09 IP属地: 未知

辞旧迎新,在新的2025年,恐怕车市价格战仍不会“辞旧”,而是会“继续”,并或将卷上新高度。

最新的2024全年价格统计出炉,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指出:2024年全年汽车市场降价规模显著扩大,涉及227款车型,远超2023年的148款及2022年的95款。

其中常规燃油车降价88款,混合动力车型降价17款,插混车型降价34款,增程式降价14款,纯电动车型降价82款。

看似刺激的车圈价格战,到底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

2024年整体降价趋势有点夸张...

2024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仿佛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从全年统计数据来看,新能源车新车平均降价1.8万元,降幅9.2%;常规燃油车新车平均降价1.3万元,降幅6.8%;总体乘用车市场,平均降价1.6万元,降幅8.3%,令人咋舌。

看似刺激的车圈价格战,到底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

看似刺激的车圈价格战,到底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

相较于2023年较为平稳的降价节奏,2024年情况大变。2024年3月和4月迎来超强降价潮,这使得2-4月间降价车型数量十分惊人,高达53辆。后续5月、6月以及10月,降价车型数量锐减至较低水平,可见降价潮在这几个月只是暂时平息而已。

油电同降,但两极分化的趋势不同

新能源车多子多福,新车如雨后春笋般持续大量涌入市场,凭借持续的新车投放,为自身价格调整开拓了广阔空间,所以日常促销并不多见,可一旦开启降价通道,那势头堪称迅猛。

燃油车行业如今饱受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困扰,新车定价与产品力提升也受限,只能靠促销维持。

2024年12月传统燃油车促销升至21.8%高位,较同期高3个百分点。其中,豪华车促销达25.8%,多增4.4个百分点;合资燃油车促销达21.6%,多增1.1个百分点;自主燃油车促销达16.4%,多增2.7个百分点。

看似刺激的车圈价格战,到底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

与此同时,本年度新车降价的规模还在持续扩张,当下市场中的价格竞争主要依赖于靠新车低价入市,而非增配不降价模式。

所以其实经销商、发布会、销售所说的“加量不加价”,很多时候是为了清库存、变相升级加价,甚至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

第一轮价格战,倒下的是经销商

在2024年,想必除了高合、哪吒、极越,这些国产新势力的暴雷外,大家肯定刷到过不少哪哪经销商、4S裁员倒闭关厂的消息。

据悉,2023年倒闭的4S店就有超过2540家,创下历史新高,而在2024年的上半年,倒闭的4S店新增了近2000家,这也反映出如今汽车终端销售市场的窘迫。

据2024上半年数据统计,只有35.4%的经销商能够实现盈利,不亏不赚的占比为13.8%,剩下的50.8%的经销商全部亏损,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高达千亿元,对行业产生深远不利影响。

另外,在“以旧换新”、“油电同权的补贴”等政策的推动下,整体汽车销量虽然保持着增长态势,但终端市场竞争依旧激烈,价格战频发,厂家、经销商通过降价促销的手段争夺市场,以达成销量目标。

在传统燃油车竞争力不足,促销政策等如此高压推动下,昔日气宇轩昂的头部经销商们,也渐渐淡却了攻城拔寨的斗志与资本,在每况日下拮据的日子里,经销商只能通过“以价换量”,牺牲利润为代价来争取市场份额,但何时盈利是个无底洞,随着市场陷入了死循环,结果其实很容易推导,先是裁员降薪,最后破产清算。


面对这种局面,4S店们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有的开始转型,不光卖车,还搞起了二手车、汽车金融、车险等业务。有的则选择"抱团取暖",通过并购重组来增强实力。

但也是釜底抽薪,实现根本转型成功,运营良好的少之又少。

华东个人规模最大、31年历史、60多家4S店的江苏森风集团倒下,浙江台州最大、20多家4S店的中通集团倒下......

以奔驰、宝马、奥迪为首的传统豪华车,还有保时捷中国市场受挫,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甚至一度出现卖不出去,纷纷出现跳水价,甚至还买不出去的情况,导致的就是经销商陆续暴雷的恶性循环。

曾经风光不再,说没就没,一夜之间就从"豪门"变成了"嚎门"。

老板人间蒸发搞“失联”,员工被拖欠工资还要集体失业,客户怒气冲天,债主哭天抢地。

一旦社会卷入低价陷阱,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因为我们每个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所以换个角度来思考,经销商打价格战,打到杀敌1000自损800的地步,是否能想到,倒下各大经销商的背后,到头来受伤的不还是我们消费者吗?

看似刺激的车圈价格战,到底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

电动EV:

2024年的汽车价格大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但这看似刺激的鏖战,到底会在更长的周期当中,给普通人带来什么?

恐怕才是透过喧嚣后所要关注的重点。

国内新能源车崛起引发“鲶鱼效应”,是消费者的“购车盛宴”?

购车成本大降,点燃部分消费者购车热情,可持币观望情绪也浓。一方面生怕“刚买就降价”,被“背刺”的恐惧;另一方面担忧车企为降成本,导致车辆配置、售后、质量上“偷工减料”。

车企利润“瘦身”、研发遇阻,需改革做到“提质增效”,经销商承压“求生之战”、“不降价就出局”,这些都是如今行业的真实写照,唯有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才能在“生存战”中突围。

或者学学何小鹏、李斌、雷军等车企领导人频繁于社交平台发声,新势力的直营模式和做法成效显著。

但换句话说,与其担心4S店的未来,不如期待它们新的2025年能够浴火重生,为我们带来优质购车、用车体验。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电动EV 3665粉丝    2502作品 关注 聊聊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一切!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