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北汽集团与华为携手打造的享界S9,曾被寄予厚望成为打破BBA垄断高端行政轿车市场的“破冰者”。然而,自去年8月上市以来,享界S9的表现却远未达到预期,呈现出一幅高开低走的态势,其市场征程充满了挑战与困境。
享界S9的上市,曾伴随着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的亲自站台和大力推广。余承东不仅购买了享界S9,还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提车视频和用车心得,试图以个人IP为这款车增添更多曝光度。然而,即便有余承东的加持,享界S9的销量也并未如预期般飙升。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享界S9销量分别为2163辆、1982辆、1058辆、1192辆、643辆,累计销量不到8000辆,远低于内部规划的预期。
更令人担忧的是,享界S9在上市初期的高销量并未能持续,反而迅速陷入低迷。这一表现不仅与余承东上市20天时宣称的“大定量超过8000台”相去甚远,也远低于市场对这款“华为光环”加持车型的期待。相比之下,同样是华为参与打造的问界M9在SUV市场的表现则显得更为亮眼,其成功突破BBA封锁的战绩也为享界S9的市场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享界S9的市场困境并非偶然。一方面,其高达39.98万至44.98万的售价区间使得目标消费者群体相对狭窄。在高端市场中,纯电车型面临着增程、插混等多样化动力选择的竞争压力,而享界S9在推出时并未同步推出增程版车型,这无疑限制了其市场吸引力。另一方面,作为新兴品牌,享界S9在品牌影响力方面还难以与BBA等传统豪华品牌相抗衡。在商务需求为主导的中大型轿车市场中,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度尤为关键,而享界S9显然还需要更多时间来积累和提升品牌力。
此外,享界S9还面临着来自同行业的激烈竞争。比亚迪旗下豪华品牌腾势推出的腾势Z9(三厢版)在售价上更具优势,成为享界S9在细分市场中的一大劲敌。在市场份额有限的情况下,享界S9需要面对来自多方面的竞争压力,其市场前景因此变得更加不确定。
尽管享界S9在技术和配置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如搭载了HUAWEI ADS 3.0高阶智驾、华为途灵平台、HarmonyOS 4智能座舱系统等华为黑科技,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技术优势并未能转化为足够的销量优势。北汽集团对于享界S9的厚望与现实的市场表现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后续的市场破局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享界S9的市场征程充满了曲折与困境。在高端行政轿车市场中,享界S9需要面对来自价格、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享界S9能否实现市场突围,还需要看其能否在产品和市场上做出更多有效的调整和创新。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享界S9的豪华梦似乎还遥不可及。
燃油车的销量会在2025年发生大滑坡?合资车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国产车没事。
【韩系动向1476】试驾现代全新帕里斯帝,传统豪车的高级感!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角逐中,小鹏汽车无疑成为了2025年1月最耀眼的那颗星。根据最新发布的销售数据,小鹏汽车在1月份的交付量达到了30,350台,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小鹏汽车自成立以来的月度交付新纪录,更是使其在新势力车企中脱颖而出,稳坐头把交椅。这一辉煌成就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小......
“不知道Kim Jones下一步会去哪家奢牌高就,要不干脆到阿维塔来当设计师吧!”
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有多离谱?
四座超豪华旗舰极氪009光辉助力哈尔滨2025年亚冬会火炬传递
探店大众威然 全家旅游出行的不错选择
比亚迪2025年或将在日本/韩国市场推出PHEV车型!
小鹏汽车反超,新势力竞争格局蛇年生变!
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拟升级,对于车主而言是利还是弊
中国卡车的欢歌与失意
2024年进口车型销量TOP10仅三车增长,第一竟也下滑?
1月份,奇瑞集团整体销售汽车224,323辆,同比增长10.3%,连续六个月单月销售突破20万辆。
近年以来,AI产业极速扩张,算力需求呈现越级式增长,有力带动了光模块等相关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光模块头部公司,中际旭创(300308)紧抓AI快速发展契机,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经营“成绩单”。据其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预计2024年全年净利润将实现翻倍式增长。依托......
2025年,新能源车发展越来越快,不仅续航在提升,智能配置也越来越丰富。
过去两周,中国新能源车市掀起新一轮“价值战”——比亚迪海豚官降1.5万元,试图以价格巩固A级车霸主地位。然而,4月25日北京车展上,一款由米兰设计宗师操刀、全系标配热泵空调的A级智能掀背轿车AION UT鹦鹉龙,以8.98万元起售价横空出世,凭借“设计、安全、空间、智能、操控”五......
【韩系动向1479】韩国车市50万以上进口车8年来销量首次下滑!
买纯电车,续航太长没用
2025年1月,鸿蒙智行迎来销量开门红,全系交付新车34987辆。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周六签署了一项备受瞩目的行政命令,决定对所有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这一突如其来的举措不仅在国际贸易领域引发了广泛争议,更可能对汽车行业,尤其是蓬勃发展的美国电动汽车市场造成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