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UTO芯球
作者 | 雷慢
尊界测试视频火了,迈巴赫车主也“火”了。
2月20日,尊界S800技术发布会上放了一段对比视频:
零下20℃的极寒环境下,
尊界S800以80公里时速紧急避让稳如老牛,
而迈巴赫S680开到52公里时速时就轮胎打滑
视频一出,全网惊呼“国产车逆袭了”,
结果五天后,一位自称迈巴赫车主跳出来说:
我的车被拿去暴力测试,还搞坏了,根本没人告诉我!
江淮也连夜发声明,核心就两点:
车是通过正规第三方租赁公司租的,用途也提前说了是“测试”。
测试数据真实可靠,绝对没造假。
作为一个常年蹲在车圈看戏的老司机,
我觉得这事儿本质可能和华为、江淮没啥关系
真正的“锅王”可能是中间那一串“套娃式转包”的中间商!
我看了车主和江淮的说法,
只觉得这事儿的关键在于“信息差”。
租车链条堪比俄罗斯套娃,来个简单的梳理吧:
江淮把测试外包给第三方A,
A转给广告公司B→B再找租车公司C→C联系了车主的熟人D。
最后到车主耳朵里,用途变成了“拍视频”,
而“测试”俩字可能被层层吞掉了。
中间商赚差价,也赚走了“知情权”
江淮按行业惯例通过租赁公司拿车,明确告知了测试用途,
至于“测试”具体是拍静态广告还是暴力驾驶,
行业里本来就不会写得太细,除非涉及碰撞等高危项目。
测试本身未必“暴力”,但转包可能“偷工减料”
从视频看,测试主要是雪地紧急避让和过坑,以及爬雪坡,
不算极端暴力,并不是碰撞测试。
这事,说一千道一万,找不到江淮和华为头上,
车主该追责的是租车链条,而不是厂商,
这事儿暴露了一个行业通病:
测试车辆的租赁链条越长,信息差越大,责任越模糊。
车企为了效率,把测试车辆筹备外包给第三方,
但层层转包下,厂商根本无法控制终端执行细节。
比如这次,江淮可能连最终用的哪辆车都不知道。
租车公司可能“两头吃”,车主和厂商都成冤大头,
华为和江淮被骂,本质是大家默认“大厂该为所有环节负责”。
但现实是,商业社会里“契约环节”比我们想象中更长。
下次再遇到类似瓜,不妨先问一句:
中间商到底吃了多少层价差和信息差?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聚焦智能汽车,助力关键决策。
满电出发!小鹏汽车4月共交付新车35,045台,同比增长273%
林海读车-上海车展总结 黄浦江畔的技术大舞台,中国工业科技驱动的汽车革命-写在上海车展之后
比亚迪摘得两项世界汽车大奖:世界城市车+世界汽车年度人物
四驱虽好,但价格略贵?这台车让你用两驱的价格买四驱!
本田雅阁继续加大降幅,已经跌至11.68万起,1.5T版性价比确实高
宝马Skytop车展实拍,限量50台,中国配额已售罄
全新智己L6正式发布,预售权益价21.99万元~28.99万元 为都市精致出行而生
充分准备是确保行程顺利的关键 五一假期新能源车出行指南
全新智己L6正式发布,预售权益价21.99万元~28.99万元 为都市精致出行而生
破解搬家困局 江淮新能源轻卡ES6“甩”出奇效
为什么唯独它能与众不同?智驾信任危机中华为高速L3商用方案发布
美国拟放宽自动驾驶汽车监管 自动驾驶监管的三大松绑
比亚迪海外销量霸榜!多个地区和国家都是“销冠”
每一杯咖啡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程天地盛景,都是至臻享受,豪华配置全系标配,高品质出行不妥协,魏牌全新高山,开启MPV家庭新时代
近日,央视《第一时间》栏目报道了仰望汽车销量突破一万台的消息,作为首个销量破万的国产百万级汽车品牌,仰望用17个月的时间,向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3月新能源物流车战报:远程连冠凯程猛涨,大电量车型成新蛋糕!
前段时间的华为发布会,除了问界M8之外,备受大家关注的还有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不过发布会上公布的都是一些品牌调性相关的内容,除了首款车型预计今年秋季发布之外没有太多实质性信息。而现在,实质性的进展来了。
5月1日,一汽丰田再次率先公布月度销量数据:2025年4月销售新车65,024台,同比增长32%;继一季度以销量超过17.2万台,实现同比增长9.6%之后,再次续写正增长记录。其中,电动化车型销量34,794台,占比54%;TNGA-K平台以上高端车型销量39,087台,占比60......
驾驶辅助遇夜间高速改道应该是啥表现?
智驾上了紧箍咒之后,车企们都宣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