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汉
2025刚开年,中国汽车市场就杀疯了。
就当各大车企还沉迷在春节喜庆的氛围中时,特斯拉就悄悄在2月5日推出了堪称“史上最优惠”的组合拳。Model 3 全系车保险补贴8000元、5年0息贷款等,一套组合拳下来裸车价格跌至22.7万,首付也只需要7.99万,月供2000出头。
紧接着国内车企也在同一天纷纷跟进,小鹏祭出“0首付+5年0息”大招,贴息金额接近6万;蔚来则贴心的为车主送上了租电方案、换电券、智能化权益等新年大礼包,首付比例更是降至20%。
与新势力眼花缭乱的补贴相比,传统车企的手段却更加暴力——降价。广汽丰田引以为傲的两款SUV分别降至9万和13万;捷豹更是自斩一刀将XFL的价格下调17万,最新售价26.9万;就连高高在上的奥迪也给部分车型打了6.5折,可谓是既接地气还要接地府…
短短几天,就有超过30多家车企加入了新一轮价格战,新的一年汽车行业的战争远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也更加猛烈。
车企价格战的起因
中国汽车行业本轮价格战起于2023年初,当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最后时限的临近,为了维持利润空间部分车企开始小幅度的进行提价,但作为带头大哥的特斯拉却在部分地区实现了成本优化,意味着同样的价格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再加上在美国获得的高额补贴,价格战的条件就此形成。
于是在中国车企提价之际,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对model 3和model Y两款主力车型进行了2-4.8万的降价,价格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国内车企为了保住市场份额纷纷叫停了涨价的动作,转而开始大幅降价。
当时网上还流传着一个经典桥段:有车主14万买的比亚迪秦,好不容易用两年收回一半成本,但扭头一看整车售价已经降到了7万,可见2023年的价格战是何等惨烈。
据中汽协统计,2023年通过降价和补贴参与价格战的汽车品牌超过40个,覆盖150款车型,而在2022年只有95个车型,但到2024年前11个月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了195个,由此可见车圈去年的价格战远比2023年更加惨烈。
从当前情况来看,春节期间打响的新一轮价格战的底层逻辑还是头部车企为了“保量”。
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通过降价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特斯拉净利润仅为2022年的六成,但其中中国区Model 3售价全球最低,本轮降价后售价22.75万元起,较海外市场低30%以上。比亚迪则以规模优势抵消成本压力,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41.26%至427.21万辆,蝉联全球新能源销冠。
其次是政策切换与需求透支。2024年末国家“以旧换新”政策退坡,叠加春节前购车潮,车企为刺激需求提前开战。比如,理想汽车推出置换补贴兜底1.5万元,零跑等国补叠加现金优惠达3.5万元。
再有就是行业的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但行业利润率却在下降,部分车企毛利率不足10%。供需失衡下,超30家车企通过降价消化库存,如特斯拉Model Y老款降价至23.99万元清仓。
行业影响:利润承压与淘汰加速
在任何行业,价格战进行到最后都没有胜利者,而这一商业纷争最大的作用也仅仅是让企业用最大的代价维持市场份额,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价格战初期,企业可以凭借优惠价格增加销量,但当所有玩家集体跟进后又会回到同一起跑线竞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会演变成行业利润承压和加速产能出清。
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为例,2023年国内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为5%,次年就下滑到了4.3%,到去年12月的时候更是只有可怜的4.1%,可以预见随着价格战的持续进行,2025年整个行业的利润有极大可能会跌破4%。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其余车企基本上都是顶着亏损在打价格战。但即便是特斯拉,销售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25.6%下降到了17.8%,反映在报表上,就是特斯拉2022年交付131万辆,利润125亿美元,2024年交付178万辆,利润却只有71亿美元。而被称为“迪王”的比亚迪,在2024年四季度毛利率也下降到了20.6%。(招商银行研报预测)
另外根据招商银行预测,小鹏与蔚来的毛利率也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蔚来四季度净亏损可能达到55亿,这从侧面反映出整个行业的利润还会继续下行,而当现金流难以支撑时将会加剧淘汰。譬如2024年极越、合创等品牌暴雷,2025年开年哪吒、高合陷入危机,甚至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可能有三分之一的4S店面临倒闭。
未来走向:从价格战到技术战
2月10日,比亚迪宣布将高阶智驾普及到包括10万以下的全部车型,并且加配不加价,无疑是将车圈竞争卷到了新的高度,这场从春节开始的竞争在未来将从比拼低价向卷技术发展,具有说服力的就是吉利推出醇氢电混技术,瞄准高寒地区市场;特斯拉、小鹏加速城市NOA落地,无不预示着技术战的到来。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企业从卷价格向卷技术、重研发过渡是必然趋势。一方面价格战不仅是整个行业的自杀式竞争,也会促使车企为了控制成本更多的将目光放在材料和制造环节,进而加剧偷工减料、忽视安全性等现象,最终导致产品越做越差;另一方面则是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让接近L3级别的高阶智驾逐步成熟,具备了全年普及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技术和研发可以打破产品缺乏差异化的僵局,将车企从卷价格的泥潭中解放出来。
毕竟,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国际化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过程,也唯有更加优质的产品才能让中国汽车走出国门,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当中去,而非一味的价格战。
2025年的价格战,既是车企生存的无奈之举,亦是行业洗牌的必经之路。短期看,消费者受益于购车门槛降低;长期看,唯有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差异化与供应链优化,车企才能跳出“内卷”泥潭。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淘汰赛已至,活下来的玩家将定义下一个十年。”
Momenta为何被收车企青睐?
汽车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电商消灭的不仅是批发零售业,野蛮生长将毁掉含汽车业的所有行业
马斯克豪赌AI,Grok4是神级副驾还是数据黑洞?
上汽造“最便宜的华为车”,尚界能否扛起月销3万辆的期待?
点火启动,动力瞬间响应,这样的驾驶体验离不开一颗“聪明”的汽车心脏——汽车蓄电池。近日,DF蓄电池常德旗舰店盛大开业,再次为车主带来高性能、长寿命、环保节能的启停技术新选择!
上汽通用启动至境轿车项目,打响高端新能源进攻战#上汽通用全面转入“进攻战”#老牌车企出手就是王炸#至境开启别克在华新篇章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此......
国产汽车为何热衷于创立新品牌,这些品牌存在哪些风险?
比亚迪势不可挡!2025年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深度融合华为、OPPO、荣耀、小米、vivo等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品牌生态,打造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出行体验。
2026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由定制改装、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房车露营、汽车文化6大主题组成,全景展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是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集合整车发布、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
实测阿维塔11 样样拉满!30万级豪华电动 天花板!
放眼国内的豪华品牌,德系三强BBA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三个品牌均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其中主打运动化的宝马一直是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不过在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遭遇了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在当下豪华品牌车型市场,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车关注的“基础项”。众多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寻求的路径不同。有自研的,有跟华为“一揽子”合作,也有与专门智能驾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也造成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三分天下”。
零跑的成功法则:用慢哲学跑赢新势力生死赛
新能源内卷下的牺牲品?两款紧凑型SUV销量下滑
近日,视觉中国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告,表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夏视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象视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战略投资者引入。此举是为了加快公司在AI方面的布局,促进公司“AI智能+内容数据+应用场景”战略规划的协同发展。
几张外观图就引爆车圈?或许你们没有真的读懂尚界H5!
再添8台!安徽第三批氢能环卫车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