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行业丨2月海外销量公布,自主车企集体出海对抗内卷!

行业丨2月海外销量公布,自主车企集体出海对抗内卷!

My车轱辘 1651浏览 2025-03-07 IP属地: 未知

“一口价”现象仍在持续,不仅自主品牌,日产、丰田大众等主流合资品牌都在跟风“一口价”,近期甚至连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也都推出了一口价政策,以求稳固市场。这样依靠大幅让利而求生存的操作肯定还会继续上演,而这正反映出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内卷“惨状”,这对羽翼未丰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说注定难以长期承受。

车企要生存,就要盈利,国内市场卷不动,那就开拓海外市场。事实上,早期布局出海战略的车企们,如今已经有了不小的收获,有的车企甚至已经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成功分到了当地市场的蛋糕。

01出海先行者均收获颇丰,后来者势头正猛奇瑞早在2001年便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已颇有收获,可以说为后面计划出海的车企试出了正确的方向。2024年,奇瑞汽车的出口量达到了114.5万辆,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出口榜首,2025年2月份的海外销量达到了44375辆,同比增长278.3%。此外,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长期稳定在40%以上,2023年甚至超越国内收入,占比54.1%。作为中国唯一实现海内外均衡发展的车企,奇瑞的很多出海举措值得借鉴。开拓海外市场,切忌操之过急,若是一上来就直接在市场成熟且稳定的欧美市场跟当地车企硬刚,那注定会败北。因此奇瑞采取的是“先易后难”的扩张策略,优先布局新兴市场,并且通过KD(散件组装)工厂规避高昂的关税壁垒,以“本地化建厂+出口”双轨策略,因地制宜,但归根到底还是希望通过提高本地化率,进而降低成本,重点布局新兴市场和欧洲。此外,奇瑞还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优化产品。技术适配让奇瑞迅速在俄罗斯、巴西等市场成为当地消费者认知度最高的中国品牌之一。

行业丨2月海外销量公布,自主车企集体出海对抗内卷!

比亚迪虽然出海时间不算早,采取的也是相对保守、渐进的出海策略,采用“出海试探+本地建厂”模式,一步一步筛选出适合深耕的市场。此后,通过自建工厂和合资合作的方式来降低关税和物流成本,进而辐射区域市场。借着全球新能源浪潮的东风以及领先的独家技术,比亚迪目前出海战绩也相当出色。2024年,比亚迪出口量为43.3万辆,同比增长了71.8%,增速飞快。2025年2月份,比亚迪海外销量为67025辆,同比增长71.9%,增速迅猛,高居目前中国品牌首位。2025年,比亚迪的海外销量目标是100万辆,相较去年翻倍,而到2027年海外销量占比要超过40%,可谓充满雄心壮志。但其实这一目标我认为并不激进,因为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天神之眼智驾等自研技术具备绝对的领先优势,是其挑战海外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有力武器。

行业丨2月海外销量公布,自主车企集体出海对抗内卷!

上汽集团采用双线市场策略,在欧洲高端市场以MG品牌主攻英法德等成熟市场,而在东南亚新兴市场则以五菱等品牌推行“亲密路线”,战果也十分显著。2024年,上汽集团的海外终端交付量达到了108.2万辆,同比增长2.6%。其中MG品牌在欧洲的销量突破24万辆,成为该细分市场的领先者。2025年2月,上汽集团的海外销量为6.8万辆,同比增长18.4%,同样呈现着非常良好的上升势头。

行业丨2月海外销量公布,自主车企集体出海对抗内卷!

吉利集团同样通过KD模式,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成功形成了本地化竞争力,2024年海外出口量为40.39万辆。2025年2月的海外市场销量为24920辆,同比增长2%,增速较缓。此前,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宝腾等品牌,迅速在东南亚、欧洲等市场建立起了强大的品牌认知度,这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出海措施之一。无论是先行者奇瑞、上汽,还是呈后起之势的比亚迪、吉利,都在出海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在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内卷的背景下,出海更将成为各大车企开拓新销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共同选择。02出海之路仍布满“沟壑”中国车企想要出海,实现全球化布局,从“出口导向”到“本地化制造”的转型是最大的痛点和难点。出口方面,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反补关税,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则限制了包含中国电池组件的车辆享受税收优惠,这些汽车大市场的关税壁垒无疑是挡在中国车企出海道路上的巨石。因此,车企们想要绕过这些“巨石”继续前进,向“本地化制造”转型似乎是唯一出路,这其实从奇瑞和比亚迪的出海策略中我们就能看出来。2025年,奇瑞和比亚迪在海外建厂的布局仍在加速。只是,海外建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包括政策准入差异、供应链本地化、核心技术保留压力等,我国车企的出海之路仍然布满沟壑。

行业丨2月海外销量公布,自主车企集体出海对抗内卷!

此外,对于市场的选择也是中国车企出海的难点所在。新兴市场波动性大,需求不稳定,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这对出海车企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而成熟的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度较高,若产品不能有足够的技术创新以达成差异化竞争,分分钟就会被淹没在优秀产品林立的浩瀚市场中。因此,出海车企能否选好合适的赛道起步,往往已经意味着这一局能否抵达期望的终点了。相比起上面两个痛点、难点,像产品营销策略能否符合地区消费习惯差异、品牌知名度能否撼动根深蒂固的本地车企等难题其实都只能算是小问题了。03新能源和智驾是突围利剑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和高阶智能驾驶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给中国车企出海带来了显著的优势。毕竟中国占据了全球60%的新能源市场份额,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无论是能量密度还是安全性都领先于海外企业。同时,在国内经历了几轮更新迭代的成熟新能源整车产品在当前的海外市场具备着十足的新鲜度和独特性。更重要的是,国产新能源车的价格相较欧美品牌普遍低20%-30%,价格上更是具有出色的竞争力。

行业丨2月海外销量公布,自主车企集体出海对抗内卷!

另外,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也屡屡实现突破。2025年,国内市场“智驾平权”的旗帜已经举起,高阶智驾系统会陆续在中低端车型上搭载,有企业预计,2025年L2.5以上的智驾车型会达到500-550万辆,对应市场渗透率为21.4-23.5%。并且,包括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华为乾崑智驾以及小鹏X-Pilot等主流智驾系统的体验都十分出色,均为世界领先水平,若是能全面覆盖到出海车型上,相信海外市场又会迎来一场震撼。

行业丨2月海外销量公布,自主车企集体出海对抗内卷!

无论从缓解国内市场内卷导致的压力、抢占新兴市场机遇还是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角度来看,中国车企出海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海外市场不仅仅是车企销量增长的引擎,更是中国车企技术输出、品牌升级、全球资源整合的战略跳板。我相信,未来世界各国的公路上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车。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My车轱辘 33.5万粉丝    7957作品 关注 车轮上的观察者,用最独特的视角,发现不一样的人车世界!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