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蔚来汽车的经营状况似乎“又出了问题。”
诸多媒体争相报道有关蔚来汽车亏损多少,何时能盈利,李斌该如何调整战略规划的资讯;看起来煞有介事,可是这些资讯却基本都不提及蔚来汽车有关换电业务的新进展,只报道负面则有明显不良意图。
蔚来汽车会不会有所回应呢?
回应确实来了,只是没有想到这个“瓜”还不小;参考下图。
“某车企员工造谣蔚来经营状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冒充蔚来员工身份并捏造和散播蔚来经营状况应当是首次;之前的案例至少还是以第三方角色去捏造或进行所得分析,信源则不容易确认。反之,冒充蔚来员工的做法实在是不够聪明,溯源并不难;只是此人会是哪家车企的员工呢?既然蔚来汽车没有明确说明则不能随意揣测,否则很容易“引火烧身,”这是对一些汽车爱好者的建议,现在已经有一些网友在评论区里提到某些车企或品牌,在没有实证的前提下进行这样的评论,严格来说也是能够被定义为谣言的,所以一定不要轻易下结论。
关于“行业各方回归理性竞争”的倡议是很值得一讲的,现在的行业竞争主要围绕产品价格和营销方法;以至于专注产品、服务和技术的车企有所减少,长此以往,汽车产业技术水平难免整体倒退,同时也会让汽车行业风气恶化,加大零售端竞争压力甚至造成门店倒闭潮。
竞争应当回归理性了。
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行业营销自律。”
不拉踩竞争企业与品牌是重中之重!企业们曾经至少还会通过第三方服务公司去做这样的事情,而现在却有些企业人亲力亲为的做水军做的事情;更为诡异的现象是相关机构或其他相关法规对于此类现象熟视无睹,久而久之,其余企业也不得不以相同方法应对。
汽车营销圈越来越荒诞和荒唐,越来越多的品牌在这种荒诞营销的环境中“受伤。”
蔚来汽车的目标是在2025年第4季度实现盈利。
届时是否能实现盈利难以预测,这里不下任何结论。
值得关注的动态是蔚来在换电业务领域与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展开合作;双方会在技术标准方面同步化,后续还会引入多品牌和多车型。在此之前,与蔚来展开充、换电业务合作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不乏一汽、广汽、江汽、奇瑞、长安、吉利等头部车企,还有石化、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头部能源企业。
现在又能与宁德时代开展该业务的合作。
难道网友们的眼光一定比这些企业的智库们更犀利吗?
至少笔者是不敢下这个结论的;所以蔚来汽车的潜能实际相当大,至于品牌销量比其他同级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低一些也并不奇怪,因其产品线里只有高端纯电动车型而竞品大都有插电式增程混动汽车,完全没有可比性。
还是拭目以待吧,蔚来汽车目前的品牌销量实际并没有太大的分析价值,围绕汽车的业务才更值得关注。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