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2024年度财报的前夕,采埃孚的高管们集体失眠了。在市场需求疲软、核心业务下滑、电动化转型艰难和负债高昂等多重压力下,该集团交出一张颇为焦虑的财报成绩单。
去年全年,采埃孚累计净负债105亿欧元,较2023年的99.8亿欧元增加了5%;合并销售额为414亿欧元,比2023年的466亿欧元减少了11%;税后净亏损10.2亿欧元,一年前净盈利为1.26亿欧元。
欧洲汽车行业正在苦苦挣扎,来自中国市场的价格战,以及特朗普上台后日益紧张的贸易局势,让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厂商雪上加霜。采埃孚首席执行官霍格·克莱因Holger Klein直言,2024年的业绩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欧洲汽车和采埃孚面临的巨大压力。
这种压力,采埃孚去年就意识到了。
去年秋天,采埃孚宣布到2028年在德国裁员至多14000人,该公司在德国大本营共有5.4万名员工,裁掉相当于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目前,该集团几家较小的工厂已陆续关闭。
承压之下,采埃孚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精兵简政,并减少公司债务,朝着更灵活和盈利的方向发展。
两年前,采埃孚管理层意识到转型的阵痛期即将到来,需要做出一系列改变。但业界普遍认为,这家零部件巨头在新业务板块速度太慢,错过最好的黄金窗口期。
现在,采埃孚已拨出数亿欧元用于重组,其中很大一笔费用用于裁员安置。克莱因很早就预警,采埃孚的员工规模在长期内是不可持续的,迟早要简化,但公司会尽最大的社会责任进行裁员,提供合理的退休和遣散方案。
在公布年度财报的同时,采埃孚官宣了另一个出人意料的决策,该集团董事会主席海因里希·海辛格Heinrich Hiesinger即将提前离职。职位调整的原因,是其领导的方式受到集团内部越来越多的批评,且近两年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
海辛格只领导了董事会三年,但他的领导方式面临内部和外部的严苛审查。德国《商报》报道,他对汽车行业缺乏足够的了解,且在采埃孚业绩危急的情况下,未采取前瞻性的决策和行动。
一方面,是转型动作迟缓;另一方面,是既定的转型计划并没有拿到预期的回报。前年开始,作为采埃孚大客户的欧美车企陆续砍掉电驱动业务,直接影响采埃孚的订单,曾经投入巨大资金的新业务,很难在短期内收回砸下的各种成本。
大象转身难,这是业界公认的观点,新时代下,几乎所有的传统零部件巨头都有这个难题。但对于采埃孚来说,除了转身缓慢,新业务瓶颈难以突破,另一个掣肘,是负债远高于竞争对手。
采埃孚曾在2015年和2020年两次大规模并购,先后收购了TRW天合汽车集团及WABCO威伯科。前者是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后者则是刹车系统及电控系统的头部企业,但经历了两次并购,采埃孚也背上大量负债。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电气化等新业务也是“烧钱巨坑”,采埃孚近几年盈利能力较低,偿还债务较为困难。为了能还债,采埃孚只能通过新债务来弥补昔日的债务窟窿,这导致债务持续扩大,无奈之下只能裁员。
去年,采埃孚考虑拆分剥离电驱传动技术部门Electrified Powertrain Technology Division,内部称为E-Division,是从之前的乘用车传动技术事业部和电驱动技术事业部合并而来,旨在整合传统传动技术和电驱动技术。
整个拆分计划或将于2025年完成,但是从业务属性和体量看,一旦该部门被剥离,采埃孚无疑要经历一场自上而下的“大手术”。
我们可以看到,电驱传动技术部门几乎囊括了采埃孚的整个动力总成业务,包括电驱动模块、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变速箱等。过去几年,该部门一直占集团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但现阶段却困难重重——
一是,电动化降低了传统变速箱的采购需求,如果业务基本盘不改变,盈利能力势必面临长期压力;二是,来自中国等地的电驱动供应商逐渐崛起,且极擅长低价竞争策略,一旦采埃孚也跟进,利润就会承压;三是,大部分客户集中在欧美市场,当需求疲软,很多工厂处于闲置状态。
德国《商报》做过统计,一旦电驱传动技术部门被正式剥离,将影响采埃孚高达3.2万名员工,相当于公司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但对于采埃孚,长痛不如短痛。
知情人士告诉《商报》,即使电驱传动技术部门能完成所有订单,未来三年也将面临高达数十亿的亏损。最好的结果,是该部门能在新的经营模式和资本结构下获得新生,再次盈利。
横向对比,同样是德国零部件巨鳄的大陆集团,也在今年批准了拆分汽车业务。燃油车的黄金时代已成琥珀,昔日的优势很有可能转变为负资产,大家都在思考,该如何在新的产业逻辑里活下去。
大陆集团的组织架构,汽车子集团、轮胎子集团和康迪泰克子集团三块版图,相互独立。和汽车业务强关联的,主要是汽车子集团(包括安全及动态控制、车联网与架构、用户体验、智慧出行和自动驾驶等)和康迪泰克子集团旗下的部分汽车业务,如车用皮带和密封系统。
一旦把汽车子集团拆分出去,大陆集团剩下的汽车业务,主要就只剩下康迪泰克子集团的汽车部分了,主要是防震、密封系统产品、软管、皮带和内饰部件,都是非常传统的零部件生意,很难再创造新的价值增量。
对于采埃孚来说,剥离了电驱传动技术部门,还有另一个业务基本盘,即商用车业务。
采埃孚商用车业务销售额在集团占比约为17%,稍低于电驱传动技术业务,其商用车亚太市场(包括中国)在全球业务占比约为20%,且还有增长空间。在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承压的当下,如何稳住商用车基本盘,是采埃孚业务规划的重中之重。
此前,采埃孚制定了成本削减计划,想要在2024年和2025年将成本减少约60亿欧元。再通过削减成本计划,让公司能顺利从2026年开始向电动化持续过渡。只不过,在业内看来,2026年的拐点,来得还是有些晚了。
领克首款中大型豪华运动轿车——领克10 EM-P迎来首秀亮相。
无界空间+超混自由!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正式上市
近日,腾势汽车正式官宣实力派演员蒋勤勤成为腾势 N9 产品体验官,这一强强联合瞬间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蒋勤勤凭借其在演艺界的卓越成就,以及从容自信、优雅知性的独特气质,与腾势 N9“好看、好开、好安全” 的豪华纯电座驾形象高度契合,二者携手为高端出行领域带来全新想象。
7月3日,“百万强汉 一路朝前——第100万汉车主交车暨汉L赛道体验日”活动盛大举行,众多媒体与用户齐聚比亚迪合肥赛车场,一同感受汉L的魅力!汉家族上市五年全球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20万级首个交付破百万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向上之路中,汉家族已成为一面鲜明旗帜!
中国智造里程碑,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6月30日,方程豹豹8迎来了第四次OTA升级,以16项新增功能、10项优化体验,在智能驾驶、AI座舱、动态控制三大领域完成了一次有态度的进化。此次升级,让豹8不仅拥有机械素质铸就的力量感,还能读懂生活的细节,让智能不止于功能堆砌,更是想你所想的出行伙伴。
比亚迪汉家族交付破百万,汉L赛道体验日引爆性能狂欢
轮岗,暗藏玄机。
高速收费站这个让所有车企头疼的“智驾断点”,被天神之眼B给彻底焊上了。比亚迪今天发布了一段腾势汽车过ETC收费站的视频,从匝道到高速闸机口,全程零接管、零断点!
轿跑SUV也可以大空间,智界R7科技豪华打造新舒适
随着比亚迪的海鸥缓缓驶下生产线,巴伊亚州政府官员与中国高管共同鼓掌,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腾势D9的老用户奥运冠军王皓和家人最近也在关注这款新品。“听说腾势N9新车到店就立马过来看车了”,王皓表示。作为一款六座全尺寸SUV,它兼具力量与优雅的设计风格、宽敞的空间、强悍的动力让人印象深刻,而易三方平台等核心技术更是带来科技智能,舒适安全体验的全面升级。王皓一家还专门借了......
9万级SUV首配座椅通风 2026款起亚赛图斯领潮上市
以后智驾上下高速也不用接管了。7月4日,比亚迪正式发布「ETC通行」功能视频,也宣告了天神之眼将开通智驾自动通行ETC能力,这意味着城市和高速路段的连接将被打通,为全程智驾无断点再进一步。
充电电压哪家强?前十五名都在这儿了,第一名断代领先
轿车操控,SUV空间,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10.98万元起
小米YU7虽然火爆,但是价格、车型可能并不能满足所有的用户需求,而且新车的排期又不知要到什么猴年马月。不过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的申报名单,其中也不乏有实力、有亮点的新选手,至于它们表现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啦!从2014年深耕到2025年,7年销量从260辆飙至超7.6万辆,纯电市场份额92.16%!55亿雷亚尔建拉美最大新能源车基地,15个月速成,年产15万辆和提供2万+岗位,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对于纯电车来说,续航固然很重要,但快充也一样,为了追求更快充电,各大车企也是不断升级电压平台,从400V到800V到1000V,目前更是迈入千伏时代。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举行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巴西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罗德里格斯、巴西部长马格蕾斯·梅内塞斯、卡马萨里市市长路易斯·卡洛斯·卡埃塔诺、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及比亚迪巴西分公司总经理李铁等嘉宾莅临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