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2024年度财报的前夕,采埃孚的高管们集体失眠了。在市场需求疲软、核心业务下滑、电动化转型艰难和负债高昂等多重压力下,该集团交出一张颇为焦虑的财报成绩单。
去年全年,采埃孚累计净负债105亿欧元,较2023年的99.8亿欧元增加了5%;合并销售额为414亿欧元,比2023年的466亿欧元减少了11%;税后净亏损10.2亿欧元,一年前净盈利为1.26亿欧元。
欧洲汽车行业正在苦苦挣扎,来自中国市场的价格战,以及特朗普上台后日益紧张的贸易局势,让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厂商雪上加霜。采埃孚首席执行官霍格·克莱因Holger Klein直言,2024年的业绩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欧洲汽车和采埃孚面临的巨大压力。
这种压力,采埃孚去年就意识到了。
去年秋天,采埃孚宣布到2028年在德国裁员至多14000人,该公司在德国大本营共有5.4万名员工,裁掉相当于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目前,该集团几家较小的工厂已陆续关闭。
承压之下,采埃孚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精兵简政,并减少公司债务,朝着更灵活和盈利的方向发展。
两年前,采埃孚管理层意识到转型的阵痛期即将到来,需要做出一系列改变。但业界普遍认为,这家零部件巨头在新业务板块速度太慢,错过最好的黄金窗口期。
现在,采埃孚已拨出数亿欧元用于重组,其中很大一笔费用用于裁员安置。克莱因很早就预警,采埃孚的员工规模在长期内是不可持续的,迟早要简化,但公司会尽最大的社会责任进行裁员,提供合理的退休和遣散方案。
在公布年度财报的同时,采埃孚官宣了另一个出人意料的决策,该集团董事会主席海因里希·海辛格Heinrich Hiesinger即将提前离职。职位调整的原因,是其领导的方式受到集团内部越来越多的批评,且近两年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
海辛格只领导了董事会三年,但他的领导方式面临内部和外部的严苛审查。德国《商报》报道,他对汽车行业缺乏足够的了解,且在采埃孚业绩危急的情况下,未采取前瞻性的决策和行动。
一方面,是转型动作迟缓;另一方面,是既定的转型计划并没有拿到预期的回报。前年开始,作为采埃孚大客户的欧美车企陆续砍掉电驱动业务,直接影响采埃孚的订单,曾经投入巨大资金的新业务,很难在短期内收回砸下的各种成本。
大象转身难,这是业界公认的观点,新时代下,几乎所有的传统零部件巨头都有这个难题。但对于采埃孚来说,除了转身缓慢,新业务瓶颈难以突破,另一个掣肘,是负债远高于竞争对手。
采埃孚曾在2015年和2020年两次大规模并购,先后收购了TRW天合汽车集团及WABCO威伯科。前者是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后者则是刹车系统及电控系统的头部企业,但经历了两次并购,采埃孚也背上大量负债。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电气化等新业务也是“烧钱巨坑”,采埃孚近几年盈利能力较低,偿还债务较为困难。为了能还债,采埃孚只能通过新债务来弥补昔日的债务窟窿,这导致债务持续扩大,无奈之下只能裁员。
去年,采埃孚考虑拆分剥离电驱传动技术部门Electrified Powertrain Technology Division,内部称为E-Division,是从之前的乘用车传动技术事业部和电驱动技术事业部合并而来,旨在整合传统传动技术和电驱动技术。
整个拆分计划或将于2025年完成,但是从业务属性和体量看,一旦该部门被剥离,采埃孚无疑要经历一场自上而下的“大手术”。
我们可以看到,电驱传动技术部门几乎囊括了采埃孚的整个动力总成业务,包括电驱动模块、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变速箱等。过去几年,该部门一直占集团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但现阶段却困难重重——
一是,电动化降低了传统变速箱的采购需求,如果业务基本盘不改变,盈利能力势必面临长期压力;二是,来自中国等地的电驱动供应商逐渐崛起,且极擅长低价竞争策略,一旦采埃孚也跟进,利润就会承压;三是,大部分客户集中在欧美市场,当需求疲软,很多工厂处于闲置状态。
德国《商报》做过统计,一旦电驱传动技术部门被正式剥离,将影响采埃孚高达3.2万名员工,相当于公司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但对于采埃孚,长痛不如短痛。
知情人士告诉《商报》,即使电驱传动技术部门能完成所有订单,未来三年也将面临高达数十亿的亏损。最好的结果,是该部门能在新的经营模式和资本结构下获得新生,再次盈利。
横向对比,同样是德国零部件巨鳄的大陆集团,也在今年批准了拆分汽车业务。燃油车的黄金时代已成琥珀,昔日的优势很有可能转变为负资产,大家都在思考,该如何在新的产业逻辑里活下去。
大陆集团的组织架构,汽车子集团、轮胎子集团和康迪泰克子集团三块版图,相互独立。和汽车业务强关联的,主要是汽车子集团(包括安全及动态控制、车联网与架构、用户体验、智慧出行和自动驾驶等)和康迪泰克子集团旗下的部分汽车业务,如车用皮带和密封系统。
一旦把汽车子集团拆分出去,大陆集团剩下的汽车业务,主要就只剩下康迪泰克子集团的汽车部分了,主要是防震、密封系统产品、软管、皮带和内饰部件,都是非常传统的零部件生意,很难再创造新的价值增量。
对于采埃孚来说,剥离了电驱传动技术部门,还有另一个业务基本盘,即商用车业务。
采埃孚商用车业务销售额在集团占比约为17%,稍低于电驱传动技术业务,其商用车亚太市场(包括中国)在全球业务占比约为20%,且还有增长空间。在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承压的当下,如何稳住商用车基本盘,是采埃孚业务规划的重中之重。
此前,采埃孚制定了成本削减计划,想要在2024年和2025年将成本减少约60亿欧元。再通过削减成本计划,让公司能顺利从2026年开始向电动化持续过渡。只不过,在业内看来,2026年的拐点,来得还是有些晚了。
线控数字底盘意味着更安全、更自由的驾驶体验。
王传福亲临颁奖!比亚迪全球汽车设计大赛闪耀上海车展,携手全球青年共筑未来出行梦
从“四大家族”到Freelander神行者:捷豹路虎如何玩转品牌矩阵?
比亚迪持续打击黑公关,一造谣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4月23日,智己汽车于上海车展正式发布 “线控数字底盘技术”,为行业划出智能汽车进化新坐标。该技术以全线控架构革新底层逻辑,实现全域数字化控制与 “大小脑” 智能中枢深度融合,补齐智能汽车迈向“具身智能”的最后一块拼图,为用户带来全场景都好开、全场景更安全的颠覆性体验。
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东风猛士科技以“越野走向智能,豪华随心定制”为核心战略,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硬派智能越野车猛士M817,以及两款百万级高定车型罗伦士M900星际战车与蛟龙战甲加长版。作为中国首个豪华电动越野品牌,猛士M817的诞生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在智......
9200车位 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启航
助阵世界田联钻石联赛 岚图汽车闪耀世界舞台
4月21日晚,上海车展开幕两天前,一场技术狂欢在黄浦江畔上演,不过主角不是新势力,而是上汽通用旗下的别克品牌。当天,别克品牌正式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并发布全新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
传统豪华汽车品牌逐步赶上电动化、智能化的脚步,凭借百年汽车技术造诣和更高标准优势,他们打造的新能源汽车能满足国内新生代汽车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吗?
限时一口价10.99万元 全能新玩家探索06四驱发现版焕新上市
传统豪华汽车品牌逐步赶上电动化、智能化的脚步,凭借百年汽车技术造诣和更高标准优势,他们打造的新能源汽车能满足国内新生代汽车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吗?
真香不贵国民车 东风纳米06开启预售 8.99万元起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下,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构。当硬派越野的军工基因与尖端智能科技碰撞,东风猛士M817的诞生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的宣言,更是一次对中国汽车工业向上突破的生动诠释。这款集“铁血猛士”与“满血华为”于一身的智能豪华电动越野车,以全栈华为解决方案为内核......
很多人说腾势Z9GT设计过度,特别是侧面的腰线和尾灯,其实不然,正是有了腰线才让这辆车看起来不臃肿,不笨重。
上海车展震撼来袭!捷途全明星阵容亮相,旅行者星际卫士成最大亮点
“刹车”,是为了更稳健的前进。
家庭旗舰大六座新标杆 领克900全球上市 28.99万元起
2025年4月28日,昊铂HL首批车主交付仪式完美收官.
配天地尾门/骁龙8155车机 东风纳米06开启预售 8.99万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