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于广州发生的一起某鹏品牌汽车的追尾事故引起热议。
先看视频动态图:
据车主称在事故发生之前开启了所谓的“自动驾驶”功能,随后拿副驾驶上的早餐,之后又看了手机信息;车主本以为智能驾驶系统可以自动规避前车,或减速变道,或减速跟随。但是在接近前方车辆时还是发生了追尾碰撞;导致追尾的说法有两个,有媒体称“系统未发出预警和主动减速;”但据调查结果显示车辆进行了主动减速,车主随即采取了人工制动,但因操作不及时导致碰撞。
现在的关键点不在于哪个说法正确,而是车主的驾驶行为存在严重问题,同时还有两个气囊为何都未弹出。
该车主对于车辆的辅助驾驶系统理解存在偏差,目前所有智能汽车都只用L2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国标将其命名为“组合辅助驾驶系统。”这套系统与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还有很大差距,将二级系统理解为自动驾驶是错误的;那么其在行车过程中则存在明显疏忽!不时刻观察并做好准备接管车辆驾驶,在行驶中看手机、吃早餐的做法是违反现行交通法规的违法驾驶行为。
在视频中能听到“A柱很硬”的描述,客观上只能说这位车主运气很好。
A柱再硬也很难扛住高速撞击,但是这起交通事故客观上没有造成A柱变形或断裂——然而都是运气使然。因为前车不是标准的货车,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前车尾部恰巧是一块角度可调的防撞板;该MPV车型的前档倾角与前车尾部防撞板几乎是相当的,那么撞击瞬间的作用力则不是单纯作用于A柱,而是将作用力传导至整个车身。
受力的不单纯是A柱且A柱受力面积足够大,A柱没有断裂或变形的、恰到好处的角度,所以A柱是否足够硬是难以印证的,这里只是碰撞角度太过于运气了。
安全气囊没有弹出正是因为碰撞角度、位置和面积的恰到好处,该位置的碰撞难以触发碰撞感应传感器。
仔细观察会发现该车的保险杠受损程度都很小,受损的主要是汽车引擎盖和前挡风玻璃;安全气囊的填充首先需要触发碰撞传感器,不论是机械式传感器还是电子式传感器,只有在设定区域里触发才能使其触发短路并点燃引药,随后才是在瞬间内释放出大量氮气填充气囊主体。
所以在没有触发传感器的前提下,安全气囊为何要弹出呢?
这就像如果高空中出现坠落物并砸到汽车引擎盖也不会导致前气囊弹出一样,正前上方不是碰撞传感器的设计位置;该位置的碰撞如果触发安全气囊的话,理论上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总结:
该起交通事故的碰撞角度确实只能用恰到好处来评价,如果追尾的是底盘离地间隙非常高且后方有坚固防撞装置的重卡或集装箱卡车,A柱大概率是会折断的(高速碰撞)。反之,连A柱都没有变形的撞击是没有必要让气囊弹起的。
不过这个案例最值得解读的还是一般汽车用户对于二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认知问题;记住一点:现在没有市场销售的私家车真正具备自动驾驶能力!在使用辅助驾驶系统的过程中不可以停止对路况和车辆行驶状况的观察,在行驶中依然不能看手机、吃早餐或者做其他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即便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但只要被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拍摄到,实际依然属于违法驾驶行为。
真正的自动驾驶要从L3级开始,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汽车商品。
2024财报全面增长,长城为何能以智能、技术突围?
日前广汽传祺向往S7先享品鉴会正在各地举办,预售价格为20.98万至24.98万元。传祺向往S7凭借智能科技、豪华空间、创新动力三大核心优势定义了20万级中大型SUV的价值标杆。 向往S7车身尺寸达4900×1950×1780mm,轴距2880mm,采用全新的“藏锋于润”设计语......
国家发改委不点名批评某些车企:虚假宣传,恶意抹黑,恶性竞争
聊聊别克在中国的发展史,有惊叹也有惋惜
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2025 正在进行。昨天,是百人会论坛三天会期中最重要的高层论坛,车圈的十多位大佬先后登台演讲,共话汽车行业发展。
一汽-大众,这个曾经在中国汽车市场呼风唤雨的巨头,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专家都不可信了,我们还能信谁?
成品油需求出现变化:原油进口量下滑,燃油车又要加速退场了吗?
提速高质量发展 长城汽车2024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赛力斯张兴海:从用户中来,到研发中去,与用户共创新豪华品牌
全家出行新顶流试驾比亚迪夏智驾舒适双王炸
时代变了!专家纷纷站队增程式。
并非蠢,单纯坏 车企销量周报乱象
作为吉利银河家族的新成员,吉利银河L6 EM-i和L7 EM-i两款车型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在动力续航、智能座舱以及功能配置等方面表现出色,更在用车体验上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路向好,渗透率突破40%。
余凯这份清醒的自嘲恰恰折射出地平线的成功本质,在资本追捧全栈自研时坚守开放生态。
大佬们关注的重点,关系到你的下一辆车。
燃油领域,奇瑞为什么卖不过吉利
赛力斯张兴海:从用户中来,到研发中去,与用户共创新豪华品牌
席论坛,围绕全球及中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等相关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