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下一个盈利的新势力,会是极氪吗?

下一个盈利的新势力,会是极氪吗?

车道漫谈 758浏览 2025-03-27 IP属地: 未知

最近的极氪,风头正盛。

 

根据CFO袁璟预测,公司有望在今年实现单季度盈利的目标。如果预期实现,那么极氪将超越小鹏汽车,成为继理想汽车、零跑汽车之后,第三家实现盈利的国产新势力品牌。

 

324日,极氪汽车发布2024年度财报,其中四季度净亏损收窄至8.2亿元,全年营收759.1亿元同比增长47%,交付量达22.21万辆,同比大涨87%

 

同时,极氪还将推出具备L3级智驾技术的极氪9X,一切看起来都欣欣向荣。

 

但令人意外的是,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冷淡,公布财报当天,极氪股价下跌超7%,市值蒸发约30亿元,暴露出投资者对其盈利前景的谨慎态度。正如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所言: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

 

卖一辆亏2.61万元

 

2024年,极氪汽车在营收方面成绩显著。全年总营收759.13亿元,同比增长了47%,其中第四季度的营收为227.78亿元,同比增长39.2%。整车销售收入占据了总收入的绝大部分,达到了553亿元,同比增长63.1%。此外,极氪2024全年交付222,123台,同比增长87%,在新势力中名列前茅,也早早迈过了所谓10万辆的造车生死线

 

尽管整体销售额和销量都有所增长,但车道漫谈简要计算后发现,极氪的单车均价却从2023年的28.6万元,下降到了2024年的约24.9万元,同比降幅两位数,达12.8%

 

单车均价下滑,主要受到2024年价格战的剧烈影响。此前,为应对市场竞争,极氪001改款时采取加量降价策略,起售价下调上万元,一年内三次改款更是引发老车主争议。同时,推出的新车型极氪007又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直接拉低整体价格区间,而高价车型极氪009的市场份额又被腾势D9、岚图梦想家等竞对抢占,导致品牌溢价能力被稀释。

 

与此同时,极氪的亏损状况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全年净亏损虽然比前一年收窄30%,但整体仍然高达57.9亿元。亏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极氪在技术研发上的大手笔投入,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利润空间。

 

2024年,极氪的研发支出达到了97.2亿元,同比增长16.14%,累计研发投入高达227亿元。这些投资主要用于支持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其他技术创新领域。尽管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被视为行业内的重大突破,能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高额的研发成本,同样意味着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如果按照净亏损除以交付量进行简单核算,那么2024年,极氪每销售一辆新车,亏损金额就达到2.61万元。作为对比,理想汽车在2024年销量50.05万辆,净利润80亿元,单车盈利达到1.60万元。

 

也就是说,在这场关乎新势力生死的战役中,极氪既需要保持技术前瞻性,又必须直面市场残酷的性价比法则。盈利不再是目标,而成为衡量品牌体系能力的结果。如何在高速增长中构建可持续的盈利模型,将是极氪未来最大的考验。

 

与领克的合并前途未卜

 

对于极氪而言,除了业绩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与领克的合并,也面临着重重难关。

 

尽管合并后的战略规划是让极氪主打30万元以上的豪华科技市场,而领克则定位20万元以上的高端潮流市场,但在实际操作中,两者的产品线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导致消费者难以清晰区分两者的定位。

 

众所周知,极氪的首款车型极氪001,正是源自领克的ZERO CONCEPT概念车,两者都基于吉利集团开发的SEA浩瀚架构打造而成。也就是说,极氪自诞生之初,就与领克保持着密切联系。

 

此后,同样定位为中型轿车的领克07 EM-P与极氪007,也都基于吉利最新的CMA Evo平台打造,两款车型更是在车身线条的造型层面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品牌间界限的模糊性。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这些潜在的品牌混淆点,极氪和领克之间的内耗将会成为一大难题。

 

技术层面的整合同样充满挑战。虽然极氪和领克都将受益于统一的技术平台和研发资源共享,但如何确保不同品牌车型间的硬件适配、以及软件迭代的一致性仍是一个大问题。比如极氪计划全面推广自研的浩瀚智驾系统至领克车型上,但由于各车型硬件配置的不同,融合过程中,仍可能会遇到阻碍。

 

更为关键的是,与极氪相比,领克不论是市场口碑还是销量表现更稍逊一筹。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合并,势必会存在一方强一方弱的局面。从企业资源的角度来看,强的那一方可能会在资源分配、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而相对较弱的品牌,可能会更多地依赖强品牌的技术输入。

 

那么,届时强者是否会吞并弱者呢?如果强者认为吞并弱者能够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规模经济,那么吞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这样的决策也需要考虑到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吞并操作不当,可能会引发内部矛盾和外部市场的不良反应,对整个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黑红不是红

 

一直以来,极氪汽车的发展路径都充满了争议,这些争议既包括技术层面的挑战,也涵盖了营销策略上的失误。其中黑红现象尤为突出,即通过负面事件或争议性行为来吸引公众的关注,从而间接提升品牌知名度。然而黑红真的是红吗?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从短期效应来看,黑红确实能够为品牌带来一定的关注度和流量。极氪001在发布新款时因快速迭代而背刺老车主,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媒体关注。在当时,这种做法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让极氪的品牌曝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样地,当极氪高管杨大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车内吃火锅的视频后,虽然遭到了网友的质疑和批评,但也使得极氪MIX获得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但是长期而言,黑红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品牌成功。黑红的核心问题在于它依赖于负面情绪和争议,很可能会损害品牌的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就像杨大成车内吃火锅事件,实际上高管只是在停车状态下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另类的用车思路,并不会对产品本身或是出行安全造成困扰。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并不在乎,他们需要的就是一场批判、一场流量的狂欢。而负面信息一旦形成,对于品牌的伤害却往往是深远且持久的,因为大众倾向于记住负面的印象,并且对品牌的认知会受到负面影响。

 

归根结底,在用户主权时代,营销的底层逻辑应从吸引眼球转向建立信任,否则流量终将反噬品牌。

而极氪自诞生以来,频繁陷入锁电自燃等产品服务与质量问题之中,未能完全建立品牌口碑与消费者信任。因此,极氪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回归产品本身,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而不是单纯依赖于黑红带来的短暂热度,最终,只有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结语:

 

盈利固然重要,但绝非解决极氪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站在千亿营收的新起点上,极氪需要重新校准发展坐标,如何在保持战略定力深耕技术的同时,又以真诚服务建立用户信任的车企,才能在淘汰赛中存活下来。对极氪而言,痛苦可能才刚刚开始。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车道漫谈 0粉丝    15作品 关注 照亮通往汽车世界深层奥秘的航道。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