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极氪,风头正盛。
根据CFO袁璟预测,公司有望在今年实现单季度盈利的目标。如果预期实现,那么极氪将超越小鹏汽车,成为继理想汽车、零跑汽车之后,第三家实现盈利的国产新势力品牌。
3月24日,极氪汽车发布2024年度财报,其中四季度净亏损收窄至8.2亿元,全年营收759.1亿元同比增长47%,交付量达22.21万辆,同比大涨87%。
同时,极氪还将推出具备L3级智驾技术的极氪9X,一切看起来都欣欣向荣。
但令人意外的是,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冷淡,公布财报当天,极氪股价下跌超7%,市值蒸发约30亿元,暴露出投资者对其盈利前景的谨慎态度。正如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所言: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
卖一辆亏2.61万元
2024年,极氪汽车在营收方面成绩显著。全年总营收759.13亿元,同比增长了47%,其中第四季度的营收为227.78亿元,同比增长39.2%。整车销售收入占据了总收入的绝大部分,达到了553亿元,同比增长63.1%。此外,极氪2024全年交付222,123台,同比增长87%,在新势力中名列前茅,也早早迈过了所谓10万辆的“造车生死线”。
尽管整体销售额和销量都有所增长,但车道漫谈简要计算后发现,极氪的单车均价却从2023年的28.6万元,下降到了2024年的约24.9万元,同比降幅两位数,达12.8%。
单车均价下滑,主要受到2024年价格战的剧烈影响。此前,为应对市场竞争,极氪001改款时采取“加量降价”策略,起售价下调上万元,一年内三次改款更是引发老车主争议。同时,推出的新车型极氪007又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直接拉低整体价格区间,而高价车型极氪009的市场份额又被腾势D9、岚图梦想家等竞对抢占,导致品牌溢价能力被稀释。
与此同时,极氪的亏损状况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全年净亏损虽然比前一年收窄30%,但整体仍然高达57.9亿元。亏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极氪在技术研发上的大手笔投入,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利润空间。
2024年,极氪的研发支出达到了97.2亿元,同比增长16.14%,累计研发投入高达227亿元。这些投资主要用于支持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其他技术创新领域。尽管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被视为行业内的重大突破,能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高额的研发成本,同样意味着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如果按照净亏损除以交付量进行简单核算,那么2024年,极氪每销售一辆新车,亏损金额就达到2.61万元。作为对比,理想汽车在2024年销量50.05万辆,净利润80亿元,单车盈利达到1.60万元。
也就是说,在这场关乎新势力生死的战役中,极氪既需要保持技术前瞻性,又必须直面市场残酷的性价比法则。盈利不再是目标,而成为衡量品牌体系能力的结果。如何在高速增长中构建可持续的盈利模型,将是极氪未来最大的考验。
与领克的合并前途未卜
对于极氪而言,除了业绩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与领克的合并,也面临着重重难关。
尽管合并后的战略规划是让极氪主打30万元以上的豪华科技市场,而领克则定位20万元以上的高端潮流市场,但在实际操作中,两者的产品线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导致消费者难以清晰区分两者的定位。
众所周知,极氪的首款车型极氪001,正是源自领克的ZERO CONCEPT概念车,两者都基于吉利集团开发的SEA浩瀚架构打造而成。也就是说,极氪自诞生之初,就与领克保持着密切联系。
此后,同样定位为中型轿车的领克07 EM-P与极氪007,也都基于吉利最新的CMA Evo平台打造,两款车型更是在车身线条的造型层面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品牌间界限的模糊性。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这些潜在的品牌混淆点,极氪和领克之间的内耗将会成为一大难题。
技术层面的整合同样充满挑战。虽然极氪和领克都将受益于统一的技术平台和研发资源共享,但如何确保不同品牌车型间的硬件适配、以及软件迭代的一致性仍是一个大问题。比如极氪计划全面推广自研的浩瀚智驾系统至领克车型上,但由于各车型硬件配置的不同,融合过程中,仍可能会遇到阻碍。
更为关键的是,与极氪相比,领克不论是市场口碑还是销量表现更稍逊一筹。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合并,势必会存在一方强一方弱的局面。从企业资源的角度来看,强的那一方可能会在资源分配、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而相对较弱的品牌,可能会更多地依赖强品牌的技术输入。
那么,届时强者是否会吞并弱者呢?如果强者认为吞并弱者能够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规模经济,那么吞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这样的决策也需要考虑到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吞并操作不当,可能会引发内部矛盾和外部市场的不良反应,对整个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黑红不是红
一直以来,极氪汽车的发展路径都充满了争议,这些争议既包括技术层面的挑战,也涵盖了营销策略上的失误。其中“黑红”现象尤为突出,即通过负面事件或争议性行为来吸引公众的关注,从而间接提升品牌知名度。然而“黑红真的是红”吗?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从短期效应来看,“黑红”确实能够为品牌带来一定的关注度和流量。极氪001在发布新款时因快速迭代而“背刺”老车主,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媒体关注。在当时,这种做法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让极氪的品牌曝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样地,当极氪高管杨大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车内吃火锅的视频后,虽然遭到了网友的质疑和批评,但也使得极氪MIX获得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但是长期而言,“黑红”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品牌成功。“黑红”的核心问题在于它依赖于负面情绪和争议,很可能会损害品牌的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就像杨大成车内吃火锅事件,实际上高管只是在停车状态下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另类的用车思路,并不会对产品本身或是出行安全造成困扰。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并不在乎,他们需要的就是一场批判、一场“流量的狂欢”。而负面信息一旦形成,对于品牌的伤害却往往是深远且持久的,因为大众倾向于记住负面的印象,并且对品牌的认知会受到负面影响。
归根结底,在用户主权时代,营销的底层逻辑应从“吸引眼球”转向“建立信任”,否则流量终将反噬品牌。
而极氪自诞生以来,频繁陷入“锁电”、“自燃”等产品服务与质量问题之中,未能完全建立品牌口碑与消费者信任。因此,极氪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回归产品本身,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而不是单纯依赖于“黑红”带来的短暂热度,最终,只有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结语:
盈利固然重要,但绝非解决极氪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站在千亿营收的新起点上,极氪需要重新校准发展坐标,如何在保持战略定力深耕技术的同时,又以真诚服务建立用户信任的车企,才能在淘汰赛中存活下来。对极氪而言,痛苦可能才刚刚开始。
2025年第一季度纯电车型的销量集中度更高一些
插混才是更优选择,插混和增程这两兄弟,我站插混,插混才是更优选择。为啥?技术硬,能文能武,纯电高速随便切,油耗还低到飞起,像比亚迪亏电2.9L/100km,跑长途省钱又爽。增程虽省心,但油转电多费一道劲儿,效率差点儿意思。插混全能王,适应性爆棚,技术门槛高才显得牛!
比亚迪王朝、海洋网非智驾版7款车型限时优惠,最低8.98万元起
插混技术和增程技术,到底谁更“全能”?插混才是更优选择
BBA: 中国市场太难混了 #奔驰 #宝马 #奥迪 #中国汽车市场
37万+!比亚迪3月销量断层领跑,秦L EV上市首月销量破万
【E汽车】宝马3系50周年限量版首发
MAZDA EZ-6上市半年就更名了?全球同款+4万补贴,这款B级电车炸了合资的锅
MAZDA EZ-6欧洲售价是中国一倍达到33万?解读马自达新E代弯道王
同比增长59.8%!比亚迪一季度销量破100万台
日前,广汽传祺向往S7正式上市,新车指导价为17.58万-22.98万,限时售价16.98万-22.38万。相比之前的预售价进一步拉低,让价格更显得亲民。另外官方还公布了享受国补后的价格为15.48-20.88万元。传祺向往S7的到来,进一步填补了广汽传祺在新能源SUV市场的空白......
比亚迪王朝、海洋网非智驾版7款车型限时优惠,最低8.98万元起
最低仅需13.98万!就能拿下比亚迪方程豹钛3?真香!
当传统造车底蕴与数字创新能力真正碰撞出火花,必将照亮智能出行未来的星辰大海。
这次我们借着要去韶关办事的机会,专门借来了一辆搭载了天神之眼B的25款海豹智驾版来跑一趟小长途,看看有了激光雷达的加持,体验会有多大提升!
比亚迪 Shark 6 皮卡火爆海外,作为专为海外市场打造的插电混动皮卡,自上市以来便在澳洲、墨西哥、泰国等地掀起热潮。能装能跑能省油,国外友人们开着它满街撒欢,但国内网友却破防了!
比亚迪三月销量断层领跑
【E汽车】吉利新款博越L预告图发布
一季度的新能源车终端销量出炉,基本上也能够看到2025年市场新格局的变化。
刚买的新车,半年就过时?价格跳水、配置升级,老车主一夜变“韭菜”……新能源时代,车企的“背刺”来得比换代还快。最近华为问界为用户提供了硬件OTA服务,传统车企割韭菜的行为,能否被终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