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芯擎科技汪凯:未来,芯片公司也将只剩两三家

芯擎科技汪凯:未来,芯片公司也将只剩两三家

汽车公社 2446浏览 2025-03-31 IP属地: 未知

上周,芯擎科技在南京正式发布了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并对外公布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全系列解决方案,成为独立覆盖智舱和智驶关键SoC的芯片供应商。


这次发布会有其特殊意义。


一是,芯擎科技以座舱芯片“龍鹰一号”起家,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的发布与即将量产,让公司拿到“舱驾融合”的船票。当智驾平权与AI大模型如火如荼,手握自动驾驶芯片的芯擎,也有更足够的底气从顶尖国际芯片商“虎口夺食”。


二是,芯擎科技早期受吉利与一汽注资力挺,很多成熟芯片也在这两家车企得到验证。2024年起,芯擎的客户已呈明显的多元化,“星辰一号”与“龍鹰一号”的12组舱驾芯片方案,可满足不同车企的装载需求。



其中,“星辰一号”为全场景高阶端到端智驾芯片,7nm车规工艺,多核异构架构设计,算力512TOPS,原生支持Transformer。


“星辰一号Lite”为高阶智驾芯片,支持高速NOA和轻图城市NOA,同样是7nm车规工艺,算力256TOPS,原生支持Transformer。


通过与座舱芯片“龍鹰一号”的不同组合,芯擎科技可实现舱行泊一体、驾舱融合、AI智能座舱(多模态大模型)、全场景智驾方案以及城市与高速NOA,全面升级的“龍鹰二号”芯片也将于明年正式推出。



智驾平权的最后一个闭环


芯擎科技创始人汪凯博士告诉《汽车公社》/《C次元》,面对业界对“智驾平权”的热议和实战,芯擎已经做好产品端的准备。从时间表上,星辰一号今年就会投入量产,到明年就能够上车。


“龍鹰一号完成舱泊以及L2的辅助驾驶,银河E5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新推出的星辰一号,可实现城市NOA和全场景NOA,星辰一号Lite则针对中阶自动驾驶,基本上覆盖了智驾的整个梯度要求。”可以说,星辰一号的发布,为芯擎实现智驾平权打通了最后一个闭环。


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汪凯博士认为,汽车业界都在讨论,国内车企在优胜劣汰后还会存活哪几家,但很多人忽略的是,汽车产业链也会发生相似的变化。“以芯片来讲,从以前简单的MCU,现在到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也将逐渐淘汰一批。回顾芯片发展历史,开始都是在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最后一定会集中到只有少数几家,因为投入是巨大的。”



在他看来,不管是座舱芯片还是智驾芯片,未来国内核心供应商也不会超过三家。汪凯博士向《汽车公社》/《C次元》透露,芯擎科技希望今年能够申报IPO,明年能够顺利上市,这是公司的基本计划。


竞争不仅来自同行,还有车企。“很多车厂也开始自研智驾芯片,这是一个趋势。但想要可持续,必须要有极大的量。能有足够底气自研芯片,然后还有利润、能持续发展的,可能并不多。”


汪凯博士认为,车厂最大的能力,是可以提供训练、数据、系统和算法,这是最大优点。自研芯片,把算力交给真正提供算力平台的芯片公司去做,究竟能不能做到真正的降本增效,还有待观察——


“也许三年以后就是分水岭,现在高调自研的车企,未必能坚持下去。我认为小的芯片,有针对性的芯片车企一定会做,但对于大算力芯片而言,实践之后,成败还要交给时间。



那么,芯擎有什么样的护城河?


汪凯博士提到了带宽。


他在采访中告诉《汽车公社》/《C次元》,无论是端对端大模型VLA,还是此前大火的Transformer,芯片公司必须要支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保证足够的算力。有些芯片虽然强调算力有多高,但并不能有效的解决端对端和大模型的要求,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带宽支持。高算力,高能效和高带宽,对于高阶智驾缺一不可,但高带宽往往容易被业界忽视。芯擎科技目前支持的带宽领先业界,星辰一号达到204GB/s,星辰一号Lite也有102GB/s,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数据进行优化传输,同时以更短的时延去解决问题。



舱驾融合,芯擎的撒手锏


很多读者可能记得,一年前,亿咖通发布了名为“汽车大脑”的中央计算平台,集成一颗芯擎科技的龍鹰一号,以及黑芝麻的智能驾驶芯片,作为双芯片的舱驾融合尝试。


彼时,芯擎科技还没有自己的智驾芯片,来自黑芝麻的智驾产品,给了“汽车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伴随着星辰一号的发布,芯擎科技将利用自有产品矩阵,抢滩舱驾融合,迎接车规级芯片市场的第二增长曲线。


汪凯博士也提及了舱驾融合。


“低阶的舱驾融合,其实很多供应商可以做到的,即用一个芯片,把两个盒子合成一个盒子。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舱驾并不意味着是一颗芯片,可以是一个盒子,可以是一个电路板,也可以是电气架构上两个域放在一起考虑,这是我们通常讲的舱驾融合的概念。



通过龍鹰一号Pro与星辰一号,芯擎可实现中阶的舱驾融合,后续龍鹰二号面市,即可通过产品组合,实现高阶的舱驾融合。


“实际上,舱驾融合,对座舱芯片的要求也是挺高的。有了可搭档的高阶智驾芯片,座舱芯片的性能一定不能差,所以目前来看,很多车企还是以不同的芯片来完成各自的任务。到了高速NOA,取决于车企对智驾的要求与定义,有些厂商希望用一颗芯片来做,有些用两颗,但融合是逐渐完成的过程。”


芯擎科技成立于2018年,公司在往前走的过程中,从舱到驾,再到舱驾融合,是一条主线。而另一条主线,则是客户的多元化,以及量产上车后对市场份额的更高要求。



汪凯博士告诉《汽车公社》/《C次元》,截至去年,芯擎的“龍鹰一号”已经累计交付超过一百万片,今年的交付量预计定将超过一百万片,而且将来预计至少占25%以上的份额,希望2-3年后能做到这一点。为了实现更多的量产份额,芯擎选择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国内客户逐渐多元化,而非创业早期集中在吉利与一汽;另一条腿,则是走出国门,出海拿市场。该公司目前已收获德国大众汽车的海外订单,这是立足长远的新订单,给了芯擎更稳固的客户基础,是十分重要的突破。


汪凯透露,出海国外,大厂是最优质的客户,因为有大规模量产的基础。从明年第三季度开始,搭载芯擎产品的大众车型,将连续在欧洲、南美和印度销售,这也意味着,公司将在真正意义上与国际先进的芯片厂商同台PK。


和座舱芯片相比,智驾芯片将涉及更多数据的问题。“目前,我们基本上还是以东南亚、欧洲和南美为主,暂时没有突破到北美,当然,这也给我们更多时间准备。但这个话题,就不只是芯擎一家公司的挑战了。”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905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