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小米SU7事故后,智驾险进入公众的视线

小米SU7事故后,智驾险进入公众的视线

汽车网评 2680浏览 2025-04-09 IP属地: 未知

前不久,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并因车辆起火致三人死亡,由于此次事故中驾驶员使用了智驾功能,因此智驾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再度成为最大的争议点。



如今,智驾技术大有全面普及的势头,但对于智驾系统的安全性,目前大多数人还是保持质疑的态度,毕竟作为新兴的技术,其成熟度还有待提升。而正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智驾保这一新险种也因此催生出来。


智驾险的本质是针对智能驾驶系统技术特性设计的风险解决方案,与传统车险聚焦于驾驶者操作不同,其承保对象延伸至算法决策、传感器阵列、控制模块等数字组件。假如智驾车型因在雨雾天气错误识别道路标线导致剐蹭,或是因软件漏洞在匝道汇入时发生误判,由此产生的第三方责任赔偿、车辆修复、数据取证等成本均需纳入保障范围。因此理论上来说,这一新险种的确实有存在的必要。


与此同时,随着智驾技术的普及化,L3级智驾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实现装车量产,相关的责任认定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相关法规的空白还有待补充。不过,目前这一状况正在朝着较为乐观的方向发展,此前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指南》,明确要求车企对自动驾驶功能事故承担首要责任,欧盟也推出类似的《自动驾驶车辆责任指令》,对于未来智驾法规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未来几年,智驾险或将进入定型的关键阶段,其中针对产品技术的差异,也将进一步精细化,像激光雷达方案与纯视觉方案之间的风险系数评定,也需要一个更为可靠明确的指标,而关于智驾系统的版本、网络安全等因素,也需要作出相应的风险评估。因此,智驾险的发展,也需要伴随着技术的迭代而同步升级,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也将带来更多的挑战。


另外,当车辆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传统的评估模式也需要相应的变革。目前很多搭载智驾系统的车型已具备类似“黑匣子”的功能,可以在后台对于车辆的行驶信息进行记录并保存,这些数据也将成为保险评估的关键证据。但目前,为确保信息的保密,只有在相关部门的授权以及厂家的配合之下,才能获得查看信息的权限,这种情况很可能干扰保险理赔的公正性。所以就目前而言,智驾险确实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很多衍生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汽车网评:在智能驾驶技术加速重构交通规则的进程中,保险机制正从被动补偿转向主动治理。其核心价值在于搭建技术迭代与社会风险间的动态平衡器,既要通过数据共享打破车企“算法黑箱”,建立责任认定的客观标尺,又需以弹性保费体系倒逼厂商优化系统冗余度,最终形成技术创新、风险管控、伦理约束的三角制衡框架,为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铺就安全缓冲带。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网评 1.6万粉丝    1万作品 关注 购车、用车、汽车界的八卦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