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经历深刻洗牌,部分省市通过前瞻布局实现“弯道超车”,而传统汽车强省则面临转型阵痛期。在这种产业格局变迁的背后,其实就是技术路线选择、产业链重构和地方政策博弈的综合结果。
结合以上因素,所带来的改变就是新势力加速上位,旧势力力保城池,汽车产业的区域格局正在迅速演变,所带来的就是汽车产业的地理迁移,甚至让各省市汽车产业迎来了重新洗牌。
安徽逆袭,最大汽车制造省份易主?
提到安徽的汽车产业,在知名度上远不及长春、上海、武汉、广州等传统汽车制造基地,即便是安徽本土的车企,具有影响力的也就只有奇瑞和江淮,与一汽、上汽、东风等汽车大厂相比,还是不太够看。但是在今年前2个月,安徽却一举超过广东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省份,背后到底又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其实还是新能源汽车在发力,仅在2021-2023年间,安徽就累计投入超2000亿元引入蔚来(中国总部)、比亚迪(合肥基地)、大众(新能源工厂)三大核心项目,形成合肥、芜湖双核驱动。到了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了357万辆,同比增长43.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68.4万辆,同比增长94.5%。
来到2025年,仅在今年前两个月安徽汽车产业就靠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力,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省份。要知道的是,在此之前广东已经连续九年蝉联汽车产量榜首,是无可置疑的汽车大省,没想到却被安徽完成了逆袭。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安徽汽车产量44.48万辆,同比增长21.3%,占全国比重9.99%,分别以6.83万辆和7.32万辆的优势领先居第二、第三位的省份。其中,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23.43万辆,同比增长132.1%,占全国比重达12.89%,较排名第二、第三位省份分别多3.55万辆、6.75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各省市汽车产业数据的变化跟比亚迪的产量统计口径也有关系,2024年比亚迪的产量算在广东头上,显得广东特别猛,而今年比亚迪在安徽工厂的产量算到安徽本土了,安徽自然也就起来了。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就算没有比亚迪,安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表现也确实不错。
目前,安徽正在围绕奇瑞、江淮等本土企业,集聚国轩高科(电池)、巨一科技(电驱)、皖仪科技(检测设备)等700余家配套企业,实现从锂矿(宣城)到回收(格林美)的闭环布局,零部件本土化率甚至超过了60%,为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安徽外,重庆和浙江同样在乘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东风,实现了汽车产业的复兴。在本土品牌上,重庆有长安、赛力斯,而浙江有吉利、零跑汽车,使得在这场行业大转型中实现了蜕变。特别是重庆,依托长安和赛力斯的双重发力,2024年汽车产量突破了254万辆,仅次于广东和安徽,似乎已经重回巅峰。
传统汽车大省已陷入转型困境
受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的影响,不仅主机厂要积极寻求转型,整个汽车制造业都要实现快速转型,否则就只会被残酷的市场淘汰,吉林、北京、湖北何尝不是陷入了转型困难。
就拿吉林来说,整个汽车产业都在高度依赖一汽,仅一汽集团就贡献了全省70%的汽车产值。但无论是一汽自己的品牌还是合资公司,在新能源市场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也就导致本地2500余家零部件企业中,有60%仍专注燃油车系统,德系供应商(博世、大陆)技术迭代缓慢,导致三电系统外购率超80%。
湖北的情况虽然比吉林略好,但近两年同样不好过,湖北虽说对东风的依赖没有吉林高度依赖一汽那样,但湖北也因为车市走向变得更加依赖东风,就比如神龙汽车,如今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合资公司东风本田近两年也在不断减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湖北汽车产量。更要命的是,在新能源市场,湖北本土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新能源品牌,对湖北来说,如果东风没有完成对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湖北汽车产业就难以重回巅峰。
同样,北京也是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无论是北京汽车国产品牌,还是北京现代,如今的销量都是惨不忍睹,只有北京奔驰在苦苦支撑。但即便是奔驰,在新能源市场也没有太多话语权,所以北京才大力扶持小米,意图让小米汽车来实现北京汽车产业的复兴。
新能源赛道打破传统“发动机+变速箱”技术壁垒,宁德时代(福建)、华为(广东)等新势力掌握电池、智能系统等核心话语权,正在重塑产业价值分配。但各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也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相比之下合肥的“链长制”、深圳的“科技园区+风投”模式,比长春的“主机厂+国企配套”体系,更适应快速迭代需求。
另外,从近几年汽车产业变化中也不难看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愈发明显。排行2024年汽车产量前五的广东、安徽、重庆、江苏、山东,累计产量已经达到1590.56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39%,而像吉林、北京、湖北这样的传统汽车大省则将面临燃油车正在加速被淘汰的压力。
写在最后:
汽车产业的地理迁移本质其实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安徽用风险投资置换产业机遇,浙江以数字经济重塑制造逻辑,而传统大省需在“断臂求生”与“另起炉灶”间做出抉择,既需要打破数十年的路径依赖,又要重构整个产业生态。相比之下,新兴势力则借助技术革命窗口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华为智驾+鸿蒙座舱,全新岚图FREE有望冲进细分市场前三?
一汽丰田通过“时光焕新计划”,展示了对汽车消费本质的深刻认知,以高品质、高耐久性、高可靠性为基础,将长期主义的战略眼光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用户权益。
车圈营销老司机,如何打赢林肯“逆风局”?
先破心魔。
小车市场今年是真的卷,很多车企都开始降低售价,同时增加实用性。2023年上市的江淮钇为3曾经依靠不足9万的起售价,以及充满实用性的后排空间,在上市之初获得了还不错的销量。
捷尼赛思Magma车队正式发布全尺寸捷尼赛思GMR-001赛车,以及赛车涂装和赛车服,标志着捷尼赛思品牌向全球顶级赛事又迈进了一步。
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可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车企再不能吹牛了
森萨塔科技近期宣布推出新型高压直流智能熔断器PyroFuse。这款产品采用先进火药技术电路保护装置和紧凑轻量化设计,可在1000伏高压场景下实现毫秒级快速断电,为汽车、充电、航空航天及工业系统提供快速可靠的保护,防止短路或事故相关的电击事件造成的损害。
4月18日,比亚迪海洋网全新中大型SUV海狮07DM-i智驾版开启预售,新车共推出三款车型,预售价为18.98万元—22.98万元,下订即享0首付或0利息、置换补贴至高15000元等多重豪礼。海狮07DM-i智驾版不仅搭载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还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第五代DM......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小鹏G9自问世以来,其销量表现一直备受关注。从过往数据来看,小鹏G9销量有多次起伏,在2023年11月曾达到5778 辆的相对高位。2023年12月-2024年12月份,小鹏G9销量为29700辆,同比下降0.37%。进入2025年后,销量有所攀升,......
2025上海车展即将在4月23日正式开幕。据了解,届时会有近1000家企业参展,全球首发新车预计会超百辆。而在众多的参展车企中,宝马展台尤为值得关注,因为不管是新车还是技术,它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智驾赛道领跑者岚图汽车再次放大招
强化方程豹份额占比,钛3能做到吗?
4月16日,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问界全新大型SUV—— 问界M8正式上市。共推出了6款车型,售价为35.98-44.98万元。又是一台SUV,售价依然维持在35万元以上,鸿蒙智行的产品均价依然很高,那究竟这台车值不值得买?又能不能如问界所愿呢?
岚图发布全球首个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驾”!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技术创新与性价比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奇瑞即将推出搭载黄金增程技术的风云T11,2+2+2大六座布局,其相关参数一经曝光,便与市场上的热门车型理想 L9 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价格方面,更是让用户和市场充满了猜测。
近日,据极氪法务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针对自媒体“汽车通病曝光台”(现名“车曝台”)及其关联账号,长期恶意诽谤和抹黑极氪,法院已做出判决,认定该自媒体的行为已构成侮辱、诽谤,侵害了极氪品牌的名誉权,并判令其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极氪相关经济损失30万元。目前“车曝台”已删除或隐藏了相关......
4月17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在即将举办的上海车展上首次发布其自主研发的L2++级别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这一系统专为中国复杂多样的路况量身打造,由AI赋能并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为驾驶者提供高度拟人化、多场景覆盖且以安全为先的驾驶辅助体验,再次印证了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为中国”的......
沃尔沃:用信仰做安全,以克制守底线
4月18日 汽车早报 #汽车 #智界 #现代 #福特 #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