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靠着新能源完成逆袭,安徽竟成了国内最大汽车制造省份?

靠着新能源完成逆袭,安徽竟成了国内最大汽车制造省份?

车毂辘 962浏览 2025-04-09 IP属地: 未知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经历深刻洗牌,部分省市通过前瞻布局实现“弯道超车”,而传统汽车强省则面临转型阵痛期。在这种产业格局变迁的背后,其实就是技术路线选择、产业链重构和地方政策博弈的综合结果。

结合以上因素,所带来的改变就是新势力加速上位,旧势力力保城池,汽车产业的区域格局正在迅速演变,所带来的就是汽车产业的地理迁移,甚至让各省市汽车产业迎来了重新洗牌。


安徽逆袭,最大汽车制造省份易主?


提到安徽的汽车产业,在知名度上远不及长春、上海、武汉、广州等传统汽车制造基地,即便是安徽本土的车企,具有影响力的也就只有奇瑞和江淮,与一汽、上汽、东风等汽车大厂相比,还是不太够看。但是在今年前2个月,安徽却一举超过广东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省份,背后到底又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其实还是新能源汽车在发力,仅在2021-2023年间,安徽就累计投入超2000亿元引入蔚来(中国总部)、比亚迪(合肥基地)、大众(新能源工厂)三大核心项目,形成合肥、芜湖双核驱动。到了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了357万辆,同比增长43.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68.4万辆,同比增长94.5%。

来到2025年,仅在今年前两个月安徽汽车产业就靠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力,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省份。要知道的是,在此之前广东已经连续九年蝉联汽车产量榜首,是无可置疑的汽车大省,没想到却被安徽完成了逆袭。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安徽汽车产量44.48万辆,同比增长21.3%,占全国比重9.99%,分别以6.83万辆和7.32万辆的优势领先居第二、第三位的省份。其中,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23.43万辆,同比增长132.1%,占全国比重达12.89%,较排名第二、第三位省份分别多3.55万辆、6.75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各省市汽车产业数据的变化跟比亚迪的产量统计口径也有关系,2024年比亚迪的产量算在广东头上,显得广东特别猛,而今年比亚迪在安徽工厂的产量算到安徽本土了,安徽自然也就起来了。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就算没有比亚迪,安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表现也确实不错。


目前,安徽正在围绕奇瑞、江淮等本土企业,集聚国轩高科(电池)、巨一科技(电驱)、皖仪科技(检测设备)等700余家配套企业,实现从锂矿(宣城)到回收(格林美)的闭环布局,零部件本土化率甚至超过了60%,为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安徽外,重庆和浙江同样在乘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东风,实现了汽车产业的复兴。在本土品牌上,重庆有长安、赛力斯,而浙江有吉利、零跑汽车,使得在这场行业大转型中实现了蜕变。特别是重庆,依托长安和赛力斯的双重发力,2024年汽车产量突破了254万辆,仅次于广东和安徽,似乎已经重回巅峰。

传统汽车大省已陷入转型困境


受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的影响,不仅主机厂要积极寻求转型,整个汽车制造业都要实现快速转型,否则就只会被残酷的市场淘汰,吉林、北京、湖北何尝不是陷入了转型困难。


就拿吉林来说,整个汽车产业都在高度依赖一汽,仅一汽集团就贡献了全省70%的汽车产值。但无论是一汽自己的品牌还是合资公司,在新能源市场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也就导致本地2500余家零部件企业中,有60%仍专注燃油车系统,德系供应商(博世、大陆)技术迭代缓慢,导致三电系统外购率超80%。

湖北的情况虽然比吉林略好,但近两年同样不好过,湖北虽说对东风的依赖没有吉林高度依赖一汽那样,但湖北也因为车市走向变得更加依赖东风,就比如神龙汽车,如今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合资公司东风本田近两年也在不断减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湖北汽车产量。更要命的是,在新能源市场,湖北本土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新能源品牌,对湖北来说,如果东风没有完成对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湖北汽车产业就难以重回巅峰。


同样,北京也是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无论是北京汽车国产品牌,还是北京现代,如今的销量都是惨不忍睹,只有北京奔驰在苦苦支撑。但即便是奔驰,在新能源市场也没有太多话语权,所以北京才大力扶持小米,意图让小米汽车来实现北京汽车产业的复兴。

新能源赛道打破传统“发动机+变速箱”技术壁垒,宁德时代(福建)、华为(广东)等新势力掌握电池、智能系统等核心话语权,正在重塑产业价值分配。但各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也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相比之下合肥的“链长制”、深圳的“科技园区+风投”模式,比长春的“主机厂+国企配套”体系,更适应快速迭代需求。

另外,从近几年汽车产业变化中也不难看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愈发明显。排行2024年汽车产量前五的广东、安徽、重庆、江苏、山东,累计产量已经达到1590.56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39%,而像吉林、北京、湖北这样的传统汽车大省则将面临燃油车正在加速被淘汰的压力。


写在最后:


汽车产业的地理迁移本质其实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安徽用风险投资置换产业机遇,浙江以数字经济重塑制造逻辑,而传统大省需在“断臂求生”与“另起炉灶”间做出抉择,既需要打破数十年的路径依赖,又要重构整个产业生态。相比之下,新兴势力则借助技术革命窗口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车毂辘 1万粉丝    7812作品 关注 车轱辘为买车人提供老司机们最专业的指导。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