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国产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板块已经处于世界前列,甚至已经甩开了国外传统汽车巨头几条街,让曾经高高在上的外资车企,不得不在新能源领域寻求与国产品牌的合作。但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上真就达到“独步武林”的地步了吗?
客观来讲,即便是放到现在,特斯拉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仍无可撼动,即便比亚迪已经在销量上实现了对特斯拉的反超,但在营收上与特斯拉仍存在巨大差距,比亚迪尚且如此,其它国产新能源品牌又何尝不是呢?
“偏科”的特斯拉也能长期霸榜?
有一个比较恐怖的数字是,自特斯拉Model Y在2021年实现国产化以来,就长期占据纯电SUV销量榜首,甚至多次成为全球最畅销车型。尽管国产电动车品牌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策略上快速迭代,但Model Y的地位依然稳固。
就以2024年的销量数据为例,特斯拉在华总销量为65.7万辆,其中Model Y的销量就达到了48万辆,你可以说特斯拉“偏科”严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Model Y在细分市场的统治地位直到现在也没有受到动摇。
要知道的是,Model Y所处的20-30万元之间的市场,可是国产新能源品牌争得最激烈的市场,不少明星车型都扬言比Model Y更强,但最终依旧没有任何一台同价位的国产纯电动SUV,能够在销量上实现对Model Y的反超。
更离谱的是,Model Y自2021年国产化以来,直到今年才推出了焕新版车型,期间也并未对其进行升级换代。反观国产新能源汽车,几乎是每年都在换代,更有甚者一年进行三次换代,但Model Y地位依旧稳固。不得不承认的是,Model Y在网上虽然没赢过,但在线下却没输过,背后的原因值得所有国产品牌深思。
核心技术构建起特斯拉的护城河
如果特斯拉真没有两把刷子,早就被国产新能源汽车打得体无完肤,所以在核心技术上,特斯拉依旧处于顶尖水平,之所以很多人忽视特斯拉的技术实力,主要还是特斯拉并不善于在国内市场讲故事、讲营销罢了。
就拿电池与电驱系统的底层掌控来说,特斯拉自研4680大圆柱电池直接将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提升至了63%,能量密度超300Wh/kg,配合自研电机与电控系统,能实现全车效率最优化。反观国产车企这边,则是高度依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第三方电池供应商,电驱系统也多采用博世、大陆等Tier1方案,仅在各模块协同效率上的损失就有5-8%。
再就是FSD芯片与算法闭环,特斯拉HW 4.0硬件搭载的也是自研Dojo超算训练平台,数据处理能力达1.8EFLOPS(国产头部智驾芯片算力普遍<200TOPS)。很多国产车型的智驾系统则依赖Mobileye、地平线等第三方方案,算法迭代受制于供应商开发周期。
最后就是OTA的深度进化能力,Model Y不仅可通过OTA升级电池管理系统(如提升充电速度)、电机输出逻辑,甚至还能改写车身控制器固件,这也就是Model Y能够几年都不升级换代的根本原因。反观国产车的OTA,则多为在车机功能上的更新,核心三电系统固件版本迭代周期长达12-18个月。
除此之外,高阶智驾作为国产新能源品牌最引以为傲的功能,也是在近两年才得以实现,而特斯拉的FSD几年前就已经在海外推行,这难道不是国产品牌和特斯拉之间的技术差距?就在国内的道路而言,国产品牌的高阶智驾系统肯定比特斯拉FSD更强,毕竟FSD在对国内道路的适配性上还存在不小的问题。
但在自动驾驶数据的采集上,远非国产品牌能比,特斯拉全球车队超500万辆,每日采集数据量达3.2PB(相当于国产新势力3年数据总量)。而小鹏、蔚来等头部企业有效训练数据却不足50PB,长尾场景覆盖度相差2个数量级。
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困境其实还是同质化太过严重,多数品牌往往集中于配置堆砌(屏幕数量、座椅材质),或者营销手段,甚至连手机支架都能单独拎出来在发布会上大做文章,反而是革命性技术的创新却屈指可数。当然,国内很多消费者还是比较吃车企营销的这一套,但无论出色的营销手段归根结底还是要技术实力来做支撑。比亚迪为何能够一炮而红?背后的根本其实还是源自技术革命。
写在最后:
当国产新能源汽车仍在“功能叠加”层面内卷时,特斯拉已构建起“数据-算法-制造”三位一体的技术闭环。新时代汽车市场竞争的本质,其实还是工业时代产品思维与智能时代系统思维的对抗,只有正视与对手的差距才能不断提升自我,一味的“遥遥领先”也只会让自己陶醉其中。
Momenta为何被收车企青睐?
汽车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电商消灭的不仅是批发零售业,野蛮生长将毁掉含汽车业的所有行业
马斯克豪赌AI,Grok4是神级副驾还是数据黑洞?
上汽造“最便宜的华为车”,尚界能否扛起月销3万辆的期待?
点火启动,动力瞬间响应,这样的驾驶体验离不开一颗“聪明”的汽车心脏——汽车蓄电池。近日,DF蓄电池常德旗舰店盛大开业,再次为车主带来高性能、长寿命、环保节能的启停技术新选择!
上汽通用启动至境轿车项目,打响高端新能源进攻战#上汽通用全面转入“进攻战”#老牌车企出手就是王炸#至境开启别克在华新篇章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此......
国产汽车为何热衷于创立新品牌,这些品牌存在哪些风险?
比亚迪势不可挡!2025年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深度融合华为、OPPO、荣耀、小米、vivo等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品牌生态,打造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出行体验。
2026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由定制改装、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房车露营、汽车文化6大主题组成,全景展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是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集合整车发布、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
实测阿维塔11 样样拉满!30万级豪华电动 天花板!
放眼国内的豪华品牌,德系三强BBA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三个品牌均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其中主打运动化的宝马一直是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不过在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遭遇了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在当下豪华品牌车型市场,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车关注的“基础项”。众多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寻求的路径不同。有自研的,有跟华为“一揽子”合作,也有与专门智能驾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也造成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三分天下”。
零跑的成功法则:用慢哲学跑赢新势力生死赛
新能源内卷下的牺牲品?两款紧凑型SUV销量下滑
近日,视觉中国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告,表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夏视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象视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战略投资者引入。此举是为了加快公司在AI方面的布局,促进公司“AI智能+内容数据+应用场景”战略规划的协同发展。
几张外观图就引爆车圈?或许你们没有真的读懂尚界H5!
再添8台!安徽第三批氢能环卫车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