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品牌一旦下去了,就很难再上来了”

“品牌一旦下去了,就很难再上来了”

汽车公社 982浏览 2025-04-21 IP属地: 未知

今天文章的标题,乍一看的确像是一句废话,但却是我赶在上海车展前夕,忙里偷闲想要和大家聊一聊的话题。


而在展开阐述之前,抛出一则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



小李,一名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零零后应届生,准备入手人生中的第一辆代步车,其父亲给到的赞助为15万元,最终在本田思域、现代索纳塔、领克03之中,有些出乎意料的选择了最后一款。


“单论形象,我反正觉得领克要比本田、现代要高大上一点。”


是的,你没有看错,理由就是这么简单粗暴。顺势,望向更深处,虽然如此案例,有些以偏概全,但对于不少小白用户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同价位区间拼到最后,看的还是品牌。


尤其进入到电动化时代,产品体验端正在变得愈发同质化,价格层面大多数主机厂也都开始拼刺刀,那么决定究竟谁能在潜客群中脱颖而出的“胜负手”,更需要依靠品牌。


而最近,恰逢新老代际切换,蔚来通过各种各样的官方补贴、变相优惠甚至赠送240张换电卷的方式,开始针对旗下NT2所有现款车型促销。


拿ET5为例,尽可能多的叠加权益,采用BaaS车电分离方案购车,最低售价一度做到了15万元以内。



那,效果呢?


结合相关数据剧透,过去一周仅NIO单品牌大定,便突破了9000辆。或许,在大多吃瓜群众眼里,这更像是一次“疯狂透支”后的以价换量。


对此,我有着不同的看法。


首先,要知道本轮促销,并没有下调指导价,但给人的感觉却力度空前;其次,NT2平台的现款车型,从最先入场的ET7开始算起,已经在售超3年时间,平台成本的均摊程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好。


再者,本月的操作,完全可以视为这家新势力造车的一次摸底,只要诚意到位便能爆单,基本盘仍然很稳;最后,直接证明了其品牌层面积攒下的优势,对于持币观望的潜客,依旧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反正,蔚来的处境远没有传言中的糟糕。


况且,别忘记,接下来马上就要进行密度颇高的推新进程。只要不再犯太过致命的错误,几款重磅车型能秉承“加量不加价”的打法,颓势迟早会被扫清。


而背后提供信心支撑的另一项论据,还是因为蔚来本身已经在高端新能源市场站稳了脚跟,位于终端消费者心理留下了深刻的锚点。



更直白来讲,“花几十万买电车,至少不能跌份。”


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何特斯拉焕新版Model Y,纵使遭到诸多竞争对手的重重围攻,某些账面数据确实要落后于它们,可根本不愁卖的原因。


造车,拼到最后,拼得还是品牌,前者的解释就是成本最低。


反观正处在风口浪尖却月交付逼近3万辆的小米SU7,一年多以前刚刚上市时,即便没有激光雷达的入门版车型,也要死死守住了20万元的“底线”,并没有满足大家“9.98万元、19.98万元交个朋友”的幻想。


试问为什么?难道,单纯碍于赚不了钱?


说穿了,还是因为雷军清楚的知晓,小米既然选择入局汽车行业,自始至终对标的都是BBA般的合资豪华,短期内并不会自降身价。


今年入场的SU7 Ultra,以及箭在弦上的YU7,包括第三款大型增程SUV,同样不会卖得便宜。



一个新品牌鸣枪起跑,必须先站立在一个足够高的位置。


后续,才有更灵活的操作空间。反之,如果一开始便选择低端路线进行发展,再尝试向上,势必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成功几率,微乎其微。


纵使强如比亚迪,有着丰厚的资源储备与充沛粮草,人力、物力、财力全部拉满,但旗下三个冲高品牌,无论腾势也好,方程豹也罢,包括越过百万级的仰望,目前的收割之旅,绝不算一帆风顺。


需要打破的固有偏见与传统认知,远比想象中的多出许多。


无独有偶,上周比亚迪之所以把类似全域1000V、兆瓦闪充、天神之眼B等尖端技术,放在自家王朝网的旗舰汉L与唐L上首发。最大目的,还是为了让该不容有失的“根基”,可以继续向上拓宽价格带与提升形象。


不然,一直位于20万元以下的市场发起进攻,总有交战阵地日趋塌陷、潜客需求日趋饱和的一天。


而3月,结合多家新势力造车发布的终端成绩单,对于理想的稳定表现,没有感到太多意外。相比之下,零跑、小鹏的炸裂输出,更令人感到惊喜。



毕竟,早在去年同期,二者还纷纷徘徊在悬崖边。


如今,真真切切实现了触底反弹。要问究竟发生了什么,答案非常类似——终于找到了苦苦追寻的销量根基。


零跑,是C10、C11、C16组成的SUV“三兄弟”;小鹏,是MONA M03与P7+组成的轿车“双雄”。


当然,上述几款产品,无一例外全都追求极致定价,身处各个级别都是掀桌子的存在,全都聚焦10万元-20万元。


那,付出的代价呢?


其中一点,肯定是将企业形象又往下拉了拉。换言之,从小鹏到零跑,为了活下来,全都不得不杀入到了中低端的红海觅食。


就某种程度来说,车子卖得越多,冲高难度越大。今天文章的标题,则是它们必须接受与面对的窘境,“品牌一旦下去了,就很难再上来了。”


事已至此,渐渐临近尾声,最后想要再次提及的是,“按照今年中国车市的发展路径,总感觉结局会是赢者通吃。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更要求每一位参与者特别爱惜自身的羽毛。”


不吹不黑,千万别低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造车,拼到最后,拼得还是它。BBA最令人羡慕地方并不是产品多强,而是“BBA”……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534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