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的本田,和两年前的相比有了质的变化。最大的感受是,本田在中国调整过来了。
在4月23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上,本田拿出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产品,让整个汽车行业,无论合资、自主还是造车新势力,都感受到了来自老牌全球巨头的压力:
除了具有传统日系车的优点外,本田新车型展现出来的科技范,已经不输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
背后可以看到一股力量:本田在本届车展上展现出来的精气神,既有传统车企的沉稳,不那么浮夸,又有一股强烈的向上气势,很豪气。仿佛找到了十年前那种,本田在中国的意气风发,骨子里透露着一股有追求的劲头。
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有两个“改革派”:一个是日产,一个是本田,都以本土适应能力强,反应快速,能深刻理解中国市场的变化著称。
从今年展现出来的气势看,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本田又一次走在日系,甚至所有合资品牌的前面。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本田宣布与中国本土优秀企业Momenta、深度求索(DeepSeek)、宁德时代深度合作,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联合推进。这种改变,可以说会影响合资车企,甚至中国汽车市场一个时代。
合资车企醒了!曾经高呼对手是大众的那个本田,又杀回来了。
01.真正的思想开放是接纳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这几年,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展速度,是远远超过全球车企的。
这是汽车市场出现竞争格局扭转、合资车企退无可退的一个大前提。
但并不是所有车企都愿意接受现实,比如美系车企,几乎是带着傲慢的偏见看待中国技术的崛起。这类车企没有意外是要被打回老家的。
要在中国市场混,认知要先跟上。全球车企的决策团队,首先要认识到,并能深刻理解目前出现的技术变迁,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过往的经历看,本田的管理观念一向比较开放,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较深,这是相比大众、丰田、通用、福特比较明显的优势,因此被认为是一家在中国市场有追求的车企。
这也是在中国造车新势力崛起,“乱拳打懵老师傅”的当下,很多全球一线车企要么没有方向,要么萎靡不振,甚至被迫放弃中国市场的大环境下,本田有能力最先展现出自信的根本原因。
本田的独到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在智能化方面的领先后,接纳这种领先,并融合进来。很多中国公司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在欧美日传统巨头的思维里,要扭转过来并不容易。
我之所以看好本田的这一轮调整,很简单,因为跨国车企传统的优势并没有丢失,只要真正打心眼里接受中国技术,并和中国智能化融合,不只是中国市场,甚至在全球市场,都有极强的竞争力。
本田已经做出了改变,在上海车展上宣布,计划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新车型,都搭载领航辅助驾驶技术。
本田的本土化融合也已经很深入,宣布和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打造覆盖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城区领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辅助、记忆泊车领航辅助等全场景量产辅助驾驶功能。
此外,全球领先的AI公司DeepSeek也进入本田的合作清单。本田的烨品牌相关车型将接入DeepSeek的 AI大模型技术,打造更为自然的语音交互体验。
在电动化领域,本田将进一步深化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共同推进开发Honda首个磷酸铁锂电池和CTB电池一体化技术,实现纯电动车性能的大幅提升。
中国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明星公司,现在都出现在本田的朋友圈里。
02. 中国研发团队主导
日系车企过去的特点是零部件供应商很稳定,即便在合资公司,核心供应商大多数来自于日本,中国供应商很难打入。
有人说这是日系比较保守。其实不尽然,日系车企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供应商的技术和工艺形成了稳定的结构,为了保证质量,在海外维持原有的供应体系是最佳选择。
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合资公司的技术和研发,也主要来自于外方,因此,合资1.0时代的研发,可以说完全由外方主导。
和零部件供应商稳定一样,日系车企的研发体系,也是企业在考虑技术先进性、成本、人才优势等方面后的合理选择。
不过,进入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后,东西方汽车新技术的先进性、成本的优势都发生了扭转,智能化技术和“三电”技术,无论是日本还是欧美,都已经落后中国。
本田的高管团队很清醒,也看得很透,因此在对待中国本土的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等问题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调整。
我之所以推崇本田,原因也在这里,他们思想并不保守,并且乐于接受改变,甚至拥抱改变——这是一家车企能存在70多年的根本。
除了大量引入中国先进的供应商,中国年轻的研发团队也被推上了历史前台,本土化真正进入了技术本土化时代,这可能是合资2.0时代的显著标志。
2024年,本田中国年轻的研发团队推出了自主设计的全新纯电动品牌“烨”,这在合资车企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推新车甚至新系列的合资车企很多,但推一个新能源智能化新品牌的,没有几个。
这代表了本田在中国市场彻底变革的决心。
效果也很明显,今年,本田烨品牌第一弹车型—东风Honda S7与广汽Honda P7正式上市。市场上对于本田的看法,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原来合资车企,也可以研发出外观超脱,智能化超然的新能源车。
有人说,这些车已经是最不像合资车的合资车。过去几年,有人担心合资车企的命运,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他们已经找到了新的路径。
从上海车展看,本田已经是最中国化的全球巨头。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赶得上中国车企的节奏,在上海车展上,本田烨品牌第二弹车型“GT”完成了全球首秀。
全新纯电SUV P7领衔 广汽本田全动力矩阵亮相上海车展
日前,2025款星纪元ET价格已经公布了,指导价区间为17.28-27.98万元,新车有什么亮点?值不值得买?今天就一起进店去看看。
星战美学×泉城首秀——方程豹钛3媒体品鉴会开舱未来
我们现在正是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上汽大通的展台,不得不说,上汽大通一直以来就是被冠名什么,就是最会玩或者说将它的整个多功能用途融合的最为恰到好处的一个车企。
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极狐新阿尔法S5以11.98万元的起售价重新定义了15万级纯电轿跑市场的价值标准。这款定位为“超闪充高性能轿跑”的车型,不仅凭借3.7秒的零百加速性能跻身“3秒俱乐部”,更以5C神行闪充技术、用户共创开发模式以及麦格纳制造标准,构建起一套超越同级竞......
我们在2025年的上海国际车展现场,现在这里也是7.1号馆的长城展台,身旁就是这次长城给大家带来的山海炮的Hi4T的性能版,那也是一台皮卡车型的新能源版本。
我们在 2025 年的上海国际车展现场,那现在也是在位于 5.2 号馆,广汽昊铂的展台,昊铂,也是广汽家族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同质化大背景下,它们值得一看。
斯巴鲁车展圆满落幕,速度与激情点燃春日狂欢
上海车展探秘|看iCAR V23到底多有意思
2025年4月23日,比亚迪方程豹品牌亮相上海车展,本次车展为钛3上市后,豹5、豹8、钛3首次同台亮相,并有3大潮改亮相、5大互动展示和1大无人机现场演绎,家族集结,豹力全开。
我们在2025年的上海国际车展现场,现在也是在6.1号馆吉利展台,我身旁也是这次吉利发布的非常重磅的一款硬核的新能源的SUV车型,那隶属于银河系列,那等于说也会是新能源形式。
奔腾悦意03,指导价7.98-12.29万元,定位紧凑型SUV,CLTC续航里程提供了445km和565km两个版本,竞品车型锁定为比亚迪元PLUS和吉利银河E5,但是奔腾悦意03的售价要比另外两款车型便宜不少,质选版一口价7.98万元的售价已经跟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等小型两厢车......
华为首次深度赋能商用车,上汽大通在上海车展造福了谁的饭碗?
20万级纯电SUV,要不要等G7或是YU7?
问界M9和理想L9都是9,但实际上M9比L9定位要稍高一些,而真正跟L9对位的,是问界M8,都是40万级,M8和L9差别大吗?
我们在2025年的上海国际车展现场,现在也是在4.1号馆的长安展台,长安这次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皮卡车型,长安猎手K50,那这台车的官方指导价,18.29-19.29万元。
东风汽车“天元智能”技术品牌全球首发
我们就在这里体验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 现在这台车是 汉L EV 可以看到这个充电速度呢 是肉眼可见快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桩上充电呢
我们在2025年的上海国际车展现场,那我们现在也是在5.2号馆一汽奔腾的展台,一汽奔腾的产品进入新能源时代,延续了和之前燃油时代一样的一个传统,就是更高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