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0%、35.80%、41.60%、43.70%、47.00%、48.40%、51.10%、53.90%、53.30%、52.70%、52.30%、49.40%。”
相信大多数读者,会对文章开篇突然抛出的一连串数字感到费解,不禁反问究竟代指什么?答案非常简单——去年1-12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
换言之,观察中国车市油电转化进程最好的锚点,没有之一。
而面对如此结果,可以很负责任的说:“随着7月历史首次迈过50%大关,新能源车已然正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流选择。”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站在去年年末的节点,曾大胆预测:“迈入新的一年,该项数据一定会继续向上,朝着55%、60%甚至更高的里程碑所冲击。”
但,实际情况却有些事与愿违。
仅拿过去的一季度为例,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分别只有41.5%、49.5%、51.1%,并未迎来想象中的井喷。相反,今天文章的主角成功拿下“渡江战役”后,油电之争好似进入到了僵持阶段。
殊不知,结合上周末乘联会公布的4月终端成绩单,再次佐证了我的判断,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仅环比微增至51.5%,仍徘徊在50%附近。
零售环比下跌8.7%
“为何油电之争会进入到僵持阶段?”
“说到底还是消费者的心智并没有被新能源车彻彻底底的占领。”
绝不是杜撰,文章开篇一段对话,就发生在与同事的讨论中。在我看来,今天文章的主角虽然在产品综合体验上超越了传统燃油车,但想让所有潜客都打破偏见去心甘情愿得掏钱买单,尤其是诸多内陆与低线市场,依旧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主机厂们,只能是“日拱一卒”,等待真正意义上量变引发的质变。
由此把视线拉回到4月终端成绩单,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为113.3万辆,同比增长40.2%,环比增长0.3%;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90.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下迭8.7%。
理性客观的讲,后一部分的走跌,显得有些刺眼。
好在,4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销量达到18.9万辆,同比增长44.2%,环比增长31.6%,一举用行动打破质疑,算得上令人欣慰的利好。
而除了开篇提及的零售渗透率,4月厂商批发渗透率为51.7%,较2024年4月提升1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批发销量超2万辆的车型共有15款。
分别为比亚迪宋的84,088辆、比亚迪海鸥的55,028辆、五菱宏光MINI的36,337辆、吉利星愿的36,270辆、特斯拉Model Y的33,960辆、小米SU7的28,585辆、五菱缤果的25,294辆、比亚迪秦L的25,201辆、特斯拉Model 3的24,499辆、吉利星越的24,083辆。
以及奇瑞瑞虎8的23,887辆、大众帕萨特的21,882辆、比亚迪元的20,623辆、比亚迪秦的20,619辆、日产轩逸的20,233辆。
其中,新能源车牢牢占据前9位,后6位则为传统燃油车。再次与“油电之争进入僵持阶段”的判断不谋而合。
另外,值得分享的是,4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销量为71.9万辆,同比增长49.2%,环比增长1.5%;狭义插混乘用车批发销量为32.2万辆,同比增长21.7%,环比下降3.2%;增程式乘用车批发销量为9.2万辆,同比增长49.3%,环比增长3.8%。
对应结构纯电动占比为63.5%、狭义插混占比为28.4%、增程式占比为8.1%。作为对比,去年同期三部分分别为60%、33%、7%。
是不是又和预期有点不同?
“油箱”展现出的威力,同样没有想象中的炸裂。换言之,本以为狭义插混与增程式乘用车相加,能够和纯电动乘用车在输出上掰掰手腕甚至平分秋色,但后者却悄悄巩固了自己的领先优势。
至于背后的原因,又是多维度的。
三分天下成为幻想?
“中国新能源市场,没有一条技术路线能够一家独大。”
“很快,抛开传统燃油车艰难固守的那一点点蛋糕不谈,纯电、插混、增程在份额上,很有可能实现三分天下的稳态局面。”
并不是杜撰,本段开篇的两段观点,同样写自去年年末的一篇文章。此刻,故事的剧情,并未朝着想象中的方向发展。顺势,试图解答上一段遗留下的那个问题:为何今年“带油箱”的新能源车会增速放缓?
就我个人觉得,“一方面,传统燃油车通过超低价实现的反扑不不容小觑;另一方面,随着纯电相关产品续航、补能等维度的技术愈发成熟,很多用户慢慢开始选择一步到位。”
相比之下,从主机厂维度来看,类似比亚迪、理想、问界等等“主力选手”的波动与调整,也是造成“带油箱”新能源车增速放缓最直接的诱因。
另外,值得分享的是,身边已经出现了好几位初代增程用户,在面临新一轮置换时,毫不犹豫的入手了纯电车型。
当然,能够预见的是,随着电动化转型浪潮的滚滚向前,加之上述多个品牌的迅速回暖,今年下半年“带油箱”的新能源肯定会迎来所谓的上扬,在增速上朝着纯电梯队追赶。
只不过,最终“三分天下”的概率正在变小罢了。
由此抛出一个新的问题:结合1-4月零售渗透率等多维度的数据,既然油电之争进入到了僵持阶段,那么什么才是下一个破局点?
在大多数眼中,或许是自主品牌继续祭出摧枯拉朽的攻势,亦或是停不下来的价格战再上强度,反正总会击溃传统燃油车的纵深腹地。
没错,都没有错。
但更关键的“催化剂”,还是合资品牌。毕竟,就拿4月为例,该群体的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仅有不到7%。
更直白来讲,只有它们彻底的拥抱电动化,今天文章的主角才会迎来“渡江战役”后的总攻时刻。不然,僵持仍会持续下去。
读到这里,肯定又会有人发出质疑:“合资品牌舒舒服服卖油车赚钱不就好了?为什么非得花费巨大代价在华寻求转身?”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道理,“潮水来了,谁也挡不住。”
纵使再过努力,传统燃油车份额的溃缩无法逆转。聚集合资品牌,与其陷入慢性衰落的状态中,不如尽快切入新的赛道谋求分羹机会。
而今年,该群体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究竟能攀升到一个怎样的高度,会是观察中国车市油电之争十分有趣的锚点,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大盘以怎样的表现收官。
上汽集团接下来的悬念在于,如何在智能化下半场巩固优势,以及如何让合资板块重焕生机。
海外再传佳绩!2025年4月比亚迪欧洲多国销量超越特斯拉
【车市百晓生】最近汽车动力电池新国标的话题,在汽车圈成为了热词,5月8日,中汽研为首批符合GB 38031-2025,新国标的动力电池颁发了检测认证,其中就包含了哈弗品牌全系动力电池包。
破局高端市场,奇瑞首款C级智慧新旗舰正式命名风云A9L
隐藏式门把手对车辆风阻系数有多大帮助,是否有实际意义呢?
魏牌全新高山正式上市,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登场?
提起大众的“精品小车”,那可都是时代记忆里的明星选手。 从风靡全球的甲壳虫,到几乎陪伴两代人长大的Polo,大众绝对称得上是“国民小钢炮”的制造商。如今,轮到新能源时代发声,ID3接过了这面“国民车”的大旗。 它不是简单复刻,而是升级进化。 既保留了好开、好玩的传统,又加入了纯电......
最新数据显示,在竞争激烈、车企必争的欧洲市场,比亚迪以进取的销量表现和特斯拉打的有来有回,也在悄然改写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成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首选品牌。
2025 年 4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中国车企比亚迪以覆盖欧洲14国、 11123 辆的月销成绩,远超特斯拉的 6253 辆。
势力版图重构 2025年4月欧洲核心市场比亚迪销量碾压特斯拉
理想L系列智能焕新版正式发布 辅助驾驶芯片升级,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底盘、豪华配置再升级
阿维塔07语音交互挑战!3个层级难度阶梯上涨!最终达成率如何?
荣威纯电D6太火了,全网热销一车难求
腾势N9「易三方技术」打破大型SUV极限
“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发布,奇瑞安全之夜开启汽车安全新篇章
智舱+辅助驾驶全系标配!体验第二代元PLUS,智价比拉满?
表现超预期?实测零跑C16空间,够不够香?
奇瑞以底线筑起安全高墙,安全之夜技术成果与硬核测试双线发力
5月12日,岚图汽车在多哈举行盛大发布仪式,岚图FREE、岚图梦想家双车正式进入卡塔尔市场并开启销售,售价分别折合人民币36.4万元、55万元。这是继成功进驻阿联酋后,岚图汽车在中东地区的又一战略布局,4天时间再下一城,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布局。
“被申请破产”≠破产,哪吒的结局还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