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谁是汽车行业的恒大?反正不是比亚迪

谁是汽车行业的恒大?反正不是比亚迪

慢车突击队 1219浏览 2025-05-27 IP属地: 未知

最近,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专访时抛出一枚 "深水炸弹":"汽车产业的 ' 恒大 ' 已经存在,只是还没爆雷!" 这位素有 "保定车神" 之称的行业老兵,以其标志性的犀利口吻,将新能源汽车赛道暗藏的资本泡沫、财务风险与恶性竞争推向台前。有人认为,魏老板是在报比亚迪的“身份证号”,真的是比亚迪吗?


债务账本:供应链信用与资本游戏的本质分野
将比亚迪与恒大相提并论,首先是对企业负债逻辑的误读。打开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比亚迪 2025 年一季度 71% 的资产负债率下,是 314 亿元有息负债与 1500 亿元现金储备的安全配比 —— 其利息覆盖率高达 19.2 倍,意味着手头现金足以覆盖近 20 年的利息支出。而真正构成负债主体的 2526 亿元应付账款及票据,本质是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当比亚迪向宁德时代采购电池、向华为采购芯片时,合理账期形成的应付账款,恰是其行业话语权的体现。
对比恒大暴雷前的财务图景,34% 的有息负债占比已拉响警报,叠加 10% 以上利率的海外债与无法兑付的期房预售款,形成 "借新还旧" 的死循环。更关键的是现金流质量:比亚迪 2024 年 1335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源自 427 万辆整车销售的真金白银;而恒大 2021 年暴雷前,经营性现金流已连续三年为负,完全依赖外部融资 "续命"。汽车作为高频消费品的稳定回款,与房地产投资属性的资金断裂风险,在财务报表上划出清晰的分界线。

技术深水区:自研投入与资本魔术的云泥之别
在深圳坪山的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800 亿元年度研发投入转化为看得见的技术壁垒:刀片电池针刺实验不起火的安全神话,DM-i 超级混动系统让百公里油耗降至 3.8 升的效率革命,自研 IGBT 芯片在 2020 年芯片危机中保障 10% 的产能逆增长。这些浸透着工程师汗水的技术成果,绝非 PPT 上的概念炒作 —— 仅刀片电池相关专利就超过 2000 项,形成从材料研发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护城河。
反观恒大汽车的 "技术布局",更像是资本游戏的道具。累计不足 50 亿元的研发投入中,90% 用于外购技术方案,天津工厂的生产线甚至直接采购韩国淘汰设备。当恒驰 5 带着 "30 万元级性价比" 口号上市时,市场很快发现其核心部件来自博世、大陆等第三方供应商的成熟方案,所谓 "自研" 不过是组装厂的包装术。这种差异在智驾赛道更为明显:比亚迪 "天神之眼" 系统将城市 NOA 功能下探至 15 万元市场,而恒大直到暴雷,L2 级功能仍未实现全车型标配。

生态拼图:产业协同与概念扩张的本质对立
比亚迪的多元化战略,是精密齿轮般的产业协同:IT 电子事业群为苹果、三星、华为代工积累的制造经验,反哺汽车零部件生产;电池事业群以全球第二的装机量,为特斯拉、福特提供外供服务,形成 "车电互哺" 的成本优势。2024 年储能业务 210% 的营收增长,本质是刀片电池技术向电站储能场景的自然延伸。这种基于核心技术的辐射式扩张,让比亚迪在 2024 年动力电池价格战中,仍能保持 1.5 万元的单车净利润。
恒大的 "多元化帝国" 则是资本驱动的盲目扩张:从足球到文旅、从健康到汽车,每个板块都是融资故事的道具。以汽车业务为例,5000 亩土地储备中真正用于生产的不足 20%,更多是等待溢价转让的 "开发用地"。当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资本热潮退去,这种缺乏技术根基的 "概念拼图" 迅速崩塌 —— 截至 2024 年,恒驰累计交付不足 5 万辆,而比亚迪同期海外市场已突破 80 万辆。

出海棋局:技术输出与资本幻梦的代际差距
在泰国曼谷的比亚迪 4S 店,本地生产的右舵版元 PLUS 长期占据新能源销量榜首,背后是泰国工厂 60% 的本地化率 —— 从电池模组到电机总成,全部实现本土制造。这种 "技术出海" 模式更体现在标准输出上:欧盟已将刀片电池安全标准纳入 EPAC 法规,丰田主动采购 DM-i 混动系统用于其欧洲市场车型,比亚迪正在改写全球汽车工业的技术坐标系。
恒大的 "全球化布局" 则停留在 PPT 上:瑞典研发中心成立三年未见核心技术产出,德国设计团队的作品最终沦为车展展品。当比亚迪在匈牙利建设欧洲总部、规划年产 15 万辆电动车时,恒大的海外工厂仍停留在奠基仪式阶段。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5 年一季度比亚迪海外营收占比 20.59%,而恒大汽车直到暴雷,海外业务贡献几乎为零。

风险警示:制造业本质的回归与坚守
当前汽车行业的真正风险,藏在那些 "高杠杆、低盈利" 的玩家身上。某新势力车企负债率达 87%,连续六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单车亏损超 10 万元,其 "烧钱换市场" 的路径与恒大如出一辙。更值得警惕的是数据造假 —— 虚标续航里程、通过关联交易制造热销假象等行为,正在透支行业信任。
比亚迪的价值,恰在于对制造业本质的坚守:40 天的库存周转天数,意味着每辆车从下线到交付的高效流转;127 天的应付账款周期,体现对供应链的良性管理。当行业陷入价格混战,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能力,将动力电池成本控制在比同行低 18% 的水平,这种 "看得见的踏实",正是对 "恒大式风险" 最有力的反驳。

结语:
汽车产业的竞争,从来不是资本游戏的狂欢,而是技术积累的长跑。比亚迪用30年时间证明:当一家企业将研发投入转化为真正的技术壁垒,将规模效应转化为产业链话语权,将本土优势拓展为全球布局,它便拥有了穿越周期的能力。2025 年一季度 1703 亿元营收、91.55 亿元净利润的成绩单,不是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制造业价值回归的明证。
那些试图复制 "恒大模式" 的投机者或许应该明白: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没有核心技术的沙滩上建不起商业帝国。比亚迪的存在,不仅定义了 "谁不是汽车行业的恒大",更为整个产业指明了一条扎实的前行之路 —— 回归制造本质,敬畏技术创新,这才是穿越周期的真正密码。正如魏建军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企业不盈利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当行业从资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比亚迪的案例终将证明:唯有坚守制造业的本质,才能在变革浪潮中稳立潮头。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慢车突击队 205粉丝    113作品 关注 资深汽车媒体人,观察汽车产业科技、大交通和旅行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