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德系与日系,谁更中国化?

德系与日系,谁更中国化?

汽车公社 2548浏览 2025-06-12 IP属地: 未知

德国,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重要发源地,其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如今正深陷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危机。


一方面,中国竞争对手正以猛烈之势发起冲击。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发展迅猛,众多中国车企凭借先进的技术、创新的设计以及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大量份额,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另一方面,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实施的关税壁垒,给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出口业务带来了沉重打击。高额的关税使得德国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丧失,销量大幅下滑,企业利润受到严重挤压。


此外,欧洲市场对纯电动车摇摆不定的需求,也让德国汽车制造商的转型之路充满不确定性。尽管欧洲各国大力推动电动化进程,但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接受程度仍受充电设施不完善、续航里程焦虑等因素影响,需求时高时低。



近期关于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新闻报道基调黯淡,便是这一系列危机的直观体现:


- 4月,梅赛德斯-奔驰以“美国进口关税引发市场波动”为由撤回全年预测。  

- 保时捷因第一季度利润率下滑调降盈利预期。  

- 奥迪3月宣布2029年前裁撤德国工厂7500个岗位以节省11亿欧元开支。  

- 此前,奥迪母公司大众集团更计划2030年前在德裁员3.5万人实施激进改革。  


面对重重困境,核心问题浮出水面:德国汽车工业如何破局重生?  


01思维定式问题

在汽车行业风云变幻的当下,德国车企正遭遇一系列严峻挑战,其中“思维定式问题”尤为突出。高德纳研究副总裁佩德罗·帕切科一针见血地指出,德国车企某种程度上正深陷自身成功的泥沼,难以挣脱并推动根本性变革。


德国车企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堪称霸主,凭借制造高性能内燃机豪华车的卓越能力,在全球汽车市场声名远扬。然而,这种辉煌成就却成为其转型的绊脚石。长期以来,它们将主要精力与资源聚焦于传统燃油车业务,对电动化和软件领域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尽管电动化和软件被视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驱动力,但德国车企却因传统业务的成功而固步自封,不愿将其作为优先发展方向。正如帕切科所言,对于秉持传统思维的车企而言,这无疑造成了深刻的矛盾和思维定式困境。


它们难以理解,为何软件或电动化会比生产汽车这一核心业务更为重要。


这种思维定式带来的后果在中国市场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今,中国市场对德国车企在电动化和软件领域的表现评价仅为“中等水平”。这一现状为那些专注于电动汽车和数字解决方案的竞争对手创造了绝佳机会,使其能够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迅速抢占份额。


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数据便是最好的例证,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42%,宝马下滑17%,奔驰下降9.5%,奥迪减少7%。这一系列惨淡的数据无疑为德国车企敲响了警钟。


从市场层面来看,德国车企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几十年来,德国车企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随着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它们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然而,随着中国本土竞争对手的崛起,市场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竞争对手不仅更具活力、创新速度更快,而且能够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在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传统优势方面表现出色的产品。尤其是本土纯电动品牌的疯狂内卷,这使得中国品牌相比非中国竞争对手拥有约20%的成本优势。


此外,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也给德国车企带来了额外压力。不过,德国波鸿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霍费尔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战很快将成为过去,未来各国应更紧密地合作,关税和贸易战只是历史遗留问题。


与此同时,德国车企还面临着纯电动车需求降温的挑战。市场研究机构Dataforce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纯电动车销量同比下降27%至381,722辆。大众汽车虽然制定了“2030年在华年销400万辆”的宏伟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却充满变数。


德国车企若想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加快在电动化和软件领域的布局与转型,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02破局之道:深度中国化 

随着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德国车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积极布局和成功案例相比,德国车企的转型之路显得更为曲折。此时,“深度中国化”成为了德国车企破局的关键。



德国波鸿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指出,德国车企需要践行“中西合璧”战略。在这一方面,大众集团的“在中国,为中国”布局堪称典范。


大众集团通过与上汽、一汽等长期合作伙伴建立的合资企业,在中国本土化生产大众、奥迪和斯柯达品牌车型。这种深度融入中国市场的策略,使得大众集团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系车企也在中国市场积极发力。以广汽丰田铂智3X和东风日产N7为例,这两款车型充分展现了日系车企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


广汽丰田铂智3x在在智能科技配置方面也紧跟中国市场潮流,为用户带来了便捷、舒适的驾乘体验。东风日产N7则凭借其出色的本土化配置,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只有深度融入中国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定价方面,这两款车也展现出对中国市场的精准把握。广汽丰田铂智3x和东风日产N7都摒弃了以往部分合资车型定价偏高的策略,以亲民且具竞争力的价格入市,在性价比上占据优势,进一步契合了中国消费者对高质价比的追求,助力其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在数字化和电池技术领域,德国车企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杜登霍夫认为,德国人已经清醒认识到,数字化和电池技术的未来在中国而非欧洲。瑞典的Northvolt曾被视为欧洲本土电池冠军的最大希望,旨在抗衡亚洲电池企业,然而它却在3月12日宣布申请破产。


这一事件充分说明,继续扶持类似Northvolt这类企业已无意义,它们永远无法抗衡宁德时代等享受中国创新红利的巨头。中国在数字化和电池技术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德国车企应该积极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高德纳的帕切科强调:“现在正是启动深度变革的时机。”德国车企必须坚守中国市场,毕竟如此庞大的销量缺口难以在其他地区弥补。但坚守市场并非一成不变,根本出路在于重塑企业文化,打破“汽车硬件至上”的传统思维。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德国车企凭借其卓越的硬件制造能力称霸全球,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软件和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德国车企需要在不牺牲品牌溢价的前提下,全力夺取电动化与软件领域的主导权。


这意味着德国车企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培养和吸引优秀的软件和数字化人才,建立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同时,德国车企还需要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总之,“深度中国化”是德国车企破局的关键。通过践行“中西合璧”战略,积极融入中国市场,重塑企业文化,德国车企有望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重新找回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821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