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预售发布会上,AR-HUD作为新车的核心配置之一,小鹏为了突出这块AR-HUD的重要性,不惜贴着广告法直接说出“小鹏联合华为做出了世界上最好的AR-HUD”。
HUD不断上车,消费者对该功能的看法一直都褒贬不一,方便、科幻但模糊、眩晕、遮挡视线等,HUD很长一段时间都表现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状态。简单来说:不够好用。
因此,当小鹏宣布这是“世界最好的AR-HUD”时,我们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毕竟这种宣传手段在新能源时代并不罕见,结果往往差强人意。
这块AR-HUD凭什么是最好的?到底好在哪里?小鹏华为第一次合作为什么偏偏是AR-HUD?
小鹏+华为凭什么做到最好?
首先必须肯定,小鹏和华为是目前国内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AI领域第一梯队的品牌。这两个品牌的合作,可以看做梅西和C罗联手,起步就是梦幻组合。
其次对于此次联合开发,小鹏和华为各自负责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华为负责自研车规级LCoS成像模组和AR构图引擎构建的AR-HUD底座,小鹏负责全场景AR-HUD应用、人机体验HIM布局和整车数据。
通俗来说:华为提供“画布”,小鹏负责“作画”。
在分析硬件之前,我们需要对HUD的种类和技术路线,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汽车HUD按照产品形态,大致分为C-HUD组合抬头显示、W-HUD风挡式抬头显示和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其中C-HUD可以后装,W-HUD为现阶段主流产品,AR-HUD则为豪华车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落到AR-HUD的芯片部分,一般有三条技术路线,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DLP(数字光处理)和LCoS(硅基液晶)。
TFT-LCD技术最为成熟,成本低。但问题在于亮度低、显示效果差,并且容易出现阳光倒灌烧屏等问题。
DLP技术对比前者,清晰度和亮度更高,可适用的场景多,但由于DLP技术大部分专利集中在美国德州仪器(TI),所以使用成本高。
LCOS技术本质上作为反射式micro LCD投影技术,融合了前面两种技术的优点,画质好,成本也低,但问题同样在于,核心芯片主要掌握在TI、SI等国外厂商手中。
华为为了绕开TI的专利墙,在2021年成立“华为智能车载光领域”部门,沿着LCoS技术方向,重点突围了LCoS芯片。目前华为在AR-HUD领域推出的自研XHUD,已经搭载问界M8、问界M9、飞凡R7等20款量产车型上。
值得一提的是,擅长“根技术”研发的华为,在车载光领域,已经形成了“光芯片、光系统、光算法”三大核心的技术闭环。因此在硬件方面,有且只有华为能提供足够厚实,宽大的“画布”给小鹏“作画”。
软件部分,小鹏基于XPILOT 4.0的技术沉淀,直接给AR-HUD注入智能化灵魂。
3D OCC占用网络:通过激光雷达和视觉摄像头融合感知,实时构建道路三维模型,让AR-HUD显示信息与真实场景误差小于0.5米。在小鹏G7上,3D OCC主要以视觉感知方案为主,虽然从硬件层面看似节省了成本,但具体到视觉感知方案,能不能做到好用+算力充足,同样非常考验车企的算法能力。
AR引擎预测算法:提前500毫秒预判车辆轨迹、变道、泊车等操作,通过AR光毯引导提前介入的方式,减少驾驶员决策压力。AR光毯的介入,相当考验算法的响应时间和画面的贴合情况,如果导航箭头和光毯不够贴合或者“悬浮空中”,驾驶员反而难以理解智驾意图。
动态视觉设计体系:使用信息分层理念,将导航、智驾、安全信息通过颜色、动态优先级自动排序,最大程度避免干扰驾驶员的注意力。
对于以上三点的软件应用,尽管我们在大部分搭载智驾的新势力车型上都能见到,但真正能将人机工学和整车数据丝滑匹配的车企却少之又少。
最好的AR-HUD,好在哪?
从产品性能来看,目前主流W-HUD成像视角大多5°左右,虚拟成像距离为2-3米,主要显示静态信息为主,并且存在高光画面模糊的问题。
小鹏和华为合作的AR-HUD,将成像视觉提升到了13°,除了2-3米的近场外,还多出了7-10米的远处场景信息,对比W-HUD拥有更加丰富的信息展示。
画面清晰度方面,两个品牌合作的AR-HUD对比度达到1800:1,峰值亮度12000nits,超越人眼10000nits的亮度极限。相比之下,尽管问界M9同样使用华为AR-HUD但对比度只有1200:1。高对比度的作用在于,白天即便是太阳直射,也有更加清晰的显示画面,晚上在跟车时不会出现“光窗”效果。
畸变控制方面,畸变作为最容易给驾驶者带来眩晕感的指标,主要原因在于,显示内容在经过折射后产生的形变,让驾驶者有精神错乱的感觉,简单点来说就是“醉酒感”。基于华为硬件,以及小鹏和华为合作的抗畸变算法,最终将静态畸变做到了≤1%,远低于行业3%~5%。
画面丰富度以及尺寸方面,AR-HUD拥有等效87 英寸的超大画幅,相当于在驾驶者前3米放置一台87寸的电视,就尺寸而言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至于内容显示,我们可以理解为,将原本仪表盘上的基础信息+智驾信息,基本还原到了AR-HUD上。
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高度到产品效果,小鹏和华为的合作大概率已经做到了1+1>2的效果。
然而,回归小鹏和华为联动打造的AR-HUD产品属性来看,基于LCoS技术路线的AR-HUD需要面临偏色、发热量大以及量产难度大的技术挑战,尤其是LCoS芯片在工作时,由于电功率较高,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小鹏恰恰没有针对AR-HUD温度控制这一板块进行说明,这点难免会让人质疑有避重就轻的嫌疑。
加之小鹏G7全系没有配备物理中控仪表盘,也就是说小鹏G7在全工况完全依赖AR-HUD显示的情况下,这套系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还是有待商榷的。
为什么偏偏是AR-HUD?
为什么小鹏和华为首次合作的产品偏偏是AR-HUD,不是其他看上去更有噱头的科技呢?
1、HUD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加之小鹏和华为的品牌技术特性,两个品牌想要在现有新能源科技树中迅速抢滩,AR-HUD是最快出成果的合作方向。
2、规模化效应,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统计,2024年我国乘用车销量2756.3万辆,汽车HUD渗透率已超过十分之一,未来HUD会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配置之一。因此小鹏和华为这次合作,一方面是提前布局,另一方面是赌HUD市场足够大,用户对HUD的需求会越来越近乎日常化。
3、成本控制,AR-HUD在过往一段时间内都是豪华车专属,此次小鹏愿意将AR-HUD首次下放到一台20万级SUV,主要是对成本进行了把控,小鹏通过供应链整合,将这套AR-HUD系统量产成本控制在竞品70%以内,加之AR-HUD与XPILOT系统共享感知数据,这也为小鹏减少了重复的硬件配置。
显然中国新能源市场在经历10年沉浮后,部分车企为了快速摆脱无效内卷,已经开始寻找新的突破点了,未来必然会有更多像小鹏和华为这样重量级的“梦幻组合”的出现,他们只是开始,下一阶段的“技术内卷”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双C智能化加持,海狮06DM-i海狮06EV双车实拍,真正的六边形战士
问界山海·智行东盟:智能科技开拓海外市场新里程
8月4日,比亚迪海洋网海狮06试驾体验活动长沙站如期而至。用一场全场景、全路况的真刀真枪试驾,向消费者交出一份“全能神车”的高分答卷。
比亚迪这次对车主的宠爱,真的秀出新高度了!第五代DM技术悄悄进化一波,NEDC亏电油耗直接干到2.6L(原来是2.9L),相当于每开100公里就能少喝0.3升油。重点是——这升级免费!所有买了第五代DM技术车型的车主(不管新老),后续都能远程OTA一键升级,一分钱不花直接享受更省......
炎炎酷暑,正值夏日出行高峰,五菱开启夏日宠粉季!五菱缤果家族凭借高颜值、大空间等亮点至今已收获超55万用户青睐,成为A0级纯电车市场的新标杆。为回馈消费者信赖,即日起2025款五菱缤果置换补贴价低至5.18万元起,还可叠加享受国补/地补至高20000元,开启缤纷代步新生活!
空间越级,联动OPPO!全新MG4预售7.38万起,香不香?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进化,亏电油耗刷新至2.6L
比亚迪在驾驶辅助方面的成长有目共睹,尤其是在泊车辅助方面,有胆量喊出兜底,也确实有这样的实力。
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科技,看看谁先快速奔跑。
观众朋友们请看,这只摊成热狗的金毛叫富贵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3分钟后它将遭遇狗生最大劫难!
“一个吉利”加速整合,涉及三大智驾团队、3000人规模
消费者对汽车的期待,早已超越了交通工具的属性。露营、垂钓、旅居、亲子出游等多元需求,让消费者对车内空间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大”,更要灵活、高效,可满足装载与多元活动需求。针对用户所需,岚图汽车于8月6日发起一场极具实证性的产品直播,展示了全新岚图知音的空间解决方案——不仅得房......
不出意外,广汽丰田将成为今年合资车企反攻大捷的最佳样本。
高能超享SUV,比亚迪海狮06长沙区域上市 售价13.98万-16.38万
“海狮06,是海洋网为新时代家庭打造的全能座驾。它集比亚迪领先的 DM-i超级混动与纯电EV技术于一身,以 “可油可电、超长续航、极致安全”三大核心优势,重新定义家用SUV的价值标杆
只有根除痼疾,才能“迎战”新新时代。
智界首发双拼贝母内饰,这座舱谁能不爱?
某车又雨天高速失控撞护栏了,暴雨战神再次打响名号。
作为中国长安汽车“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海纳百川计划”的先行探索者,深蓝汽车加快构建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的体系能力,助力中国长安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智造新名片。
“有时候选择暂时慢下来,其实是为了更迅猛的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