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国产家轿下不了赛道?汉L在合肥赛车场给出了新答案

国产家轿下不了赛道?汉L在合肥赛车场给出了新答案

型车志 1361浏览 2025-07-04 IP属地: 未知

“电车下不了赛道。”这几乎是所有赛道爱好者对国产电动车的第一印象。

过去几年,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很多电车直线加速惊人,但上了赛道就迅速暴露问题:刹车热衰严重、电驱功率掉速、悬挂压不住车身重量……跑不了几圈就只能退赛,久而久之,“性能电车”变成了PPT性能的代名词。

而就在比亚迪汉家族交付突破第100万辆的同一天,汉L在合肥赛车场的公开体验日,也以一整天的实测,给出了这个话题的全新回应。


不是刷一圈,是整天开放:人歇车不歇

这次汉L的合肥赛道体验,和以往我们见到的“表演式试驾”完全不同。

比亚迪把封闭赛车场全面开放,直线加速、绕桩、高速AEB、整圈赛道体验全部放开,而且不是象征性跑一圈拍拍视频完事,而是媒体和车主轮番上阵,“人歇车不歇”,强度非常可观。

更重要的是,这并非特殊调校的展示车,而是量产版汉L EV和DM车型,现场试驾几乎没有任何“保护式限制”——它敢跑、能跑、也确实跑下来,这在国产家轿里,是非常少见的。

而这场体验日的背景,就是汉家族累计交付突破100万辆。对于中国品牌来说,这不只是个里程碑数字,更是产品走向体系化、品牌走向成熟的象征。所以汉L不是来“刷存在感”的,而是真正要通过赛道,证明比亚迪已经具备正面应对高性能场景的能力。


汉L能跑,是靠体系,不是靠堆马力

一台二十多万的家用电动车,为什么敢一整天让人轮番上赛道?关键在于它不是靠参数堆出来的快车,而是真正在结构层面打过底。

首先是动力系统。汉L搭载的是三万转高转速电驱,在量产乘用车中极为罕见。高转速不只是功率大,更关键是能效高、结构紧凑、热区集中——也就是说,它不光“快”,还能“稳”,具备更强的持续输出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它能连续高强度跑下来,还不热衰、不掉速。

再看电气架构。它采用的是千伏级高压平台,并支持兆瓦级闪充。这不是“快充=好用”的营销逻辑,而是真正在整车能量传递路径上进行了优化。在赛道这种高负载、频繁加减速、强度极高的场景下,这种电气系统显然是为高强度使用打过底的。

不是靠多装一个风扇就能解决的事,而是从架构上就为赛道场景考虑过。



底盘电控,撑起这台电车的“赛道魂”

动力之外,汉L的底盘表现也超出了我的预期。

它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并结合CTB一体化车身结构,整体刚性非常出色。连续弯中车尾跟进稳定,没有松散的尾摆,压弯时支撑充足,能给人信心。这不像传统“舒适型电车”那种软绵绵的底盘,而是调教过的。

更难得的是它的底盘电控系统:云辇C、iTAC、iCVC 这些模块并非为堆配置而存在,而是真实在弯中参与控制。出弯补电的时候,它不会炸前轮;收电时也不会瞬间松散。这些电控在协同维持车辆姿态和平衡分配动力,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你能感受到它“在接管并帮你稳住”的那种介入。

一句话总结:它不是“极限最强”,但是真正做到“可控、可跑、可持续”。



它不是Track Car,但做到了更重要的事

当然,汉L不是911,也不是M3,也不是Model 3P。它是一台轴距接近3米、售价二十多万的中大型电动家轿。

但它敢在交付破百万的当天,把封闭赛车场开放一天给媒体和车主,连续高强度试驾、没有热衰、没有掉速、没有出故障——这背后代表的,不只是技术成熟,更是体系力走到新的阶段。

国产车讲性能,从来都不是为了赛道而赛道,而是要能“既能上下班,也敢下赛道”。

汉L做到了这件事。



结语:国产电车不是“能不能下赛道”的问题了,而是“你敢不敢给它机会”

汉家族交付100万辆,这是过去的成绩。汉L敢把性能搬上赛道,这是未来的信号。

它不是用一个刷圈数据说服你,而是用一整天的“真跑真上”,重新定义国产家轿能做到什么程度。

以前赛道是燃油车的领地,现在国产电车,也能坐一桌了。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型车志 4004粉丝    846作品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