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中国新能源汽车驰骋非洲新蓝海

中国新能源汽车驰骋非洲新蓝海

汽车通讯社 1164浏览 2025-07-17 IP属地: 未知

站在百年汽车工业的历史转折点,新能源浪潮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特斯拉市值超越一众传统车企巨头,比亚迪在全球多个市场开疆拓土,新势力品牌不断刷新交付纪录……这场由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引发的产业革命,不仅改写了车企的竞争规则,更在全球版图上重新划分市场话语权。

当欧美老牌车企还在为电动化转型举步维艰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优势,率先开启全球化征程。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到欧洲的老牌工业基地,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在全球市场留下鲜明印记。

如今,这片硝烟弥漫的全球新能源汽车战场,又将目光投向了一片充满未知与机遇的新大陆——非洲。

非洲这片广袤土地,长期被视为汽车工业的“沉睡之地”,但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以及非洲自身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需求的释放,这里正成为中国车企全新的“战略要地”。

2025年1-5月,中国向非洲出口汽车达22.2万辆,同比增长67%;其中5月出口量达5.8万辆,同比激增104%。

随着非洲征程的开启,等待中国车企的不仅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商业拓展,更是一次关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布局。

边缘市场的逆袭

在全球汽车市场版图中,非洲长期以来被视为一块尚未充分开发的区域,吸引力远不及其他市场,但也正因如此,它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从全球汽车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是绝对的第一,2024年销量达3143.6万辆,其中国内销售2557.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1286.6万辆。

美国市场规模排名第二,2024年销量接近1600万辆,汽车消费十分强劲。

欧洲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2024年销量接近1300万辆,拥有诸多老牌车企。

排名第四的是印度市场,2024年销量接近500万辆。

第五是日本市场,2024年销量也超过400万辆,仅次于印度市场。

而2024年非洲汽车市场规模仅为141万辆,远远落后于前几大汽车市场。那为何它会成为中国车企的远征目标呢?

其实,仔细分析上述几大市场便可知晓。中国市场自然是本土根据地,排名第二的美国市场和第五的日本市场壁垒极高,难以进入。尤其是美国市场,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风向突变,1月20日签署行政令,撤销对纯电车的补贴,停止政府资金用于充电站建设,转而大力推动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意图重振美国制造业。

排名第三的欧盟市场前段时间筑起“关税高墙”,第四的印度市场过于魔幻,商务环境难以预测。

东南亚市场方面,中国车企已开始扎根,且正急速抢占市场份额,冲击日系车在当地的地位。

简单来说,中国市场是自家主场,美、日市场难以进入,欧盟关税高昂,印度市场环境复杂,东南亚市场则需持续加码。

在这种背景下,非洲市场无论是增长潜力,还是对新能源的接受度,都非常适合中国车企出海。

前文提到,2024年非洲汽车市场规模达到141万辆,同比增长6.04%,这一数据犹如一颗信号弹,昭示着非洲汽车市场正在逐渐崛起,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

从人口结构来看,非洲拥有庞大且年轻的人口群体,这一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汽车消费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

随着非洲地区经济的逐步发展,中产阶级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汽车作为提升生活便利性和品质的重要工具,市场需求必然随之增长。

同时,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于新能源汽车这种代表科技与环保的新兴产品,他们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接纳度。

非洲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例如,埃及正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建设充电网络,实施消费者购车税收减免、鼓励企业进行本地化生产研发等政策,并将新能源汽车推广纳入埃及绿色交通战略。

作为非洲庞大经济体的南非,其贸易、工业和竞争部在2024年发布了《电动车白皮书》,表示需要转向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以确保南非继续作为全球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国,并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车激励措施。

这些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在非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进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024年,许多车企陆续进入非洲,大多以SKD或CKD方式出口,再在当地进行组装;而早已进入非洲的奇瑞、比亚迪、长城、江淮、东风、五菱等品牌,也在加快脚步,扩张出海版图。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非洲汽车市场这片竞技场上,中国车企潜力巨大,但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

首先,传统汽车品牌早已在此深耕多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系的丰田、德系的大众、美系的福特、韩系的现代,这些车型在非洲市场拥有较好的销量。

数据显示,2024年8月南非汽车销量中,丰田、大众、铃木、福特、现代包揽前五名;中国车企中,仅有长城和奇瑞进入榜单,分别以3.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六、第七。

而在非洲西北部的代表性国家摩洛哥,榜单中则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作为后来者的中国车企,如何打破这些传统车企建立的用户心智,是首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非洲市场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19年非洲有5.8亿人未获得电力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电力充足、基建完善的中国汽车市场,尚有许多消费者存在“续航焦虑”,何况是电力匮乏的非洲呢?

但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阻碍中国汽车驶向非洲的决心。

例如,比亚迪已在南非推出6款车型,涵盖纯电和插混双动力形式,并计划在2026年将经销网络扩展至30家到35家。长安也在去年8月举办中东非洲发布会,表示将逐步投放Uni-V 2.0T等车型。2024年9月成立的零跑国际,已拓展至欧洲、中东、非洲、亚太等多个国际市场,推动零跑实现全球化发展。

种种案例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非洲大陆已成为现实。在双方合作不断深入、非洲加速建设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为非洲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环保的出行选择,也将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尾声

当贸易保护的冰山不断撞击全球化的航船,当欧美市场的大门在关税的铰链声中缓缓关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只能开始寻找新的目的地。

在这种情况下,驶向非洲市场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未来的必答题。

非洲的挑战是显性的,电网脆弱、充电桩稀缺、老牌车企垄断、消费信任建立尚需时日……但这片大陆的潜力,恰恰蕴藏于对“不完美”的务实改造之中。

正如危机中总是蕴含着机遇,关键在于中国车企能否打赢这场“基建”与“消费心智”的竞赛。

笔者相信,答案是肯定的。毕竟对于发展突飞猛进的中国车企而言,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耐心。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通讯社 1.8万粉丝    4467作品 关注 汽车资讯领域的彭博社,提供权威的全球汽车资讯及案例分享。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