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6月汽车销量:新能源渗透率过半,不再是新闻

6月汽车销量:新能源渗透率过半,不再是新闻

踢车帮 3094浏览 2025-07-22 IP属地: 未知

历史告诉你,这就是规律。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6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1到6月累计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

按理说,6月该是传统意义上的淡季,然而,同比、环比的“鲜红”数字,又证明了,经验主义失效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比较复杂。

一方面,政策补贴的拉动效应余威尚在。自春节之后,受“两新”政策影响,车市热度持续攀升,再叠加地方促销费政策,买车确实是个好时机。

但6月却是补贴政策的一个休止节点。新一轮补贴什么时候启动,将如何启动,当时存在不确定性。那么,消费者的想法就会出现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政策已经到期了,要赶紧登上“末班车”,另一部分人则持币待沽,堆高观望情绪。

另一方面,“反内卷”悄然成风,汽车信贷政策被收紧,多地叫停了高息高返政策,那么,映射到终端市场,则是车价有所回升,这其实会成为一个“触底”信号,也会刺激一部分消费者尽快购车。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6月是半年考核月,车企和经销商为了冲击销量目标,也会适当调整话术和加大一些促销力度,那么,同样可以刺激一部分消费者抓紧买单。

新能源渗透率超50%,已是常态

6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11.1万辆,同比增长29.7%,环比增长8.2%;1-6月累计零售546.8万辆,增长33.3%。

算一下新能源渗透率,6月达到53.3%,1到6月达到了50.2%,也算是首次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这道门槛。

而为何称之为常态化?因为3月、4月、5月新能源渗透率(零售)分别为51.1%、51.5%、53.0%,确实见怪不怪了。

你还可以观察下最近的舆论风向,油电之争已经告一段落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有了更充分的认知,一些偏见也就烟消云散了。

当然,补贴政策仍然功不可没。毕竟,国内市场的补贴偏好,还是指向了新能源。比如,新能源购置税减半,这是长期以来的政策优势;再比如,报废更新政策在补贴梯度设置上,也对新能源车更加有利。

我们还要注意到消费者的购车心态,补贴额度没有对购车价格进行严格的限制,如果算一笔账的话,购买微型或小型电动车,优惠的比例会更大。于是,今年论销量增长幅度的话,居然是纯电板块的增长幅度更大。

1到6月,纯电车型累计零售为332.9万辆,同比增长37.4%。相比之下,插电混动车型累计零售为160.2万辆,同比增长31.5%;增程车型累计零售为53.8万辆,同比增长16.5%。

你还应该注意到,纯电车型在去年的基数就比较大,那么,其同比增长幅度的含金量就更高了。而且,纯电车型销量是插电混动车型销量的2倍,再一次证明,“带油箱”好卖确实不假,但纯电车型的统治力仍然不弱,有些借口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随着“油电之争”的舆论熄火,消费者在更全面地理解新能源之后,其实可以更理性地根据自己的出行需求,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动力车型。比如,当新能源逐渐向低线城市下沉后,消费者知道日常的出行半径并不远,新能源的续航焦虑其实是个伪命题。

况且,在补能基建稳步推进的当下,即便是出趟远门,也不必刻意放大焦虑了。时代总在新技术的推进下,不断演进,不断革新。

自主品牌的“围猎场”,不惧强敌

6月,在车企销量排行榜上,并无什么意外。

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6月零售35.2万辆,排在第一,同比还有25.7%的增幅。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市场活力,还要求比亚迪如何呢?

吉利汽车6月零售19.6万辆,排在第二,同比增幅达到了49.6%,是TOP 10中增长幅度最大的。

再往后看,一汽大众回到了第三,但长安汽车紧随其后,差值仅仅1万辆有余;奇瑞汽车以零售11.4万辆排第五。

后五位分别是上汽大众、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长城汽车、特斯拉中国。

其实,批发销量或许更能体现出自主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因为在批发销量中,包括了出口销量。而近几年,出口这条路,恰恰是自主品牌们除新能源之外,再度全面“破局”的一条路。

在批发销量榜单中,比亚迪、吉利、奇瑞,稳居前三;长安汽车保持在第五,但长城汽车升到了第六,甚至连上汽通用五菱也跻身于TOP 10了。

至于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已经超过了六成。准确的数字是:6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4.2%,同比增长5.6个百分点;1到6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7.5个百分点。

改变了游戏规则,也就改变了战场,更扭转了战局。我们注意到,如果仅计算自主品牌,6月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到了75.4%,比整个市场的53.3%,又高出了一大截。

当然,经过这么几年的锤炼,与自主品牌相对的合资品牌们,也深刻认清了现实,在中国市场,他们不再是强敌,反而要重新学习自主品牌的优秀经验,好好推进新能源产品的落地。

“强敌”之名虽不存在,但品牌后劲仍不可低估,他们手里真有了能打的新能源产品后,凭借多年的渠道运营、品牌心智,还是可以打响触底保卫战的。

越往后发展,合资品牌的韧性应该会更强,就和弹簧一样,而且,一些合资品牌也开始重用本土人才,直接启用本土原生产品,反而有了一些奇效。

所以,这个“围猎场”,于自主品牌而言,也并非高枕无忧,还是要持续保持竞争活力。

写在最后

汽车市场,本来就是兼收并蓄的。哪怕是动力形式,也不会趋于单一,而是多元共存,持续发展的。

而至于品牌偏好、产品偏好,更没有统一的答案,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之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正确的。

我们只需要尊重市场规律,认可一切存在的和不存在的,也就够了。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晞贝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踢车帮 33.8万粉丝    5343作品 关注 只为爱车的你!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