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远不止从油转电这么简单。而是随着众多车企们一次次的突发新闻,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体系变革。
一汽与零跑的绯闻愈演愈烈、朱华荣眼里的新长安“全是机会”、尚界H5开启预订致上汽股票涨停、广汽埃安向华望汽车增资、奇瑞的智界进入2.0时代......
这些被批评为“大象难转身”的央国企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快速融入市场化的节奏中。东风公司也不甘示弱,随着岚图、猛士、奕派科技与华为的合作渐深,东风公司的发展策略也初现端倪。
8月17日,成都科幻馆,猛士M817正式上市。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曹东杰在发布会上强调,猛士M817是“铁血猛士”与“满血华为”的联合产物。这一表述直指当下汽车行业的核心趋势:传统制造实力与智能科技能力的融合。
这场一点都不科幻的发布会,透露的信息量极大,而之后的媒体采访环节更是揭开了其隐秘内幕。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靳玉志,东风猛士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曹东杰三人同框,不仅详解了猛士M817的技术内核,更首次对外系统阐释了东风与华为合作的战略深度与未来布局。
从猛士917到猛士M817,猛士品牌完成了从硬核军转民到智能新物种的关键一跃。这款被双方高管反复定义为“智能越野第一车”的产品,也不是简单的车型迭代,而是东风自主事业转型的尖兵,更是对中国硬派越野市场的一次推演。
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着一个共识: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代步功能,而是更加追求多元化的体验。因此落地到硬派越野这个市场也一样,一直靠着独特的机械性能存在,不仅圈子不大,还面临着技术上难有大突破、买的人少这些问题。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任何一款具有颠覆性的车型出现,都可能引发市场格局的重塑。
很多人说,猛士M817的横空出世,对整个硬派越野市场的冲击是最大的。它用全方位的技术重新定下了越野车的价值标准,让这个市场从只比机械性能的单一竞争,变成了既要智能科技又要机械性能一起比的新时代。
回顾硬派越野市场的发展历程,长期以来,其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机械性能的比拼上。各大品牌纷纷在发动机排量、底盘结构、差速锁数量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了一种只认机械的竞争局面。这种局面虽然出了不少经典车型,但消费者能选的范围有限,市场也没那么活跃。
传统越野车市场,难就难在机械结构复杂,门槛高。三把锁、非承载式车身、大排量发动机,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硬指标。这就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价格太贵,纯粹的性能车只能少数硬核玩家买得起;二是日常开着不舒服,在城里通勤简直是种煎熬。
这样一来,硬派越野始终局限在小圈子里,市场没法再扩大。所以,在当前消费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汽车的综合体验。M817的出现,恰好迎合了这种需求,通过“科技平权”打破了传统硬派越野的局限:
性能平权:其搭载的1.5T专用混动发动机+后电机四驱,系统综合性能等效6.0T发动机,但重量比917轻了400公斤。“宁少一公斤,不多一马力”的理念,和智能E锁(几乎媲美机械锁)、VMC智能底盘等,让极限越野的门槛和体验都有了很大变化。
体验平权:华为ADS4.0智驾、鸿蒙座舱、智能车控(一键小憩/成床)、“鲸鳍通信”(双卡双待、弱信号增强)、“星闪钥匙”等科技配置,让这台车在99%的城市和高速路况下,体验能达到顶级智能电动车的水平。
价格平权:瞄准30万级市场,却提供了堪比卫士的京西重工空气弹簧等配置,做到了“价格可能是卫士的1/3、1/4”。这就让更多预算中等的消费者,能同时享受到顶级的越野性能和顶级的智能体验,而这些以前得花大价钱才能得到。
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新技术用在传统行业,往往能带来颠覆性影响。就像智能手表对传统专业手表市场的冲击一样,智能科技和硬派越野结合起来,也肯定会改变硬派越野市场的格局。
靳玉志和尤峥关于“智能手表颠覆专业手表”的比喻极其精准。Garmin代表的是传统越野:极致专业、小众、工具属性;AppleWatch代表的是智能越野:功能强大、日常好用、时尚配件、大众爆款。
而M817就是要做越野市场中的“AppleWatch”,它要开拓的是一个“既有重度越野,又适合轻度越野”的广阔新市场。
从正向发展的规律来看,这场变革最后会让市场规模大幅扩大。一个曾经小众、没什么增长的细分市场,有了智能化这个强力推动,很可能会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峥甚至预言:“第一个千亿企业会诞生在岚图,第二个可能就是东风猛士。”
可见,猛士M817正是这场爆发的前哨战,它宣告了:硬派越野的竞争,从此换了赛场。
当新能源和智能化成了汽车行业的大趋势,传统品牌该怎么转型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是守着自己已有的优势不放,还是主动改变自身的基因?这对于有军工背景的品牌来说更难。
猛士品牌的底色是军工。尤峥在现场再次强调:“东风是造军车起家的,国有盛事,必有东风。”2003年品牌创立,2004年便提出要打造豪华越野车,但直到17年后的2020年,才坚定走向电动化。首款车猛士917的命名中,“9”代表东风1969年建厂,“17”则寓意转民用17年的艰辛探索。
这17年的沉淀,一方面是传统车企在观察越野市场的变化,不敢轻易动;另一方面也是在慢慢积累技术。那时候全球的越野市场还是燃油车的天下,电动化技术还撑不起高强度的越野需求,猛士选择等一等,其实也是珍惜“军工品质”这块招牌,不想砸了。
在电动化渗透率接近30%的2022年,猛士917的登场恰逢其时,并且它成功立住了品牌的高端定位。切入60万以上市场,改装版可过百万,在权威调研中与奔驰G级、Jeep牧马人等并列为豪华越野图腾。
更重要的是,它搭起了一个顶尖的技术平台。像行业里领先的“磐石”底盘,还有前后双叉臂加空簧的结构,被尤峥自信地称为“不仅是国内第一,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第一”。此时的猛士,用硬实力回应了行业里对“电动越野车靠不靠谱”的疑问,为之后的车型打下了技术和品牌的双重基础。
但随着汽车行业越来越强调智能化,只靠机械性能的传统越野车慢慢显出了智能化不足的问题。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不再局限于驾驶性能,更看重智能交互、自动驾驶等科技体验,这一行业趋势迫使传统越野品牌必须寻求转型。
M817的出现,就是猛士顺应这个趋势的一步大棋,等于给品牌做了一次彻底的“基因改造”。它不再是917的简单下探,而是在保持越野核心优势的基础上,融入智能化技术,开启了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
这一转型不仅是猛士品牌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传统越野品牌在智能化时代想突围的必经之路。
核心变化是从靠机械性能领先变成靠智能科技引领。曹东杰详解了其技术突破:行业首次实现前后解耦的“榫卯架构”、集成采埃孚IBC/AKC/CDC的VMC底盘域控、三代迭代才攻克的双电机集成两挡箱带差速锁……这些都保证了它过硬的越野能力。
但真正的质变,在于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在汽车行业“跨界合作”成为趋势的背景下,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已从简单的技术供应转向深度协同开发。传统车企掌握制造与机械核心,科技公司输出智能解决方案,两者的结合远比单打独斗更高效。
M817实现了“全栈华为”:从车控、座舱、智驾到云控、通信,全部由华为赋能。现在衡量一款车智能化水平高不高,看的是“全栈式解决方案”,单靠一两个智能配置满足不了消费者,得全方位的智能加持才能真的提升体验。
这意味着,猛士将最强的机械骨骼(自身底盘技术)与最强大脑(华为全栈智能化)合二为一。
这种结合带来的体验变化是巨大的:靳玉志生动地比喻,用户可轻松用ADS4智驾跑完通往越野地的长途高速,然后尽情撒野;在城区,远超99%人类驾驶员的自动泊车能力,让大车不再是负担。这种“可城可野”的全能性,正好满足了高端用户一辆车能应对多种场景的需求。
从行业品牌定位来看,猛士的转型精准踩中了豪华智能化的升级节奏。因此,猛士的品牌内涵从“无畏·征服”的硬汉精神,延展为“生活就要撒点野”的科技愉悦。它不再只是顶级硬核玩家圈子里的符号,变成了能融入更多人群日常生活的科技豪华品牌。
这场升级战,不光决定了猛士能不能从小众的品类冠军,变成大众市场里的豪华巨头,更关系到传统越野品牌在智能化时代能不能活下去、发展好。对整个行业来说,猛士的转型给传统品牌提供了一个参考:怎么在保住核心优势的同时跟上时代创新,也为高端越野市场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毫无疑问,传统车企与科技企业的跨界合作,现在已经不是选不选的问题,而是必须得做,关系到能不能活下去。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共识,汽车厂家的核心竞争力,不光看机械硬件做得怎么样,更要看跟智能科技结合得够不够深。
猛士M817还有一层重要意义,它是东风自主乘用车和华为战略合作后,第一个集大成的成果。其合作模式,为东风整个自主体系的转型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范式。
现在主流车企搞智能化合作,呈现出梯度分化特征:有的只买单一技术,有的试试局部模块合作,真正能全链条深度配合的没几家。东风与华为的合作之所以备受关注,就是因为覆盖了整个品牌矩阵,从豪华到高端再到主流市场,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深度合作。
东风的品牌架构非常清晰:猛士是豪华越野,岚图是高端新能源,奕派科技面向主流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品牌现已全部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尤峥透露,他与靳玉志每月召开一次项目会,盘点合作进展,这么高的频率,保证了合作的深度和效率。
在智能化转型这件事上,合作的表面样子和实际情况常常不一样。不少车企说自己是“深度合作”,其实还是老样子,甲方买乙方的货,技术上根本没法真正融合。M817项目能当标杆,就是因为打破了这种浅层次合作,有三个革命性的特点:
第一,是“全流程深度共创”。靳玉志强调,智能化时代的合作必须从整车定义阶段就开始深度介入,将东风的造车底蕴(机械性能)与华为的软件和AI能力进行深度融合,而非简单的供应商供货模式。这种合作涵盖了整车定义、设计、开发、测试、上市所有环节。
第二,是“研发流程的融合与再造”。曹东杰坦诚,初期双方研发体系(央企严谨流程vs华为IPD流程)确有碰撞,但通过开诚布公的开放心态,最终达到了“80-85分”的融合状态。尤峥则指出,平台化、模块化(如鸿蒙座舱、矩阵大灯等已成模块)是研发周期从48个月缩短至24个月的关键,为未来“解耦开发”打下了基础。
第三,是“追求定义新赛道”。双方的合作目标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共同开创了“智能越野”这一新品类,并立志要做到“世界第一”。他们拿智能手表颠覆专业运动手表举例,相信智能越野会彻底改变传统越野小众、专业的市场格局,把它变成一个既有城市舒适性又有野外能力的大市场。
可以说,任何企业双方合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单个产品的成功,更在于形成可复制的方案,给整个企业体系赋能。东风与华为的协同效应,正沿着“产品-体系-生态”的路径层层渗透。
其实,这种“化学反应”已经影响到整个东风体系了。尤峥透露,通过M817项目,东风与华为共同打造了一套全新的自营销售体系(DFSW方法),并严格考核供应商能力,这套体系将赋能给奕派科技和岚图。
“集团在品牌声量、渠道建设(40个自营店)、专属研发团队上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这意味着,M817的探索成果已转化为东风自主体系的基础能力,从研发、生产到营销,形成了一套适配智能化时代的新模式,为后续产品快速落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
实际上,对于东风这样的老牌央企而言,转型的难点不仅在于技术升级,更在于打破体制机制的路径依赖。和华为合作,本质上是给这场自我革命加了个外部催化剂。
现在来看,猛士M817的成功与否,将检验东风这家老牌央企能否通过外部顶级合作,真正打破体制机制的限制,从传统制造商变成科技型出行公司。
岚图重磅发布岚海智混技术,中国混动市场迎来“降维打击”
半年卖出3万多台!iCAR V23凭啥成方盒子销冠?
全域800V+大电池+全温域5C超充,岚海智混必然爆款?
8月22日,北汽极狐正式发布“北极星数字智能架构”,并开启极狐T1的预售。
先享版车型14万落地 探店实拍别克E5
星海V9越享系列正式上市,补贴后14.99万元起
到店看领克 10 EM-P:从设计到配置,重新定义 20 万级插混标准#领克 10EM-P 探店实测 #20 万级插混轿跑新标杆 #标配四驱
安全为基,百万信赖:比亚迪天神之眼的智驾普及之路
超百万用户选择天神之眼
8月22日,岚图汽车全球首发岚海智能超混技术。该技术实现了超大电池、超级快充、超级高压、超级效能、超级续航技术的融合,让99%场景都能完全用电,充电速度媲美加油,跑长途也没有续航焦虑,让混动车全程电感。
夏天开车像蒸桑拿,背后谁在作祟?3款热门新车极热实测大揭秘
一汽-大众五大基地获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 全面迈进智能制造新阶段
全工况高效率!沃尔沃全新XC70实测续航普及率,有技术才能不将就?
引领混动新时代!岚海智混全球首发发布,重塑新能源出行体验
8月22日,岚图汽车与央视新闻《顶级实验室》合作,通过线上直播正式推出了岚海智混技术。该技术集全域800V高压系统、全温域5C超充及63kWh超大电池于一体,不仅重新定义了混动技术的性能高度,也实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混动领域的重要突破。
8月22日,岚图汽车携手央视新闻《顶级实验室》,通过线上直播形式正式发布了岚海智混技术。
岚海智混技术正式亮相:800V高压+大容量电池,重塑混动新格局!
极狐T1预售6.88万元起,引领A0级汽车“大格局”新时代
曾需加价5万元的雷克萨斯ES,2025年8月终端裸车价跌破22万元,ES300h优惠8万元。ES300h混动系统WLTC油耗4.1L/100km,但比亚迪DM-i 5.0馈电油耗仅3.8L/100km,形成反超。ES200零百加速12秒,远落后于特斯拉Model 3的6.1秒。车......
比亚迪天神之眼:百万车主的选择,安全出行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