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汽车品评 | 北京购车指标乌龙事件

汽车品评 | 北京购车指标乌龙事件

汽车品评 1浏览 2020-04-02 IP属地: 未知


文 字 | 大   眼、陈梓萱
设 计 | 小宇宙


界上很多事,并不是你积极面对了,就会有好的结果。

这本就是一个多元而多彩的世界,也正是因为有了愿望和梦想,人们都可以有均等的机会,去迎接明天的日出。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积极复工复产,但和我们判断的一致,尽管热闹,效果却并不好。这是一个要着眼全球经济运行情况,才有可能得出结论的大局。汽车产业并不能独善其身。

虽然汽车产业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力仅次于房地产行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尽管已经提早应对,积极复工复产,开展线上销售,但汽车行业受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仍然巨大。

最直接的具化是,二月份各大主机厂销售几乎归零,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跌幅。

全球经济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齿轮效应在汽车行业的表现最为明显。

当前,逐步复工复产的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依然受到疫情困扰,产量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导致很多进口零件的供应中断。

更为致命的是,疫情也大大挫伤了人们购车的积极性。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在掩耳盗铃,对外界说,人们通过疫情会认识到私家车出行的重要性,因此,汽车产品的销量会在疫情之后有爆发式增长。

我们对持有这样观点的专家表示理解,暂且认为他们正在向外界传递一种积极的态度,而不是盲目和武断。新冠疫情对于经济的整体影响,即便在保守的情况下估算,也是巨大而长远的。

在消费端,专家们还并没有了解真实的情况。

在收入甚至工作岗位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更多的消费者仍是把汽车看作是大宗商品,而非生活必需品,人们从来都很重视汽车,因为疫情可能会更重视私家车出行,但其新购或者更新的周期必然会被大大拉长。其影响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就可见一斑。

所以,即便主机厂复工,供应链得到修复,面对没有购买力的市场,主机厂的日子依然不会好过,更何谈稳定GDP和保就业了。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问题,却未必看到了问题的实质。

由中国商务部牵头的稳定汽车消费因此应运而生。

同此前相关部门出台的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如泥牛入海一样,这一次仍然效果欠佳。相比于之前的购置税减半、以旧换新补贴、皮卡进城这些政策,增加限购城市限购指标被认为是这一轮稳定汽车消费的重磅炸弹。

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各方对于上半年10万个新增购车指标的表态。一方面,商务部着急表态,稳定市场消费信心和预期的急迫可见一斑;另外一方面,北京市政府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对相关政策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比较。

北京增加10万购车指标的消息撤档背后,是一种是政府管理决策慎重的态度。

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一旦增加指标的负面作用同样不小:政策出台后的市场效应不可预估,一些社会问题可能会集中爆发,原本就已经拥挤不堪的城市在早晚高峰更加不堪;而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资源的不足,也是会引发不少潜在的问题。

商务部的想法和现实道路交通的压力,存在很大的矛盾和冲突,毕竟购车指标增加之后,城市综合治理的压力,以及更加严重的道路交通拥堵压力也会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无法认同。

要想真正稳定汽车消费,只有先稳住这部分人的工作,还有他们的收入。

这不仅可以解决短时间汽车销售端的问题,更是能够从长远来看稳定国内汽车消费,消化短期过剩的国内汽车产能的关键所在。

购买的信心和能力,才是根本所在。

目前各大主机厂虽然在加大渠道下沉的力度,但是由于目前汽车零售环节亏损不小,因此汽车经销商集团或者其他资本对于新开店的热情已经没有当年那样高涨。

真正要做到渠道下沉,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建店成本,在投资人眼中,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降低建店投入成本以及维系品牌形象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并不容易。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是,这两年国内大多数汽车品牌不好卖,包括大众、通用在内的不少品牌的终端折扣力度都不小。

品牌力量逐步减弱,是一个社会问题。

但品牌仍然是汽车汽车企业需要面对的第一要务,这样的共识需要更多的企业领导者去深度思考。

为什么车不好卖了

自2018年起,中国汽车市场的震荡及持续下行,是一个自我修复和免疫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用淘汰和死亡去重新定义的新时代的前夕。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那这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可能永远都不会进步。

虽然两年的时间不短,如临凛冬,但中国仍然是一个每年销量超过2000万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庞大的基本盘,预示着只要厂家可以提供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仍然会不愁卖,仍然可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但如果只是一些同质化严重的车型,低水平重复制造,打价格战,那即使放开限购名额,增加很多配额,在一、二线城市,真正能够带动起来的也就是少数一些豪华品牌的销量,对于国内汽车长远来看的整体汽车销售局面的改变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到时候就像苹果手机,我们虽然生产了,消费了,但绝大部分利润被苹果公司带回北美,更不要说像雷克萨斯这样的品牌,国内能够分到一杯羹的仅仅只有最后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售后环节。绝大部分利润都被丰田公司稳稳地赚进口袋中,带到国外去了。

最后,笔者还想提醒一下的是,汽车消费的刺激不能搞大水漫灌式,我们必须精准施策。

疫情总会过去,通过疫情,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留下竞争力更强的汽车公司,这样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国内的汽车产业。

我们需要扶持的是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可以进行正向研发的公司。

绝非简单通过增加购车指标,来拉动短期的汽车消费。



 
相关推荐
汽车品评 1.3万粉丝    6583作品 关注 致力于传播和传承卓越的汽车文化和汽车文明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