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车企在燃油车领域可以说稳稳的占领了市场,但在新能源领域,传统车企未必能发挥出优势,不少科技公司跨界生产电动车,出来的产品,无论是外观、技术都有亮眼的表现。特斯拉是其中的代表之一,Model X在豪华纯电动领域是热门选手,今天我们找了传统豪华品牌的车企来挑战一下,看看80万级别的纯电动SUV谁更值得选?
简单介绍一下两位主角,分别是特斯拉Model X 75D标准续航版( 指导价:79.68万),另外一位是奥迪e-tron(专享型 指导价:80.08万)。两者价格相近,都是中大型豪华SUV,今天通过两车的对比测试,看看谁更值得推荐?
外观:特斯拉科幻、奥迪时尚
买一辆豪华车,除了看品牌外,颜值也是非常重要。客观评论,就Model X的外观比较炫,特别是后排的飞翼门开启,确实够炫,整体外观更能吸引年轻的消费者。而奥迪e-tron风格与Model X不一样,它与传统SUV车型没太大区别,一眼很难看出这是一台电动车。车型夺目的地方还是要数车灯!前后LED灯的造型和动画效果出众,辨识度很高,当你在地库走近车辆解锁,车尾的贯穿尾灯点亮的动画给你满满的仪式感。
Model X的鸥翼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看上去很炫,但下雨天用起来还是要小心滴水
虽然e-tron外观不及对手那么科幻,但只要启动车辆,科技感扑面而来
内饰:e-tron用料讲究,质感强烈,Model X车机功能丰富,内饰豪华氛围不足
内饰方面,e-tron更能打动我,整体用料、做工更符合豪华车的定位。虚拟驾驶舱以及哑光饰条,营造出略带冰冷的科技氛围。而且车内的各功能操作也符合传统车的操作逻辑,每个功能区域都在熟悉的地方,用着很顺手。哪怕是父母偶尔开一下,都不会感到迷惑,容易上手。
车机功能简单,易上手,上面的屏幕主要操作多媒体、导航和车辆设置,下面的屏幕负责空调功能和导航输入(拼音、手写)。并且支持无线Carplay功能,唯一要吐槽的就是缺失无线充电,应该做到全面无线化。
再看看Model X,这套内饰设计已经有4年了,虽然没有刚推出时那么有科技感,但也是引领了潮流,多少车企都跟风把中控屏做大。内饰用料还行,软材质、皮质都用上,只是做工还是缺少点火候。相对e-tron,特斯拉内饰一直走简约风,不留实体键,都堆在这块屏幕里。虽然说这块屏幕够大,效果也很好,但是有些功能藏的还是有点深,对于初次接触特斯拉的人群,需要时间去摸索和研究。
Model X前排上车后,只要轻踩刹车即可自动关门,这功能挺好用
舒适性:传统车企优势体现,特斯拉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舒适性主要从3个大方面对比,乘坐舒适性、车辆配置、以及行驶品质!先说乘坐方面,实拍的这辆Model X为5座车型,2+3的布局,比较多消费者会选6座的车型,第二排为两张独立座椅的2+2+2布局。前排座椅空间和舒适性都不错,后排座椅可能由于造型的关系,整体偏硬且包裹性表现略差。车辆地台为纯平设计,同时乘坐三人空间表现还不错。
e-tron同样为5座设定,坐入车内无论前排后排,座椅的支撑性和舒适性均比Model X要好,只可惜前排座椅少了一个通风功能。后排地台并未做到纯平,有隆起部分。空间方面两者接近,Model X在头部空间比e-tron稍大些。
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而言,奥迪e-tron略胜一筹,主要在前排视野,Model X的中控设计较高,前方视野受阻较明显,特别车头两角,挪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还有车顶的大面积通透玻璃,虽然贴了暗色膜,但在大太阳下,前排还是特别耀眼,前卫的设计还是需要克服一下、习惯一下。e-tron相对平实些,与传统燃油车没太大区别,感觉像自家的Q7,座椅、功能操作、车机系统都是容易上手,出现在你熟悉的位置。这方面体现了传统车企的经验和实用性。
驾控:奥迪e-tron操控显功底,Model X加速犀利
奥迪e-tron:
前后双电机总输出:408 Ps 664N·m,0-100kM/h加速5.7秒
特斯拉Model X 75D
前后双电机总输出:525 Ps ,0-100 kM/h加速5.2秒
电动车不同于传统汽油机汽车的驾驶感受,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加速直接、爽快。这两台都不例外,哪怕是2.4吨的自重(e-tron 2.5吨),踩下电门那一刻,澎湃的动力便会到来,这种手起刀落般的爽快感,特别适合城市路况驾驶。两者的加速在体感上的感受是,Model X加速更快,动力更猛些。而e-trone-tron趋向于平稳、顺畅的动力输出,线性且快速,特别自如。
在场地驾驶,可以感受到e-tron的转向响应和车身的循迹性更快更灵活些,快速入弯时车头稍微较点劲扎进弯心,车尾快速跟进一气呵成,出弯时,电子四驱和低重心给我足够的信心,带着电门给点速度,整个过程车辆的控制非常利索,不像开着一辆中大型SUV。而Model X反而会显得拖泥带水,整车响应不够快,在高速变向时,总感觉车尾的跟进慢半拍,而且指向也没e-tron的精准。
底盘调教方面,e-tror全系配备的空气悬架,可在不同的驾驶模式下,自动调节离地间隙和弹簧阻尼大小,达到操控和舒适的平衡。常规离地间隙172mm,在此基础上可降低26mm、升高50mm。要知道e-tron自重达2.6吨,当激烈驾驶时,对悬挂的支撑性和调教考验十分看重,我们试了绕桩和高速变向,悬挂和底盘表现出色,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让车辆保持良好的姿态。底盘在电池的加持下,重心更低,前后的重量比也更平衡。
Model X同样配备空气悬挂,有5档高度调节。同样在场地驾驶,感觉Model X的重心会比e-tron更高些,底盘调教偏硬朗,走一些颠簸路面,感觉到悬挂吸振处理不够高级,还有较多的细碎震动传入车内,总体在底盘悬挂这方面与e-tron相比,还略显稚嫩。Model X有点做得不错的就是能量回收,在使用较高强度的能量回收时,很多车企都没解决车辆突兀的后拽力这个问题,而特斯拉的调教很顺心,流畅,不会影响乘坐的舒适性。
最后说说车辆静谧性,e-tron的整体表现要明显优于Model X。虽然两车都能在各车速区间内提供一个静谧的车内环境,但是Model X传入车内的杂音较多,以及中控饰板、门板的异响较为明显,这与组装工艺和后排欧翼门的部件有关,不够整体性,太多的机械部件对隔音有一定的影响。
需要注意,Model X是有蠕行功能,而e-tron则不具备,就是当你松开油门或刹车时,车辆不会低速前行或倒退,需要控制电门。这需要适应一下,特别是泊车入库。
璟哥点评:
两者在车型定位和价格方面相近,却各代表着不同造车领域,细节上还是有差别。Model X更偏向一款时尚、科技感的车,里面有很多独特、个性的设计,至于实用性就看个人了。不过这肯定会吸引到较多年轻消费者的注意。而e-tron则把握住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中间位。外观、内饰、动力、驾驶都不会太脱离或跳跃,让大家去适应、学习新的体验。一切都是那熟悉的感觉,只是动力系统换为电机。它的存在就是给消费者从燃油车过渡为纯电动车的过程,无论老少开还是乘坐,都是你想要、熟悉的感受,作为家用车我更推荐奥迪的e-tron!
赛力斯发布智能安全体系,未来问界全系产品将采用一体化压铸
韩路老师约战北京越野董事长王昊,发起BJ40增程的续航测试,从北京自驾到上海,全程不加油不充电,测试BJ40增程满油满电的续航能力。
10款新车全剧透!一汽-大众上海车展 展示油电混全智战略
奇瑞领航中国汽车工业“出海3.0时代” 技术革命重构全球汽车产业版图
吉利银河E8的内饰,档次感和科技感兼容,整体视觉平和舒展,皮质大面积覆盖,细节拿捏到位。但我看很多评论都说,就是被这高位大屏所劝退的。因为晚上晃眼,影响驾驶,真的是这样吗?
从方盒子到生态圈 捷途如何用旅行+战略改写全球越野话语权?
【乐阳频道】华为智驾 + 宁德电池的王炸组合 这台轿跑让你开上瘾
2025上海车展体验欧拉闪电猫旅行版,旅行车的春天是真的来了。
十来万买纯电轿跑,极狐新阿尔法S5对比小鹏MONA M03,该怎么选?
2025上海车展,实拍体验新款极狐阿尔法S5。
要兼顾降噪、音质、佩戴及续航为一体,那EPOS ADAPT E1毫无疑问是最佳选择,对于这款耳机,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就是做工细节到位,降噪通话效果好,日常娱乐音质表现不错,长续航加分,平均每天使用5个小时左右,基本上一周多充一次电就行,彻底告别用电慌。
三大计划启新 三款新车惊艳亮相 长安汽车2025上海车展共擘未来
猛士M817的到来,让中大型硬派方盒子越野阵营,又多了一款重量级选手。
东风纳米06亮相上海车展,搭载“天元智能”技术。
从国礼定制到飞行汽车 红旗的“东方豪华”不只是说说
零跑携全系产品亮相2025上海车展 年轻人的智能轿车B01迎来首秀
硬核出击!2025上海车展实拍猛士M817亮点全解析。
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到来,很多车友的自驾游之旅也将拉开帷幕。有朋友让我推荐一款空间大、动力强、驾乘舒适的SUV,对了,最好有四驱,还有就是性价比一定要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台长途自驾神车——传祺GS8 五座四驱版 。
开启“具身智能”新时代 智己汽车发布线控数字底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