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汽车通讯社 2580浏览 2021-04-06 IP属地: 未知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3月30日晚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之后,“小米造车”的热度就没有降温过。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4月1日,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现身小米科技园,并与雷军见面的消息传遍网络(有爆料称三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正当人们还在讨论“比亚迪代工小米汽车”的可能性时,今天(4月2日)又传出了雷军、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五人的合影,这让网友对浮想联翩:“这么大的阵仗,是要搞大事情吧?”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有消息指出,这实际上是商学院同学的“春聚”,只是“恰好”由雷军做东,并非主要讨论新能源造车。当然,这个说法并不能阻止资本与业界浮想联翩,多家与会公司的股票也“应声而涨”。


“春聚”上,雷军会和同学们聊什么?


在网传的照片中,除了雷军、王传福、沈南鹏之外,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理想汽车董事会主席兼CEO李想,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美团CEO王兴,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金山集团副总裁、西山居CEO、剑网3制作人郭炜炜,宝明科技董事长李军等各行业“顶流”大咖齐聚一堂,几乎集齐了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半壁江山”。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雷军在很多场合强调过,小米的宗旨是“希望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弄得多多的”,不难看出,他也希望将“广结善缘”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延续到构建造车“朋友圈”上,虽然与“造车新势力IPO三杰”合作造车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不妨碍雷军凭借自己的良好人脉“组局”,共同推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


令人注意的是,在这被誉为“中国智能电动车造车天团”的阵容中,只有王传福来自传统整车制造企业,而且滴滴与比亚迪联合研发的首款定制网约车——滴滴D1又“恰好”于去年底正式推出,不难想见,程维、王传福或许都向雷军分享了这一合作的经验。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与大家平时看到的其他私家车或者网约车不同,D1专门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多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包括对前后排座椅的软硬度都进行了特殊设计,同时还支持乘客通过滴滴APP遥控车内空调、座椅加热等,可谓汽车共享化趋势下出行公司与车企结合的新物种。


虽然也有人担心,比亚迪与滴滴的合作模式在运营数据分享、未来车型开发方面会产生各种矛盾,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种整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融合确实给了传统车企很多借鉴之处,而且也避免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风险。不难想见,如果小米与比亚迪通过将数据层打通,为后期整车设计提供决策依据,也能够更有效地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深度的定制化,从而真正实现产品的“用户共创”。


一向强调“敬畏制造业”的雷军在小米公司全员内部信中指出,小米在造车上有着非常显著的独特优势:“它对基于硬件的互联网服务模式理解极为深刻,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大量的关键技术积累也可以复用,同时还拥有业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连接最活跃的成熟智能生态,充足的现金储备,以及全球无数米粉的信赖和支持。”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但作为一个汽车界“萌新”,像蔚来那样选择代工模式,或许是取得生产资质与产品“准生证”、逐步掌握开发制造能力的较优方案。作为少数还保持着第三方代工的造车新势力之一,蔚来的代工模式十分近似于苹果,追求全产业链的严密控制和精确定义,对传统工厂进行改造以实现高度柔性生产能力,从而满足C2B直销模式带来的高度个性化定制需求。


毫无疑问,蔚来、小鹏与理想在供应商选择与管理采购、整车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环节优化改进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投入,而李斌、何小鹏与李想“踩雷”“出坑”的经验与教训,对雷军来说无疑是“后事之师”。与此同时,十分善于总结的雷军,或许心中已经有了一套“小米造车”的方法论。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麾下拥有Karma汽车公司,但如今万向对于将其引入国内似乎已经不太热心,现任“掌门人”鲁伟鼎似乎对造车新势力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此前还传出将竞标收购德国StreetScooter电动货车公司的消息,此次现身雷军的“同学聚会”并引发投资界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选择比亚迪,小米为何信得过?


正如小米的目标不只是造一台成功的手机,而是要推动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那样,小米造车并不只是造一台合格的汽车那么简单。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从雷军在30日晚发布会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小米的第一台车较有可能打的是高性价比、高定制化路线,如何让“小米汽车”成为一个能够承载AIoT生态链的智能移动平台,甚至形成一个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小米模式”,恐怕比造一辆跑车还是一辆SUV重要得多,也更像是雷军会有的“野心”。


当然了,一些“米粉”还是有一些心结:虽然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刀片电池”等在汽车圈可谓家喻户晓并有了相当多的拥趸;但在小米所处的数码圈中,比亚迪在消费者的固有认知上,还是不如特斯拉、BBA、甚至是小鹏那么具有科技感和信赖感的。这也是为何“比亚迪代工小米汽车”的传闻一出,就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其实,关于比亚迪的制造能力,大家从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去年成立这件事就不难看出,就连丰田也对联手比亚迪将通过开发和普及受消费者喜爱的纯电动车颇有信心。更何况,雷军对比亚迪在智能硬件方面的代工合作上一向多有赞赏。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自2014年以来,比亚迪电子共参与了三十余款小米手机的零部件及整机制造,特别是从2017年开始,比亚迪电子已经连续四年获得“最佳战略合作伙伴奖”的殊荣。在去年10月16日举行的小米2020全球供应商大会上,雷军还举着比亚迪电子的奖牌称赞:“自合作以来,比亚迪电子的出货量一直平稳增长,近两年更是呈指数级增长。希望大家都向比亚迪电子学习,争取和比亚迪电子一样走出10倍增长曲线!”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在智能汽车的“大脑”——芯片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实力。


在雷军看来,最新发布的第二款芯片——澎湃C1还只是一款“小芯片”,面对席卷全球的“缺芯潮”以及华为等友商的咄咄逼人,小米在提升自主研发实力的同时,也急需通过更高效率的方式发力人工智能芯片,而比亚迪半导体已成为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领导厂商,从而打造一条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比亚迪刚刚完成了对汽车智能核心芯片厂商地平线的战略投资,而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今天也“恰好”出席了此次聚会。


要知道,地平线是继Mobileye、Nvidia后,第三个实现前装量产的AI芯片公司,出货量已达数十万的征程2则是国内唯一经过前装量产验证的汽车智能芯片。今年内,AI算力高达96TOPS的征程5将实现量产,更先进的征程6也已正式投入研发。相信雷军不会错过这个与业内“独角兽”公司共建深层次、多维度、开放共赢的智能汽车生态,实现更广泛地智能驾驶落地的机会。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而在去年6月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半导体”)的A+轮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中,就包括了小米集团,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小米与比亚迪在芯片领域合作的可能性正在无限加大。


最后,在品牌文化层面,汽车发烧友扎堆的“迪粉”与移动终端发烧友汇集的“米粉”可以说有不少可以产生共鸣之处,而比亚迪在“用户共创”方面的短板,也可以借助小米生态链获得加持和出圈的机会。当王传福与雷军、李斌、李想、何小鹏站在一起时,大家会发现汽车人与互联网人从没有这么接近过。


写在最后

雷军要拉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组“智能电动车天团”?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聚会”中,每一位嘉宾的面前都摆了一本小米首部官方授权传记——《一往无前》。而在“小米十周年主题演讲”中,雷军其实已经提到,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要把小米打造成为“工程师向往的圣地”“未来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和“中国制造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在未来的征程里,相信自己,一往无前!”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汽车通讯社 1.8万粉丝    4385作品 关注 汽车资讯领域的彭博社,提供权威的全球汽车资讯及案例分享。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