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驾驶的人渴望轻量化的跑车,而高大笨重的SUV却是更多人的选择,为什么?
SUV正在风靡整个世界,这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就连向来都很注重驾驶的欧洲人也正在从旅行车向SUV快速转变。尽管这样的汽车很受消费者喜爱,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可SUV。最近国外有一份报告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其中指出人们在购买SUV之前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因为不仅更大的尺寸会占用更多的道路和停车空间,并且由于更大的重量需要更大的动力而带来更多的污染。这个观点里有部分虽然稍微有点扯,而且有着明显的欧洲无脑环保主义思想,不过我对此表示部分赞同。
我自己的看法是:对于大多数人的实际需求来说,SUV是没有意义的,如果需要比轿车更大的后备厢空间,旅行车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是我要买车,不天马行空的话我会选择双座的小跑车,比如马自达MX-5、Alpine A110、宝马Z4、日产Fairlady Z。
如果一定要后排座椅的话,我想应该会是福特嘉年华ST或者雷诺梅甘娜R.S.(根据最新的消息,原Renault Sport团队作为Alpine的战略核心,已经投入到了Alpine电动产品线的研发和Alpine Racing车队的相关工作,R.S.跟世人说再见了)这样的小钢炮。
我绝对不会考虑把尽可能多的需求集于一身的车,要动力强、要操控好、要空间大、要舒适性、要高科技、要通过性、要越野能力,结果一定是什么都得不到。汽车为什么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人们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当然,我也想要汽车有更多的东西,但并不是消费者想要的,我要的是六缸和后轴限滑差速器。
人们想要的是更大的空间和更宽的座椅,全世界人都是这样,一些欧洲人其实很羡慕我们有长轴距的车。车变得越来越大,很自然就越来越重了。不往远了说,从R50到F56,MINI长了近20厘米,宽了近5厘米,车重增加了差不多100公斤。现款的后驱2系Coupé已经跟E46的3系Coupé几乎一样大了,228i比328Ci重了65公斤,更不要说马上要亮相的新一代车型了,感觉上比现款还要大和重。汽车厂商并不是慈善机构,它是要赚钱的,车变大了之后它是不会用轻量化、高强度、成本高的材料去维持跟原来接近的车重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人们觉得更重的汽车更安全。可是,越大越重的汽车所承载的动量就越大,在发生碰撞的时候会有更大的能量被传到车内人员的身上,对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更重的汽车更安全吗?唯一能解释这种想法的就是,有些人认为当更大更重的SUV跟轿车发生碰撞的时候会占优势。可是当越来越多的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去买SUV的时候,路上就几乎全是SUV了,大家又都一样了,是不是大家又要开始买5.9x2.2x2米的大皮卡了呢?
这件事情其实很奇怪,预防往往比治疗更重要,然而在汽车安全评级里似乎并没有车辆避免或躲避事故的评级,比如刹车距离和转向灵活程度。虽然会有ESP和主动制动等等这些电子系统和主动安全系统的测试,但是这并不能衡量车辆的制动和转向能力。更重的汽车需要更大的能量才能让它停住,所以需要更大的制动盘和制动片,这又进一步增加了车重。而且更重的车惯性也更大,需要更大的能量才能让它灵活地转向。
汽车厂商们当然知道这件事情,可它们只是在制造消费者想要购买的汽车,虽然我会感叹这些并不是我想要购买的汽车,但是我不能说我是对的它们是错的,这取决于个人的喜好。跟很多人不一样,我认为更轻的汽车更好。相同的动力可以获得更好的推重比让加速更快,更小的惯性能带来更灵活的操控,不需要很夸张的制动系统就能获得很好的制动效果,更轻的重量还能带来更好的油耗表现,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在竞争激烈的10万元级别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市场中,吉利星舰7 EM-i的上市起售价格9.98万起,无疑对宋Pro DM-i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两款车型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性能
如果你已经被iCAR V23的颜值所吸引,建议你点开视频了解一下它的动态表现。字少事大,iCAR V23,好开!
最近2024全球汽车芯片创新大会热闹非凡,咱们自主车企也在芯片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想必银河E5的车主就很有发言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银河E5搭载了国产首颗车规级7nm芯片——“
坦克500居然用上了解耦四驱。那么长城为什么要给坦克500安排一个看上去没有那么越野的四驱结构呢?哪些消费者会买解耦四驱的坦克500 Hi4-Z呢?解耦四驱的坦克500,开起来又有哪些不同呢?
最近几年,国产汽车品牌的发展越来越快,并且普罗大众对新能源车型的认可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其中最受欢迎的国产自主品牌非比亚迪莫属,比亚迪发布11月销量为506804辆,连续两个月突
等了一天,小米SUV终于来了!工信部在昨晚八点多的时候,公布了第六十九批《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而小米SUV赫然在列。咱们就说,工信部的小伙伴都要加班的吗(手动狗头)?几乎是同一时
经过东风Honda用户一年漫长的期待,东风Honda“本家DAY”终于在12月的第一个周末温暖回归,来自天南海北的数百名“本家人”汇聚武汉,开启了一段充满惊喜的归家旅程。此次活动主
吉利银河星舰7已经正式上市,其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起的消息迅速传播,引发热议,不少先前选择购买2025款亚迪宋Pro DM-i的朋友决定先试试这款新车,再从其中来选择。动力系统
iCAR V23通过独特的风格化设计元素和丰富的功能,提供了与传统SUV截然不同的情绪价值体验,它就是BORN TO PLAY。
选择一款合适的新能源车不再仅仅是考虑动力和续航,而是要综合考量空间、智能科技、以及日常使用的经济性,这不,比亚迪2025款宋Pro DM-i的强大对手吉利星舰7和上市了,且限时先享
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吉利星舰7和比亚迪2025款宋Pro DM-i的“世纪大战”,这场PK可不仅仅是价格战,还有空间、智能化水平及动力上的比拼,接下来让小编带你了解这两款车
NIO Day即将开幕,但蔚来已经提前扔出了一个大招。旗舰车型ET9,成为了国内首款搭载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车,划重点,这是经过工信部认证的。解释一下,就是你以前是手拧方向盘,一根柱
理想如何解决纯电动车冬天座舱冷续航短充电慢的用车痛点?听完这节课,原来问题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多了
在混动SUV市场,吉利星舰7EM-i与比亚迪宋PRO无疑是两大热门之选,各自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星舰7上市起售价9.98万。为了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加明智地在这两款
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壮大,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的吉利的星舰7和官方指导价为11.28万比亚迪的2025款宋Pro DM-i无疑是其中的热门车型。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对比,看看这
12月6日周五晚上,吉利银河星舰7正式上市,像一颗深水炸弹,激起了紧凑型SUV市场的千层浪花。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起的消息一出,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让竞争对手们纷纷侧
最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上演。吉利星舰7(限时先享指导价仅9.98万)上市后,和比亚迪宋Pro DM-i这款紧凑型SUV成为了插混竞争对手,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今天,我
在竞争激烈的10万元级别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市场中,吉利银河星舰7 EM-i的上市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同时9.98万的起售价也对比亚迪宋PRO形成了直接的挑战。面对这两款
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的吉利星舰7与官方指导价11.28万的比亚迪宋Pro DM-i,作为紧凑型SUV市场中的佼佼者,各自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今天,我们就来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