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调的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终究还是因为自己的“敢说”上了热搜。
6月30日,在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问道:上汽是否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
对此,陈虹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
在明确观点之后,陈虹还有更形象的阐述:“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干。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虹的此番言论,就像是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丢进表面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江湖,即便是层层涟漪过后也没有停止发酵的势头,在网友的一片嘲讽声中,陈虹和上汽登上了车圈的头条,至今还没有走下来的意思。
这些年,汽车的进化快的只能用瞠目结舌来形容。从传统的三大件到激光雷达、算法、芯片……
毋庸置疑,我们正在迎来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点也是汽车业内业外的广泛共识。
虽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一直在喊,但这个共识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
表面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汽车从燃油走向电动,深层次来看,是汽车从有人走向无人,这一过程软件的重要性开始高过硬件。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特斯拉毛豆3为什么敢一降再降?
就是因为特斯拉毛豆3的核心利润已经开始从硬件向软件来过渡,自动驾驶 Autopilot FSD 是特斯拉最核心的应用软件,而开启FSD则需要付费。
去年 7 月 1 号,其价格已经上涨至 8000 美元/套,国内约合64000元/套。
按照一台毛豆3三十万元的售价来算,一台车的FSD的软件利润,就占到了车价的25%左右。
要知道,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利润能达到10%就已经非常可观了。
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后,也意味着汽车制造商既有商业模式迎来颠覆。
软件,将关乎汽车制造商的未来。
对任何一个汽车制造商来说,一旦将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未来的软件利润也就荡然无存。
手机行业就是最好的例证。
之前在小米6X的发布会上,雷军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
随即荣耀总裁赵明评论说“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不超过5%,如果荣耀能达到综合净利润率5%就已经很开心了。”
也就是说一台两千块钱的手机,硬件利润不超过100块钱(不到20美元)。
而2018年,谷歌在欧盟区域出售的安卓设备,如果他们只想安装自己的移动系统,而不安装谷歌浏览器和谷歌搜索的话,将会收取授权费,并且授权费是按照一部手机来算的,最高为40美元。
造手机赚的,远远赶不上提供系统的,这就是现实,这就是软件定义手机的结果。
另一个例子,是苹果与腾讯之间关于微信文章打赏分账的扯皮。
2017年,微信推出文章打赏功能。苹果声称它可以从通过iOS设备进行的“打赏”中分账30%,因为“打赏”等同于应用内购物。
2018年,腾讯和苹果握手言和,双方同意均不从打赏分账中分账。
事情在2020年又发生变化,腾讯同意苹果对微信付费文章带来的营收分账30%。
安卓之于手机制造商,苹果IOS之于苹果,就如同华为自动驾驶之于上汽。
道理很简单,汽车制造商如果和第三方自动驾驶供应商之间,你侬我侬倒还好,一旦双方博弈,那么第三方自动驾驶供应商在技术上、生态上都死死掐住了汽车制造商的脖子。
如果是没什么体量的小厂也就认了,但上汽可是中国的汽车巨头。
——没有任何一个巨头会乐意被第三方掐住发展的“罩门”,就像华为被谷歌摆了一道之后,自己推出鸿蒙OS一样。
而这,也便是上汽拒绝华为自动驾驶的底层逻辑。
上汽为什么拒绝得如此决绝呢?因为自己有啊。
事实上,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智能驾驶系统关键技术自主研究的上汽,在自动驾驶领域持有多项专利。其已在高速及城区智能驾驶技术、智能驾驶控制器技术、V2X整车应用关键技术、高清地图技术等方面形成了深厚的积累。
2018年3月,上汽被授予国内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用牌照。而彼时,上汽已经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特定园区及城区、地下停车场等各种应用场景下智能驾驶技术研究,其整车测试累计里程超过5万公里。
日前,上汽还公布了关于自动驾驶方面的一部分专利。包括:《自动驾驶车辆的雨淋实验装置》、《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局部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等。
也就是说在自动驾驶领域,上汽自信于技术积累,未来足以应付——自己家就有,我为什么还要买?
当然,上汽并非孤独的前行者,上汽也有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
2018年3月,上汽与奥地利TTTech签署合资经营合同,以50.1比49.9股比成立合资公司,推进智能驾驶中央决策控制器集成开发,以全面提升二者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
上汽与TTTech的合作,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第一、上汽不直接参与其中,而是成立合资公司,但上汽要“主动权”;
第二、以“智能驾驶中央决策控制器集成开发”为己任,即iECU的集成开发,这是一项不仅涉及软件,硬件同样有很高要求的核心技术开发。上汽需要“软硬兼施”;
第三、TTTech身份特殊,既不是纯粹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更不是起于2015年前后的初创公司。
TTTech始于1998年,以网络起家,业务重点覆盖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以及工程机械。TTTech在汽车圈成名于与奥迪合作的“奥迪ZFAS项目”,成名作就是奥迪A8。上汽在选择合作对象时,要求彼此独立,谁也不成为谁的“依附”。
我们再来看看沉寂近3年之久的,上汽与TTTech成立的合资公司的最新情况。
去年12月,上汽与TTTech成立的“上海创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集近3年研发成果,获得了国内首张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平台ISO26262 ASILD产品认证证书。
这意味着创时科技域控制器平台产品满足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规范,是经过严格测试合规的产品。
基于此,创时科技正在尝试与国内芯片企业合作,随着多个项目的产业化落地,其正在从研发收入性企业逐渐转型为产品收入性企业。
事实上,创时科技正在兑现初创时的承诺:根据规划,创时科技将从事开发、制造和销售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的电子控制单元以及相关组件。
答案很明了,上汽控股的创时科技要参与市场竞争,而且计划由来已久。
很不巧,华为很可能将成为上汽在该领域的竞争对手。只不过,创时科技以第三方公司的名义介入,要比上汽直接参与,更有利产品推进。
陈虹所言,只针对自己,针对上汽。
当华为第八次重申不造车之后,终于给出了更真实的原因:华为的ICT业务在欧洲市场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存在,其中,德国是华为ICT业务最重要的市场,而德国的支柱产业是汽车产业,如果华为造车,就会和当地车企产生直接的竞争。
也就说,为了核心业务,华为拒绝了造车。那么,同样的逻辑移植到上汽身上,为了未来的“核心业务”,上汽拒绝华为,何错之有?
事实上,当我们在为此“喋喋不休”之际,上汽和华为的合作,其实从2018年就已经开始了。
——更何况造车涉及的领域还很多,何必拘泥于一个华为自动驾驶呢?
主管部门对辅助驾驶监管的收紧,随着强制法规的到来,更加接近靴子落地。计划在2027年实施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规”)于9月17号公开
2025年9月27日,新款瑞虎9家族正式上市,其中新款瑞虎9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15.29-20.39万元,国庆假期抢鲜价13.79-18.89万元;瑞虎9 C-DM共有3款车
2025年9月27日,五菱品牌官方宣布,旗下纯电小型SUV——缤果S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官方指导价6.68-7.98万元,置换补贴价6.38-7.68万元。作为缤果家族的
在汽车产业智能化浪潮席卷之下,新能源汽车长期占据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技术高地,“落后”“不智能”“老古董”已成为不少人对传统燃油车的固有印象。然而数据显示,2024年燃油乘用车零售
通过一系列参考设计和产品演示,Vishay将重点展示在人工智能服务器、智能座舱、车载计算平台等领域广泛的半导体与无源技术产品组合日前,威世科技宣布,公司在PCIM Asia 202
小订突破16万的尚界H5,在9月23日公布售价后,一小时大定突破1万。同台发布的问界新M7一小时大定3万,而它的定价比尚界H5高接近20万。在尚界H5正式发布前,外界最期待的地方莫
车圈偶有人事调整并不稀奇,但短时间内十几家车企在“换防”上整齐划一,这件事显然无法用常规调整来解释。有相关媒体统计发现,短短一个月内,有80后新帅扛起品牌大旗,85后副总裁开招研究
作为换代车型,全新MG4基于上汽E3纯电架构平台打造,首次搭载半固态电池、MG×OPPO智行车机互联系统,使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最大续航里程达到530km。
特斯拉丐中丐版Model Y最新配置曝光,15万买特斯拉还是国产新能源?
9月25日,长安汽车正式推出全球车型——第四代CS55PLUS,共发布4款配置,叠加现金优惠后售价7.89-9.69万元,并有多重购车礼遇。新车定位紧凑型SUV,采用全新设计的外观
就在刚刚,乘联会发布了8月全国汽车市场交付量。根据公布的榜单来看,国内汽车市场分化加剧。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吉利星愿、特斯拉Model Y、五菱宏光MINI EV,交付量均突破3万辆。而反观排行榜靠后的位置,还有9款车月销仅为1辆。
选车问答| 国庆全家出游,25万内买混动六座SUV,理想 L6 和传祺向往S9乾崑二选一?
华为在高端市场的溢价已经完全立住,涨价3万的全新问界M7,把30万以内的市场留给了M6。
近日,iCAR 超级V23正式上市,作为V23的高性能版车型,新车共推出3个配置版本,官方指导价12.28-15.48万元,全系提供401km续航、550km续航和501km续航巅
地平线HSD,一出场,技术能力就能排在市场前三?
9月27日,“人人都是旅行家”北京越野BJ30旅行家上市发布会在北京雁栖湖举行。BJ30旅行家定位为10万级超大空间轻越野SUV,共有6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9.99—13.69万元
2025年9月27日,北京越野BJ30旅行家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6款配置,官方指导价9.99-13.69万元,旅行焕新价8.39-11.89万元。作为改款车型,新车的主要变化是针对
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汽车消费市场中,不乏有很多“赚快钱”的企业,他们只顾眼前利益,对消费者、对产品毫无责任心。但是有这么一家车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将产品做到极致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突破2756.3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在这片看似被电动化浪潮席卷的土地上,仍有1200万消费者坚定地选择了燃油车。他们或许被续航焦虑所困,或许对传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