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新能源之城”日渐标签化,如何讲述新故事?

“新能源之城”日渐标签化,如何讲述新故事?

BusinessCars 2673浏览 2021-11-05 IP属地: 未知

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次成就了这些城市,而崭新的新能源标签,也让他们再一次拥抱未来。

眼前晃过一块广告牌,在夜幕斑驳的灯光下,只能零星识别到几个字,“哪里会是你的梦想之城?”

这种激励的鸡汤文字总会出现在生活的碎片里,有时我们也会把这当作偶尔的提醒,将城市融为自己梦想的一部分。

在大家还想没真正找到自己梦想之城之前,在争分夺秒的新能源汽车世界里,已然上演着“梦想之城”的大戏,各大车企背后的每一座城市,从过去谦逊低调的“隐形推手”逐渐演变为高调的向全国“广发英雄帖”,希望企业、人才、技术都向自己靠齐。

图片

突然想起多年前去黑河试驾时,听闻的一句话,“黑河市市长常年不在黑河,勤劳又忙绿的拜访着各大车企,希望他们可以来黑河做冬季测试,以提高黑河在汽车行业的知名度.......”

如果过去默默发力算是一种谦虚,那当下实打实的明面较量才算真英雄的“格斗场”。因为新能源的发展,城市的力量无疑是为这个市场构筑了一个庞大的、有持续竞争力的体系。

所以近几年上海、合肥、深圳、广州、柳州......这些耳熟能详的城市名字,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繁荣发展,得到了更多的掌声。但掌声也并不全是勇气、希望和力量,暂时的激情得到的喝彩,往往也容易以悲剧结尾。

一家企业和一座城市

在最新的各大城市GDP排行中,名列前五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抛开其他的产业经济,这五大城市中,近乎都是新能源汽车有着联系。

一座城市与企业的招商关系,往往很微妙,如同两个优质社会男女挑选对象一般,大家都喜欢找到可以旗鼓相当的那位,毕竟那样的博弈将会是一场充满智慧的资本游戏。

在上海,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组团”的智己汽车,新势力车企威马、哪吒、高合均落户上海为大本营,还有强势的特斯拉;而年轻的深圳,则是比亚迪、华为、腾讯的天下,坐拥全球第一的比亚迪,深圳该是众多城市心目中“永远的神”;而从前坐拥“花都”的广州拥有了更为年轻的小鹏汽车。

某种意义上,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次成就了这些城市,而崭新的新能源标签,也让他们再一次拥抱未来。

虽然合肥排在了各大城市GDP的21名,但丝毫不会影响其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位高权重的影响力。

在合肥,蔚来汽车的厚积薄发让合肥的GDP持续上扬,而科大讯飞、国轩高科的“左右护法”,一手智能互联,一手电池产业,合肥的这3家企业近乎“霸占”了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连至关重要的“大件”。

三者合一,成为最为稳定的三角结构,也让合肥迅速爬升为同行眼中“最具慧眼”的新能源汽车城市,领投威马汽车的D轮融资,再投零跑汽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合肥扎根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项目已经超50家。

图片

从2019年合肥正式对蔚来进行密集的调研、评估算起至今短短的3年间,合肥成功跻身GDP万亿俱乐部,这里定有蔚来的一份力。就连李斌都曾眼泛泪光的表示过,“合肥扶持蔚来真的就是一场赌,看不到前路的时候,那种力量,那种让我们团队无比坚定要做好的力量.....”。

我相信这是李斌的肺腑之言,同时也深信,这样的可遇不可求,是一家企业和一座城市最美好的协作,这一点深圳与比亚迪也是一样。

如今说到深圳,还是那个“赚钱的摇篮”,过去40年里,深圳市的GDP从1.69亿元飙升至2.77万亿元,从华为到腾讯,从比亚迪到恒驰,无论来来往往间留下多少,但他们的开始之路都选择扎根在此。

在与北上广的竞赛里,深圳最有底气的因为拥有比亚迪。

图片

对于深圳人民而言,比亚迪是融进血液里的,穿梭于城市的公交、出租、网约车几乎都是比亚迪;去过坪山的小伙伴,也一定感叹,那里就是比亚迪的王国。

在最新的数据显示中,深圳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量为44.28万辆,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12.6%,保有量和占比均位居全国第一;在私家电动汽车呈倍数增长的同时,深圳也实现了公交车、出租车全面电动化。

也因为比亚迪的普及,让深圳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及认知最为深入的城市之一;深圳连续6年新能源电动物流车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深圳运营纯电动巡游车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不光有比亚迪,深圳还有腾讯。

互相成就,互相依偎

在11月3日举办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智能出行领域环节上,腾讯着力强调了“顺应智能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趋势,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智慧交通出行一张网,实现“一图统览、一云共建,一码通行”,理由相信,这张富有智慧交通出行的网络已经在深圳布局。

而比亚迪作为一家车企,渐渐成为了这张网里的一个点甚至是一个面,他们互相成就,互相依偎,这样的城市氛围,在国内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图片

无疑,合肥和深圳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热门的城市代表。有人问,为什么它们可以如此出圈,而有些城市却只是“烟火”,归其原因还是地方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看法,能否果断出击、能否有效利用风口以及如何保持持久性。

合肥与深圳,这是两座走在平行线之上的典型,历经过辉煌、落魄、质疑,但也将在未来的时光里被重新书写。所以,哪才是真正的新能源之城?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2020全年,柳州新增新能源汽车31,918辆,汽车电动化率达9.5%,电动汽车出行率达30%;截至2020全年,柳州累计上牌新能源汽车8.29万辆;目前显示,柳州乘用车电动化率位于全国第一,柳州的充电设施有2.8万个,数量、密度超过了加油站。柳州还有12.7万平方米的停车面积,配备了10分钟充电圈,该地的新能源产业每年产值超千亿元。

可柳州新能源汽车过分单一的属性,也是其“柳州现象”无法大规模成功复制的原因之一。

图片

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和最大工业基地,柳州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广西总量的1/4。汽车产业作为柳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50%,五菱旗下的微型车更是成为柳州城区乃至全国的一道风景线,但同时、这样的单一性和特殊性,也让柳州困在自己的围城里。

“柳州现象”可以保持多久,这不可预知。

如果用销量和市占比来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可以承担得起“新能源汽车之城”的称号,想必柳州定是当之无愧,但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一条健全的生产、售后、服务系统。“柳州现象”背后虽也是对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把控的敏感度,但微型车的过分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一家车企的品牌实力。

图片

真正格斗场还没到来之时,哪怕是蔚来所处的合肥,还是比亚迪的深圳亦或是充满挑战的上海,在全新的汽车时代,除了销量之外,车企对于市场行业以及用户的理解,才是“永葆青春”的秘诀。

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新能源之城”,毕竟记忆中的城市最后都会渐渐变了模样,但从起点到终点,还有很长的时间去书写无数个故事。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BusinessCars 7480粉丝    3029作品 关注 玩味汽车,解码商业!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