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火了,连续数月月销破万,还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从零到万交付周期最短、从上市到量产交付周期最短、单月销量过万最快的汽车品牌……
即使是最近问界M7的中保研碰撞测试表现被质疑,似乎也丝毫无损问界的市场热度。
这是一出典型的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故事。
一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赛力斯,因为和华为合作推出了AITO问界系列,迅速挤入了新能源车中高端市场,销量高歌猛进,不仅打脸了许多质疑华为智选模式的人,还连带着让母公司小康股份的股价一飞冲天。小康股份更是趁热打铁,索性直接将集团更名为了赛力斯。
可是,如今的赛力斯虽然身为华为系合作造车模式的龙头,有着强大的品牌背书和向好的销量表现,却仍然难逃巨亏的命运。
净亏26亿元,卖越多亏越多
从赛力斯集团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内容中可以看到,赛力斯集团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07.07亿元,同比增长163.39%,前三季度营收231.23亿元,同比增长101.96%,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营收。但是,今年第三季度净亏9.47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净亏26.75亿元,扣非后净亏达到28.65亿元。
亏损28亿是什么概念?在A股上市的车企当中,赛力斯的亏损额仅次于北汽蓝谷,位列倒数第二。
如果与造车新势力们相比,蔚来、小鹏上半年的亏损都在40亿左右,刚刚在港股上市的零跑,上半年的亏损额也在20-30亿之间。看上去,赛力斯的亏损仍在合理范围内。
但与新势力们动辄每年投入数十亿研发成本导致的巨额亏损相比,赛力斯的总成本当中占据最大头的却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赛力斯三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赛力斯集团的销售费用一项支出就达到了30.83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7.57亿元,净增加了10.39亿元,同比增长307.27%。
再来看看赛力斯2022年半年报中透露的数据,在上半年高达14.6亿元的营销费用支出中,广宣及服务费达到了11.57亿元,占营销支出总额的79.27%,而在去年同期的这笔费用才1.79亿元,同比增速达546.1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半年的研发支出仅有5.8亿元。
也就是说,随着问界销量的走高,赛力斯的营销成本也在暴增,亏损也在逐年增加。从2019年至今,赛力斯的亏损一直在增加,2020年、2021年净亏损分别为17.29 亿元和 18.24 亿元,近三年来赛力斯已亏损超62亿。如果说,此前是销量不佳导致亏损,那么现在销量暴增亏损反而更多,就真的让人难以理解了。
一枝独秀的问界
而目前问界几乎是赛力斯销量最大的增长点。
赛力斯10月产销快报显示,10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5597辆,同比增长213.44%;其中,赛力斯汽车10月销量为12047辆,同比增长461.37%。而根据乘联会最新公布的数据,10月问界M5销量是6812辆,问界M7销量是5226辆,问界系列合计12038辆。
可以看出,目前赛力斯集团内,传统燃油车处于下滑状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60%。新能源汽车中,赛力斯汽车的销量占比又达到了70%以上,且增长最快。而赛力斯汽车当中,又无疑几乎全是靠问界贡献的销量。
不夸张的说,没有与华为合作的问界,赛力斯汽车就几乎为零。
被“掏空”的赛力斯
与华为深度绑定可以说是赛力斯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此之前,赛力斯的首款车型赛力斯SF5一度也处于一种前途未卜的状态,即使之后进入了华为的渠道,销量也没有起色。直到AITO问界的出现。
尽管华为一再声明不亲自造车,但出于要打造一个华为模式下成功的标杆,华为对问界在技术与渠道上的支持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再加上余承东本人的各种卖力吆喝,成就了问界的成功。
但与其说是赛力斯的成功,不如说这是华为的成功。如果没有了华为这个顶流救世主,赛力斯能有如今的销量吗?答案大家心知肚明。
众所周知,问界系列车型是华为从设计、核心部件、营销渠道等方面都深度参与后推出的,而赛力斯基本上只负责制造生产,事实上相当于“代工”的角色。哪怕是之后赛力斯通过公司更名的方式来宣告自身对赛力斯品牌的“主权”,但问界已经事实上“掏空”了赛力斯。
显然,华为拯救了赛力斯,赛力斯离不开华为,但华为却不止赛力斯一个合作伙伴。随着华为智选模式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开始加入。
那么,一个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掌控的企业,能够走多远呢?
写在最后:
这时候,忽然又想起了去年一度炒的火热的造车“身体灵魂论”。
我们可以理解,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中小品牌想要存活和发展,与华为合作不失为一条“捷径”。在华为的支持下,赛力斯就确实实现了快速崛起和站稳脚跟。但深陷华为智选模式下的赛力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灵魂”。
如今问界越卖越多,赛力斯的亏损反而越来越大,已是一个先兆。其实新能源造车亏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幅增加的成本不是在研发投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而是悉数花在了营销上。如果赛力斯躺在问界的成绩单上不思进取,北汽蓝谷、威马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比亚迪领衔,韩国进口车市场,中国品牌市占率已达2.5%!
2025年5月,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让其再次成为了车圈顶流,但这次不是因为性能炸裂,而是因为一场关于装饰还是功能的争论。直到近日,小米汽车的官方回应,承认碳纤维开孔设计“主要为了造型复刻”,仅附带辅助散热功能,彻底撕掉了“空气动力学”的标签。这场风波看似是营......
负债并非负担,而是战略资源;关键在于“钱花在哪里”和“如何花”。
中大型SUV又变天?海狮07DM-i标配云辇-C/天神之眼
如果把药物比作“武器”,那么载药微球就是这些“武器”的微型“运输仓”,在人体内按照预设程序,根据治疗需求精准释放药物成分。近年来,微球技术正在重塑医药治疗版图,并在精神疾病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而丽珠集团(深交所代码:000513,香港联交所代码:01513)正是这一领域的持......
【韩系动向1573】试驾起亚塔斯曼!这才是皮卡该有的样子!
4月末的上海车展让消费者的购车热情持续高涨,这不刚进入5月,别克纯电E5就“放大招”了
从L2到L3的奋力一跃!华为乾崑智驾ADS 4开启一场“AI学车”革命
5月8日,在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上,鸿蒙操作系统首次在电脑端亮相,同时华为预告了该款电脑将于5月19日发布。华为终端BG平板与PC产品线总裁朱懂东在活动上宣布,华为终端全面迈入鸿蒙时代。
2025年5月7日,宝马集团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的复杂处境。数据显示,集团总营收337.58亿欧元,同比下滑7.8%,低于市场预期的351.4亿欧元;净利润21.73亿欧元,同比暴跌26.4%,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从8.8%降至6.9......
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这也意味着,如果这个计划得到实施
前不久广汽集团发布了一季度财报,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财报显示广汽集团一季度营收196.50亿元,同比下滑7.95%;净利润亏损7.32亿元,同比暴跌159.95%,如此业绩创下近五年最差季度表现。这一数据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波动,它背后藏着广汽集团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也映射出......
2025年5月,中消协一纸报告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三大顽疾推上风口浪尖,定金退款难、车型迭代背刺老车主、补贴承诺成空。这看似是消费纠纷,实则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阵痛。车企们沉迷于月月上新、周周降价的内卷游戏,但消费者用投诉和质疑敲响了警钟,行业该慢下来,需......
理想L系列智能焕新版正式发布,辅助驾驶芯片升级,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底盘、豪华配置再升级
看全球车企财报及负债率,中国车企更稳健!
2024年净利润首次跌破10亿元创十年新低,多品牌承压转型待解。
5月22日上市交付!深蓝S09隐藏大招即将曝光!
中国车市的竞争史无前例,那么各家车企的财务状况又怎么样呢?中国车企和国际车企相比较,谁的日子更好过一些呢?
负债率高是全球车企共性特征。从 2024 年财报来看,国内外主流车企资产负债率普遍在 60% 以上,部分车企负债率超 80%。 汽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巨额投资与研发投入。放眼全球,国内外主流车企总负债处于较高水平,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总负债也越高。因此全球头部车企总负债普遍较......
蒙迪欧2.0T,6秒级的零百加速,喝92号油,在没有金融补贴的前提下,价格已经到了15.98万,而且终端实际大概14.5万左右就能拿下,现在买是不是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