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极客汽车 1659浏览 2023-02-02 IP属地: 江苏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2022 年看到最多的行业热词除了「元宇宙」之外,大概就要数「场景化」和「第三空间」了。

第三空间到底是什么?怎么定义?这些问题问向一千位从业者,怕是要得到不止一千个答案。或者说,从最开始就不存在标准答案。

丰富而又松散的硬件配置能否跟场景化划上等号?场景化会将座舱演化带向何方?

在 2022 年夏天一次面向专业用户的商业调研中,几位理想 ONE 车主的有口皆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提供了思考的突破点。而今面向家庭用户需求、将场景化做到极致的理想 L9 上,展现了一种可能性。

在春节前某个忙碌的工作日,我们有幸采访了理想汽车智能座舱团队的几位成员,想要在交流中解开自身疑惑的同时,窥见趋势演化的路径。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对场景化的理解>堆叠功能

人们对车辆作为产品和商品的期待,早就不再是驾驶这一项能够满足。另一方面,以磁带、CD、U 盘等储存介质为载体的音频娱乐功能「唯我独尊」了许多年,而后又迅速被智能手机与蓝牙连接取代。

用户对智能化要求的提升愈发明确,这点早就毋庸置疑。根据 IHS Markit 的调研结果显示,智能座舱科技配置水平已经成为排在安全配置之后,影响中国汽车用户购买决策的第二大类关键因素,重要程度已经超过动力、空间与价格等传统购车关键要素。

同时,近半数中国消费者对 VR 游戏、高清电影、K 歌软件、座椅按摩等服务表现出了明显兴趣,并愿意支付合理的价格;超过 70%的用户认可座舱智能配置的价值,认为其极大地提高了购车兴趣,其中近 20%用户则将之视为必购配置。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行业用产品说话,市场用销量说话。如何将娱乐、休憩、办公等等这些场景包装起来,向人们诠释「场景化」的具体价值,在 2022 年几乎已经成为了车企宣发的必备技能。

站在 2023 年开年的时间点回看,理想 ONE 以「奶爸神车」闻名于市井之间已经不是新鲜事。

面对 2022 年再次火出圈的理想 L9,社交网络上也有不少人认为其:车载冰箱也好、后排娱乐屏也好、小桌板也好,在豪华商务车型上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些配置出现在理想 L9 这一延续家庭用车定位的车型上,场景化什么的不过是噱头。

如此来说的话,当老板们在豪车上安享冰凉的香槟酒、被扬声器环绕着喷薄而出的交响乐仿佛带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年代,怎么没有人把场景化这个概念提出来?

长久以来,场景的需求一直存在。譬如,令绝大多数年轻父母头疼的带娃出门。

一位传统车型用户在一次采访中向我们表示,自家车里的储存和收纳空间都已经被孩子的东西占满了。对他来说,孩子在车上的「续航」决定了家庭出行的距离。这份「续航能力」,既包括了像奶粉、尿不湿、保温杯里的热水等刚需,又要由播放儿歌/有声书/动画内容来吸引注意力和消耗精力、支持安装安全座椅的 ISOFIX 接口、冷暖环境下的座椅加热/通风来保持舒适等基础元素提供。

这些并不是矫情,而是实打实存在的痛点。

汽车与出行,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家庭场景的延续。以产品设置来服务使用者这点没有改变,只不过被服务对象从企业老板与高管们,变成了家庭成员和用户自身。

靠数据说话。受访的理想智能座舱团队成员表示,根据对理想 ONE 车主群体和更多汽车用户的长期调研,理想座舱团队发现汽车用户对家庭场景的需求存在很强的延续性。进一步分析来看,被认为是全民生活水平相比以前得到了明显提高的表现。于是乎,很多诉求也延续到了家庭场景之外。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只不过这些诉求中的绝大多数,一直没有得到行业的系统性重视。

既然是面向家庭定位的品牌和车型,用户的声音当然需要被倾听和照顾。

小冰箱的存在意义,也可以不再只是为了冰凉的佳酿。理想 L9 上的冷暖两用小冰箱,既能提供冲调奶粉所需的最适宜温度,也能在酷热焦躁的夏天,以冰凉的温度将冷饮所能带来的情绪价值最大化。而副驾座椅后方的折叠小桌板,则为冲调奶粉等操作需求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折叠收纳的后舱娱乐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汽车上,隔空手势也不是第一次应用在车内交互中。而理想 L9 却是第一个把 3D ToF 手势交互应用在后舱娱乐屏上的产品。这种反传统的操作方式背后有着另一套十分务实的逻辑:

虽然理想 L9 的 6 音区识别可以精准地锁定指令发起者并迅速落实指令,但语音既不方便流媒体内容的随机挑选,更不方便播放时各种对内容的控制动作;

触控的话更不用说,在行车途中频频起身操作,且不说随着而来的效率低下和疲倦感,直觉都会告诉你这不可能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遥控器或许是个好主意。但细想下来,相对于其他车内智能设备先进的交互方式而言,实在有些愚蠢。一方面要时刻面临遗失的风险,另一方面遥控器上充斥的大量并不常用按键不但影响外设的体积,在光线经常变化和行车摇晃的环境下也并不会好用。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整套逻辑不复杂的前提下,只要通过简单的学习与合理的交互引导,各个年龄段的使用者都可以熟练掌握 3D ToF 手势操控。

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全车交互的重担都放在了驾驶者的身上。主驾位上的人不仅要负责驾驶,还要扮演全车交互的需求处理中枢的角色。如果说不上是不堪重负的话,至少也会是不堪其扰。

在理想 L9 上,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从场景出发,当然要考虑到场景中最重要的元素——人的方方面面。无论是 3D ToF 手势,还是与之融合的前后三排支持独立音区,创新性的交互手段一方面带给用户强烈的新鲜感和深刻印象,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使用门槛,让所有人都拥有熟练操作的可能性。

受访的理想智能座舱团队成员表示,考虑到儿童用户与成年人大不一样的语言习惯,「理想同学」针对儿童特有的声线、拖音、低龄化的口语表达等等特性,也做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合全车三排六独立音区的语音交互,小小乘客们的需求也能顺畅地得到满足——就像在家中一样。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理想智能座舱团队的成员们认为,如果能给小小的家庭成员们带去更多便利,实际上也是解决了父母们的痛点。

3K 分辨率的车规级 OLED 后舱娱乐屏、21 个扬声器组成的矩阵、功放最大功率为当前车内原装音响最高水平的 2160W、7.3.4 全景声音响布局、4D 沉浸式影音系统……华丽的硬件阵容为更多的场景化可能性提供了基础。不管是举着任天堂 Switch 标志性红蓝手柄跟孩子们一起在后舱娱乐屏上打游戏,还是所有人在化作 K 歌房的座舱里一起欢唱,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群体的扩展,为行业提供更多场景灵感的,还是来自用户们自己的需求。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硬件配置出现在智能座舱里,再纳入到中控、语音和手势的智能交互体系之下,算是给出了完整的答案。

「上车」只是开始,一以贯之的持续优化才是主基调。当用户有「想要更加方便地伸手够到保温箱里的冰可乐」这种要求时,理想团队还是会通过在下一个版本的 OTA 中添加语音开启保温箱的升级来尝试满足。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来自汽车座舱内的科技平权。

满足价值的对象是用户

而不是产品经理

如何在需求的规划和落地过程中「去伪存真」,如何尽可能多地为用户带来价值,是每位从业者都在努力去实现的。

我们可以从理想对于车载应用生态的态度中,窥见其中一条路径。

在体验细节打磨这方面,理想一直都是值得称道的,只要是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反对。

以车载应用的交互为例,理想车载系统中的第三方应用被以统一的交互方式,以理想标准的 UI/UX 设计语言进行重构和呈现。另一方向,在保留特色功能与资源的同时,各应用跟智能座舱也进行了深度融合,使之与可见即可说、驾驶安全管理等交互方式与规则形成完整的体验体系。这一点在内容类应用方面尤为突出。

理想团队的想法则相对简单和务实:体验更统一,极低的学习成本对所有人也更加友好。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这种效果来自「与开发者共创 App」的工作模式。摒弃了拿供应商通用方案进行适配的「随大溜」模式,理想的团队会更深入地与合作方开发者一起工作,研发根植于自家系统的版本。随后,在运营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反馈,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打磨和优化,在保持水准的基础上形成统一体验。

用一位跟理想汽车接近的朋友的玩笑话来说:体验是真的好,就是有点儿费供应商。

在冲向交付量上升曲线的过程中,理想汽车的「四步法」方法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步,明确用户是谁,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第二步,明确作为企业,自身的需求是什么;

第三步,设定具有挑战性、符合战略的目标;

第四步,定义目标的关键结果,开展工作。

随着交付总体量的不断上升,跟真实用户走得更近,意味着更加多元化和碎片化的信息,会形成压力不断给到产品团队。

落到细节上,在产品快速升级迭代的过程中,内测组的专业用户们给了团队不小的帮助。

哪怕在测试阶段车辆仪表屏上的一个字,有用户反馈他觉得太小,另一位用户觉得不太需要,这些声音在得到仔细分析之后,也会成为正式版推出前将之「拿掉」的决定性因素。

就像人类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理想汽车的组织架构中存在专门的团队进行数据分析。无论是宏观的大盘数据,还是典型场景之中的匿名数据模拟,在想法与意见的激荡中,用数据、用事实、用方法论、用需求审核流程来讨论,早就成为了理想汽车团队的底层逻辑。

流程可以学习,做法可以改进。最难学习和模仿的,是价值观。

受访的理想智能座舱团队成员表示,产品经理的思考会存在惯性,存在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断,甚至可能会包括自己的虚荣心。回到用户的视点,回到购车和用车的立场上,愿意付出成本去得到它,才会是真实有意义的用户价值。

这里面的底层逻辑其实很简单:关注带给用户的价值,而不是满足产品经理的价值。

结语

对座舱场景化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段往事:

某次我单纯地作为食客,跟开餐厅的朋友交流了当前菜单的一些缺点,譬如在美观程度和信息传递效率上,存在着明显的优化空间。两周之后再去的时候,递到手里的菜单已经是「迭代」后的全新版本了,设计精美、内容直观。

我很高兴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作为经营者的朋友也用迅速且坚定的行动力,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橙皮书 | 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在这样一个信息获取途径被不断拉平的时代,中国用户的成熟度,也早就不是一以贯之的营销手段就能够影响得了的。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建立认知、做出选择,甚至影响行业发展。

不算是娱乐、育儿,还是休憩、办公,场景一直都在,需求一直都在,从业者们的想法一直都在。而其中真正值得称道的,是勇敢实践从 0 到 1 的那群人。

更多地倾听和理解用户的诉求,让对智能化和场景化的理解而非硬件来主导体验,相信行业上下会很快意识到这其中的价值所在,然后以自己的方式践行。

与用户和企业互相成就的价值相比,「第三空间」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定义,或许也不是那么重要。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极客汽车 7.4万粉丝    848作品 关注 专注汽车智能化、人机交互、自动驾驶以及新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