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汽车市场出现了大范围的价格竞争,从特斯拉官方降价、到比亚迪推冠军版秦PLUS、再到后来湖北地区大面积降价销售出现了12万C6如此现象级的车型;中国汽车市场似乎走向了价格内卷阶段,但是谁曾想到,去年底各大车企还在宣布涨价,结果年一过各大品牌纷纷降价卖车。
其实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变动还是比较敏感的,尤其是电动普及大势所趋,极度依赖锂电池组,而各大主机厂很少有品牌独立拥有电池研发与制造的能力,就导致了动力电池定价话语权不在自家手上,再加上上游锂电池价格受到市场波动较大,再加上俄乌冲突导致锂电池成本猛涨,近一年来许多入门小型电动车要不价格飞涨,要不就停产避免亏损,电池成本成为了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一大门槛。
目前新能源车型使用的大多数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虽然两者名称不同特性也不同,但是都需要用到一种原材料——碳酸锂,因新能源车型产能提升市场扩大以及俄乌冲突等多方因素影响,碳酸锂从去年3月开始一路飙升,最高位的时候一吨碳酸锂价格高达60万元,再加上一台新能源车型一半的成本都是来自于动力电池,这就导致去年各大车企咬牙亏本卖车,实在坚持不住的也不得不涨价销售。
不过随着两大利好消息的到来,新能源车“大降价”即将来临,首先是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相比高位跌幅达50%,这意味着电池生产成本至少降低一半,一台车纯电动车型至少能节省30-40%的生产成本,留给车企降价的空间非常大,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型价格战激烈的当下,各大车企肯定会放弃利润选择增配或降价来换取市场。
其次钠电池量产在即,钠电池不依赖稀有金属“锂”,而是采用储量更加丰富成本更低的钠作为电池材料,虽然目前锂电池原料碳酸锂跌幅50%已经不到30万一吨,但是相比2020年底5万元一吨的价格也是贵了不少,而钠矿不仅价格便宜我国储量还额非常丰富,一吨仅需2000千元,相比锂电池成本肯定低不少。
虽然钠电池早年间也有厂家研究,但是始终没有广泛应用,主要原因还是钠电池能量密度低,但是钠电池的耐低温性和循环次数却非常不错,而且快充性能非常优秀,要不是锂电池之前占据了先发优势和能量密度优势,钠电池说不定早火了,但是随着锂电池价格飙升,各大电池厂以及主机厂纷纷开始重新对钠电池研发,如今钠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可以接近传统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和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相比能量密度有差距,但是凭借价格优势也能弥补。
总结:目前宁德时代的钠电池组已经处于带量产状态,比亚迪钠电池也已完成量产测试,甚至网传海鸥迟迟未上市就是等待匹配钠电池取得价格优势,总体来说钠电池未来将成为15万内新能源车型的宠儿,价格优势非常明显。结合锂电原料下跌,今年新能源市场势必迎来巨大的价格调整,“大降价”离我们不远了。(文/优视汽车 昊阳)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星愿屠榜 吉利在下一盘大棋
拨开迷雾看真相!全球车企高负债,中国车企排不上号
对于汽车行业来讲,普遍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特性,那就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看看2024年的全球车企资产负债率,福特负债率84.27%,通用汽车76.55%,大众集团68.92%。
从第一辆SU7 Ultra交付开始,有关小米碳纤维挖孔机盖的争议就没停歇过。
全球车企财报透视:数据背后的真相与启示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家庭能源系统正从“被动消费”迈向“主动创造”。便携储能全球领导者和全场景家庭绿电开创者华宝新能,日前以一场技术革命回应了这一趋势:在5月7日-9日举行的欧洲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电池及储能系统专业展——ees Europe 2025上,华宝新能正式发布......
吉利银河:安全与舒适的完美结合,驾乘体验全新升级!
海外车企有息负债占比普遍过高如丰田68%、福特66%,而比亚迪有息负债仅占5%,吉利、奇瑞也控制在20%以下。这种“无息负债主导”的模式,让中国车企更稳健避免了利息吞噬利润的陷阱。
小米汽车深夜发文道歉,回应了大家近期讨论最多的两个问题呀,一是给小米SU7 Ultra限制马力的问题,二是挖孔机盖的问题
2025年五一假期,哪吒车主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时刻。5月2日清晨,郑州何先生发现哪吒App显示“HTTP 502 Bad Gateway”错误,车辆彻底“罢工”。截至5月5日,超2000名车主在社交平台控诉:远程控车失灵、定位更新失败、甚至因钥匙锁车被迫钻后备厢逃生。一位车主......
因为家庭出行的需要,很多人都会考虑买一辆大型SUV,这样平时出去玩或者假期自驾游一家人都能坐得下。但是大型SUV车身都比较长,开起来会显得比较笨重,尤其是在一些窄路场景下,没有小车来得灵活、好开。可以说,灵活性是很多大型SUV车主最大的痛。那么,有没有空间又大,开起来又灵活的大型......
工信部公开向社会征集关于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阿维塔公开直播风洞测试,数据真实经得起验证,用实力打破质疑
大众当前面临的利润困境本质上是传统制造巨头向科技公司转型的必然成本。
车企财报大揭秘:财务背后的真相与格局分化
豪华SUV的标杆答案!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GLC诠释出行三重奏!
坐拥百万级沙发的东风日产N7,真是“换壳”某007?
比亚迪海狮07EV护航赵心童夺冠,全球销冠品牌再添星光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显示,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企,但国内外车企呈现分化趋势。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明显下降,比亚迪表现突出,半年降7个百分点至70.7%,年内有望进入6字头区间。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丰田、大众等国际巨头总负债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盲订开启!华为智驾+500Bar喷射动力超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