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押宝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究竟是什么?

押宝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究竟是什么?

电动湃 4695浏览 2023-05-25 IP属地: 上海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蔚来已经投资了一家开发核聚变技术的初创公司。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名叫Neo Fusion,将研究和开发旨在20年内将可控核聚变技术用于全球商业用途的技术。

在去年(2022年),蔚来和米哈游共同投资了核聚变能源公司“能量奇点”,该公司致力于探索核聚变的各种不同形式。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不少企业,都将目光放到了这一潜在的、新兴的能源形式上。

其中,就有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向一家名为Helion Energy的核聚变初创公司投入了3.75亿美元。

另外,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则投资了加拿大核聚变公司General Fusion;微软公司则已与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签署购电协议,将于2028年从其购买电力。

当然,作为一家汽车媒体,我们更关心的是,在有生之年,我们是否能见证可控核聚变的商用化,甚至能否开上“核动力”汽车?

说起“核”,首先进入脑海的,除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外,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就是核电站。

这里的“核”,指的就是核裂变。裂变能是重元素(如铀、钚、钍等)的原子核在分裂成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目前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控制分裂过程的技术,因此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核电站都是通过可控裂变过程产生的“裂变能”进行发电的。

优点在于少量的原料就能产生巨大的电能,对环境污染少,且不会对化石燃料产生依赖。

至于缺点,补完美剧《切尔诺贝利》后,你可能就会有更切实的了解。同时,铀、钚等资源总量也十分有限。

除了核裂变外,在宇宙中,还有种普遍存在的核反应——核聚变。

核聚变是恒星(如太阳)的能量来源。其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核,主要是氘、氚和氦-3等,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相比核裂变,核聚变有着十分重要的两大优点。首先,核聚变不会产生长寿命和高辐射的核废料,也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因此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其次,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远比“核裂变能”丰富得多。

据估算,每升海水中就含有0.03g氘。虽然这个数量听上去并不多,但通过核聚变后能提供相当于300L汽油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如果按照一辆家用车换算的话,可以让它行驶接近4000km。

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有45万亿吨氘,按照目前世界能源的消耗率换算,地球上蕴含的核聚变能可用100亿年以上。因此理论上,核聚变能可用称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如此多的行业大佬,会将视野放在“新兴能源”领域了。

实际上,可控核聚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

当时,前苏联物理学家、托卡马克之父Lev Artsimovich说过一句至理名言:

“当整个社会都需要的时候,聚变就会实现。”

虽然当时的科学家已经意识到了核聚变能带来的优势,但随即发现,要实现可控核聚变,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原子核带正电,它们之间存在很强的排斥力,要让聚变发生,原子核必须具有极高的动能才能克服排斥力,这要求燃料需要被加热至超过1亿摄氏度的高温,这个温度已经远超太阳表面。

此外,要让足够多的聚变发生,单位体积中原子核数目必须非常大,这样原子核之间才能频繁地碰撞、发生聚变。当然,让原子核长时间处于能够发生聚变的状态,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聚变能量。

因此,一个系统的核聚变性能与原子核平均动能(温度)、原子核数密度(密度)和原子核处于能够发生聚变的时间(约束时间)三者直接相关。

于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过科学家们的不屑努力,核聚变仍然没有能够达到足以商用发电的水准,甚至曾一度没有实现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的能量增益。

用中文说,就是在目前大部分的实验中,需要引发核聚变所需要的能量远大于核聚变真正产生的能量。

核聚变反应的过程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使得科学家很难预测它的状态,进而难以被约束在人类设计的牢笼中并达到聚变的条件。

目前,有两种形式被认为有潜力实现可控核聚变。其中,Lev Artsimovich设计的托卡马克约束构型被设计成了一个类似甜甜圈的形状,通过设计磁场在甜甜圈内部约束聚变等离子体,并有望在高温低密的条件下实现长时间运行。

在去年,中国托卡马克装置就实现了7000摄氏度的温度下持续放电1000秒,创造了世界纪录,仍未获得能量增益。

此外,中国、欧盟、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正着手共同见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以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科学和技术可行性。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采用的方案,通过激光点燃装有氘氚聚变燃料的球形靶丸,在靶丸表面形成高温高亚的等离子体,利用反冲击力,驱动燃料向心聚爆,压缩和加热聚变燃料等离子体至高温度高密度状态,达到聚变点火条件。

其整个过程,有些类似于汽车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火花塞点燃了油汽混合气后,产生了推动活塞往复运动的力。

在这次实验过程中,释放了3.15MJ的聚能变量,相较于注入的2.05MJ能量,首次产生了54%的净能量收益,成为了实现清洁能源的里程碑。

至于真正能够实现可控核聚变商用化,是未来30年?或是50年?可以保持期待,但总觉得还是“遥遥无期”。

恒星依靠天然的引力,可以让原子核打破核融合所需要克服的静电能量壁垒,跨越库仑势垒,也实现了近乎完美的约束。

而我们却不得不依靠外加的能量以及强大的磁场,以期在地球上并不完美地复制这一过程。

人类对恒星巨大能源的追求是值得尊重的,但这其中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也是合乎常理的。如果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呢?

那近乎无限的能量或许是存在的,只不过它被自然锁在了那扇门后面。只是除了引力这把钥匙之外,我们需要找到另一把钥匙。而那把钥匙,还没有真正被找到。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电动湃 6.4万粉丝    2023作品 关注 新能源车消费指南,续航你的美好未来!
推荐作者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