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已接近尾声,各车企也已经卯足了劲冲销量;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最新零售销量统计,“1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207.9万台,同比增长25.9%,环比增长2.3%;1-11月份累计销量达1934.5万台,同比增长5.3%。”(数据来源于乘联会)
其中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11月总销量达301378台,同比增长31.1%,份额占比11.8%,属于稳固增长表现。
奇瑞汽车11月总销量达203349台,相较2022年11月93129台的销量,同比增长118.4%,份额占比8%,奇瑞的销量增长在今年可以用“飞跃”来形容,不过这当中出口功劳可不小。
吉利汽车11月总销量达200079台同比增长37.9%,份额占比7.9%,11月销量直接超过一汽-大众的178679台。
通过公布的11月销量数据,自主品牌零售115万台,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8%。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5.3%,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2023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2%,相比于2022年同期增加4.7个百分点。
1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为66万台,同比增长23%,环比下降3%,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占18.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占15.5%,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为7.9%,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豪华车零售27万台,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22%。
据统计,11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98.9万台,同比增长37.3%,环比增长7.2%。今年1-11月累计生产数量达783.5万台,同比增长32.4%。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96.2万台,同比增长31.5%,环比增长8.2%。今年1-11月累计批发777.7万台,同比增长35.2%。11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4.1万台,同比增长39.8%,环比增长8.9%。今年以来累计零售为680.9万台,同比增长35.2%。
写在最后:
整体来看,今年国内汽车市场自主品牌产销量趋于稳定增长状态,同时在出口方面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头部自主品牌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等,市占份额都有大幅度提升;同比2022年的销量,今年1-11月的销量提升明显。反观部分合资品牌今年1-11月虽处于增长,但市占率同比2022年上升趋势并不明显,部分品牌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
够复古,够方正。一台08年的G55,原漆,整备好,车况超棒。整车真的闪闪发亮啊
银河星耀8上市在即“减配”换低入门价?
在企业的财务体检中,资产负债率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衡量经营风险,亦能体现资本运作效率。其公式简单(总负债/总资产×100%),但背后的逻辑却需结合多维视角综合判断,既要摆脱“非高即坏”的偏见,也要警惕隐性风险。
日前,多家自主车企陆续公布了自家的4月销量数据。
做了很多年的各位二手车老板,你们会签二手车销售合同么?
2025年5月7日,阿维塔科技宣布,阿维塔12 2025款焕新升舱,推出纯电和增程双动力,共6个车型版本,官方指导价为26.99-42.99万元,权益与功能配置全维升级,权益后到手价为25.99-41.99万元(限时权益自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5月31日),新增岱红内饰配色、2款......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华为与江淮联合打造的尊界S800以“陆地游艇”之姿亮相,其展台前密集的西装身影中不乏保时捷、宾利、劳斯莱斯、奔驰的高管团队。
插混好还是增程好? 不同观点激战中国皮卡消费趋势研讨沙龙
贾跃亭发视频谈FF创立11年:称遭遇不公、打压,甚至迫害
全新XC70续航突破200km,填补豪华市场空白
比亚迪“造人”加速:新能源巨头抢滩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汽车“铝换钢”逐渐成为常态,用钢材会影响车辆性能吗?
这个五一,阿维塔的公关加了几天班。一则质疑阿维塔12风阻系数造假的消息打破了假期的平静。
【中国·上海】2025年4月28日,领克汽车旗下全新旗舰力作领克900正式上市,推出1.5T Halo、1.5T Ultra、2.0T Ultra 、2.0T探索版四大配置,限时售价28.99万元至39.69万元。
2025年4月29日,中原证券(601375.SH)正式宣布,张秋云女士接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原董事长鲁智礼卸任后继续担任董事。此次人事调整标志着这家河南省最大券商的领导班子完成新老交替,未来战略方向备受市场关注。
岚图全面进入L3级智能时代,它是如何为用户安全兜底的?
2025年上海车展,智驾不再是车企宣传重点,也少了雷总这样的话题人物,车展已经回归到了认真讲产品、技术、战略的主旋律,当然除了那些强势的自主品牌以外,本届上海车展也是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分水岭之战”。
日前,我国智能扫地机器人领域领军企业石头科技(688169)对外披露了2025年一季报。
负债率高是全球车企共性特征。从2024年财报来看,国内外主流车企资产负债率普遍在60%以上,部分车企负债率超80%。
2024年净利润首次跌破10亿元创十年新低,多品牌承压转型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