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下一个春运,是开着混动车说走就走,还是坐在电动车里“历险”?

下一个春运,是开着混动车说走就走,还是坐在电动车里“历险”?

汽车K线 1.3万浏览 2024-02-23 IP属地: 北京
和以往各种长假出现“人在囧途”一样,2024年春节期间,各地自驾出行的旅客有不少都遭遇了堵车的烦恼。而在冰雪灾害来袭时,以纯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上游新闻报道,海南的多位新能源车主反映“离岛难”。由于轮渡新能源车票售罄,有的车主已经滞留多日。
2月14日,许多滞留在港口的新能源车主在网上反映说,其新能源车已经等了6天,出岛过海船票“一票难求”。

紧接着,有关部门2月15日表示,为满足小客车出岛需求,海口新海港和秀英港进一步优化船舶运能,并增售出岛船票。

图片

不过,当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迎来春运返程高峰,在渡轮的使用方面,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确实面临比燃油车更多的限制。
有海南本地的航运公司介绍说,由于担心锂电池起火,为了安全起见,每条船对新能源车出岛有装载限额。
海南航运表示,目前普通船只有5个新能源车指标,“海上万一着火,外围的少数新能源车可以推下海,避免大规模起火威胁整条船的船员安全。”

春运为电动车浇下“一盆冷水”

事实上,春节期间自驾新能源车出行的痛点,还不止这些。
作为人类规模最大的迁徙活动,春运不仅是对民航、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部门的“大考”,同时也影响着每位交通参与者的体验。

近年来,由于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上升、高速公路网络日益发达,越来越多车主选择在春节期间自驾返乡或出游。

图片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春运时间为1月26日-3月5日,共40天。据预测,40天内将有约90亿人次出游、探亲、休闲等,有望创历史新高。
其中,春运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传统营业性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客运出行人次预计约为18亿人次,其余将有80%为自驾车出行(大概有72亿人次),将创下历史新高。

72亿人次的驾车出行,对交通管理部门和车辆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图片

如果说新能源车在日常市区代步还比较如鱼得水,那么面对春运这种“地狱级”挑战,无疑就将弱点一一暴露。

首先,春运期间不仅高速公路车流量巨大,且气候寒冷、冰雪灾害易发,容易导致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大幅衰减,影响自驾出行规划。

图片

其次,在春节这样一个争分夺秒的假期,新能源车补能便捷性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与庞大的车流量相比,服务区公共充电桩数量稍显不足,“两男子排队等待两小时后,因抢夺充电桩而大打出手”之类的新闻时有发生。
此外,还有车主反映,相较市区,高速充电价格也更高。一位新能源车主告诉笔者,在安徽一服务区,高峰时电价达到2.3元/度,算下来不比燃油车省多少钱。
最后,春运期间道路交通情况复杂,影响车辆安全的因素更多,而部分地区和设施对新能源车并不友好,海南新能源车“登船”难就是一证。

笔者认为,随着自驾出行需求猛增,每位车主都应当成为保障行车安全、舒心的“第一责任人”。哪些地方适合新能源汽车?沿途充电桩够不够用?电池有没有安全隐患?会不会受到限制?这些问题都要在钻进车里前想清楚。

图片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有耐心进行上述大量查证、计算工作,经过今年春运如修罗战场一般的考验,消费者在选购新车时,大概率会倾向于选择一款更全能、更抗打的车型。

买对的车,不必是争议最大的

笔者曾与一些进过新能源车4S店,最终却放弃购买的消费者交谈,发现他们放弃下单的理由高度相似:家里没有买车位所以无法安充电桩、定时对车辆进行充电不便,以及对于冬季续航里程衰减的焦虑,担心长途旅行时被“撂在”高速公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潜在用户在选购新车时,更倾向于混动产品。他们认为,将传统内燃机与电驱动相结合,在节省更多燃料的同时,更符合他们的用车需求。
就拿这次春节假期举例,在白雪皑皑、千里冰封的哈尔滨,混动车型不会因天气寒冷而里程衰减;到了阳光炙热、花团锦簇的海南岛,车主和船东也不会动辄担心车辆自燃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市场上的混动车型已经能够轻松实现800公里,甚至是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在春运路途中,让人既没有里程焦虑,还能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

企业销量数据也能佐证这一事实。截至目前,仅丰田旗下混动车型已在全球范围累计销售2500万辆。丰田的成功,也在带动更多中国车企深度布局混合动力汽车市场。

图片

笔者认为,近年来每当长假来临时,围绕新能源车长途出行是否靠谱的争论都会出现。显而易见的是,纯电动车既不是汽车企业的唯一选项,也不是能帮用户应对复杂用车环境的唯一选择。
在等待新能源汽车进化到最终形态之前,断言混动车型会被取代仍然为时过早。对国内的汽车厂商来说,尽快实现多路径发展,才是迎接新能源市场机会与挑战的最佳方式。
而对于用户来说,认真思考自己的用车场景,理性看待企业的各种宣传营销,一定是买车做决策之前的必修课。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买对的车,不必是争议最大的”。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K线 1.3万粉丝    2422作品 关注 理性客观、独立思考,为中国汽车业建言献策。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