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近十年汽车销冠演变:从五菱宏光到Model Y,是如何变天的?

近十年汽车销冠演变:从五菱宏光到Model Y,是如何变天的?

车聚网 2997浏览 2024-03-19 IP属地: 江西

引言 | 2024年销冠又会是谁?

当看到2023年的全国销冠车型是特斯拉Model Y时,车聚君陷入了沉思,近10年来的销冠都有谁,它们又为什么能够拿下第一?本期就带大家回顾一下。

近十年汽车销冠演变:从五菱宏光到Model Y,是如何变天的?

一、2023年:特斯拉Model Y

近十年汽车销冠演变:从五菱宏光到Model Y,是如何变天的?

▲图片来源:车聚网

| 2023年销量:45.64万辆

| 热词:科技感,黑红

 

这可能是近20年来,甚至有销量排行记录以来,第一次由起售价超过20万元的车型夺得销冠。

特斯拉Model Y于2019年3月发布,2020年开始交付,当时的起售价高达48.8万元,而经历国产以及国产后的一系列降价,如今Model Y的起售价已降至25.89万元,5年时间,几乎砍半。

这是常人能看到的性价比,同时也是普通人与“豪华品牌”之间差距的缩小。

毕竟,特斯拉算是个特殊的“豪华品牌”,数年前只有Model X和Model S的特斯拉,在很多人眼中,前些年的特斯拉在国内的品牌力可能比奔驰还要高,甚至可能不输保时捷。

哪怕特斯拉此前有过不少负面新闻,但销量仍旧不愁。

只是换一个角度想,当销量最高的车从10万出头的家用车变成了20万以上的特斯拉Model Y,是当下的主力购车群体变得有钱了嘛?

二、2022年:比亚迪宋

近十年汽车销冠演变:从五菱宏光到Model Y,是如何变天的?

▲图片来源:车聚网

| 2022年销量:47.88万辆

| 热词:性价比--省油,大空间,还有性能感

比亚迪宋在2022年的夺冠或许略有些不讲武德,毕竟其它5款车型虽然有新老款同堂销售的情况,但比亚迪宋家族中的主力宋PLUS和宋Pro却是两款定位和价格都略有区别的车型,宋PLUS的定位相对更高,而且宋PLUS和宋Pro各自又细分为插电混动版和纯电动版,而在计算销量时,宋PLUS和宋Pro则统一计入了比亚迪宋家族的销量当中。

当然,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2023年宋PLUS和宋Pro的销量便分开计算了,否则2023年的销冠还会是比亚迪宋——近60万辆。

言归正传,虽然是两款车型合力夺得的销冠,但比亚迪宋算是首次当上销冠的新能源车型,而凭借宋PLUS、宋Pro这两款车型,比亚迪在2022年成功占领了15-20万元的SUV市场。

比亚迪宋能够成功,很大程度来源于比亚迪e3.0平台在“安全、高效、智能、美学”四大方面的突破,尤其是其中的插电混动版车型的升级,毕竟在当时,这个价位基本没有同类型的车型可供选择。

宋PLUS DM-i和宋Pro DM-i凭借比同级别合资车型略低一些的价格,以及相对更优的油耗表现和绿牌优势,成功开辟了15-20万元插电混动SUV市场,也助比亚迪宋家族拿下了2022年的销冠。

 

如今1年多过去,虽然宋PLUS和宋Pro在2023年的销量依然不低,但10-20万元之间的插电混动版SUV市场涌现了更多强势的竞争对手,如吉利银河L7、深蓝S7等等,纯电版的竞品则相对更多。

虽然宋PLUS和宋Pro在年后迎来了新一波的降价,宋Pro DM-i的入手门槛甚至压到了10.98万元,但在二者销量分开计算之后,能否在劲敌越来越多的2024年重新夺回销冠,还不好说。

三、2021&2020年:日产轩逸

近十年汽车销冠演变:从五菱宏光到Model Y,是如何变天的?

▲图片来源:车聚网

| 2020年销量54.09万辆,2021年销量51.32万辆;

| 热词:省油+大空间--舒适的小康家庭车

轩逸能够连续2年拿下销冠,车聚君个人认为很大原因是由于轩逸在2020年8月的换代。

换代后的车型虽然入手门槛有所提高,动力也还是比较羸弱,但整体颜值更靓,空间更大,对于当时还不存在比亚迪秦PLUS DM-i的10万级轿车市场,换代轩逸算得上是王炸般的存在,也在当时竖立起了10万级家轿的标杆。

而换代的同时,轩逸也没有抛弃老款车型,改名“经典版”同堂销售。

两代车型共同发力,新款是同级标杆,老款性价比更高,促成了轩逸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的销冠,也使得轩逸在这2年中,赢下了既往与丰田卡罗拉和大众朗逸之间的较量。

四、2018&2019年:大众朗逸

近十年汽车销冠演变:从五菱宏光到Model Y,是如何变天的?

▲图片来源:上汽大众官网

| 2018年销量505,262辆,2019年销量:505,312辆

| 热词:特供车--不会买错的小康家庭车

 

与轩逸类似,大众朗逸能拿到销冠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其在2018年5月的换代。

虽然是一款中国特供车型,但当年被称为“德原朗”的朗逸凭借相比速腾更低的售价,以及相比桑塔纳更高的颜值和空间表现,还是受到了不少家庭用户的青睐,而当时的新朗逸则更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它的这种印象。

空间不出彩,动力不出彩,内饰不出彩,油耗不出彩,哪怕价格也没有太多吸引力,但作为一款家用车,虽然朗逸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最强的,但任何一个方面也很难挑出毛病。

而作为一款相对“中庸”的车型,朗逸在2018和2019年夺得销冠,似乎也代表着那时候消费者对家庭用车的目标需求。

五、2014-2017年:五菱宏光

近十年汽车销冠演变:从五菱宏光到Model Y,是如何变天的?

▲五菱宏光官图

| 2014-2017年销量:75万、66万、65万、53万

| 热词:人民之车--便宜才是硬道理

 

终于来到7年前的销冠了——五菱宏光,而且五菱宏光不仅是2017年的销冠,再往前推数年,销冠一直是它,尤其是在2014年——75万辆,不仅达到巅峰,同时入围当年全球销量前五车型。

在很多80后、90后眼里,五菱宏光是一辆“神车”,这款车甚至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且被其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

近十年汽车销冠演变:从五菱宏光到Model Y,是如何变天的?

▲五菱宏光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

在车迷眼里,五菱宏光是媲美跑车的中置后驱布局,是一辆能漂移的“神车”,但五菱宏光能火这么多年的原因,在车聚君看来,是因为它能拉人,能拉货,能翻山越岭,而且便宜、耐用、空间利用度高、使用成本低,这似乎便是它成功的主要原因。

而当如今购车主力逐渐成为90后、00后时,主打实用的五菱宏光已经逐渐沦为了“廉价”的代名词,甚至五菱宏光所处的微面市场也在逐渐萎缩,当年的销冠如今已经登不上销量排行榜的前10位。

虽然五菱宏光这类微面车型如今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时代,但想必是当年白手起家的父辈们不可磨灭的记忆。

车聚小结

10年时间,5个冠军,车聚君得到4点心得体会,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中国的销量冠军车型完成了从微面,到家用轿车,到新能源SUV,再到豪华新能源SUV的转变,这似乎说明国内的消费在逐步升级,从5万之内的工具车,到10-15万的紧凑级家轿,再到15-20万的新能源SUV,最后到25万以上的纯电SUV,销冠的转变鲜明刻画了这一成长路径。

▎10年销冠涉及5个品牌,其中包括2款中国品牌(五菱和比亚迪)、1款日系(日产)、1款德系(大众)、1款美系(特斯拉),说明各系别轮番登场,中国市场层级丰富、足够包容与开放。

▎除了2020轩逸的销量相比2019年的朗逸有所上升,历年销冠销量均呈现持平或下滑的趋势,到2023年来到特斯拉Model Y 45.6万辆的最低值,说明市场从聚合到分散,竞争更加剧烈,单一冠军车型很难再超过50万。

▎在能源种类上,10年间销冠的变化也反应了燃油-插电-纯电的趋势,这和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相契合,同时也验证了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逐步走到了领军地位。

近十年汽车销冠演变:从五菱宏光到Model Y,是如何变天的?

▲图片来源:车聚网

结合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当前的局面似乎已经从“要我买”的局面,转变成了“我要买”。

曾经不可一世需要你加价提车的合资品牌甚至豪华品牌,都已经逐步放开了优惠,态度也从“爱买不买”渐渐转变成了近乎“求你买”的形式。

毕竟在“燃油车时代”,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有着不可逾越的差距,但在“新能源时代”,差距已经无限缩小,中国品牌甚至已经做到了领先,早在2022年,比亚迪就已经击败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最高的品牌。

近十年汽车销冠演变:从五菱宏光到Model Y,是如何变天的?

▲图片来源:车聚网

但不可否认的是,2023年的销冠仍旧是来自美国的特斯拉,这也意味着在单一车型,以及20万元以上售价的新能源车型中,中国品牌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哪怕是比亚迪。

毕竟比亚迪旗下与特斯拉Model Y价格和定位最接近的是比亚迪唐,而唐在2023年的销量为14万辆,不及Model Y的三分之一。

这说明对中国品牌来说,哪怕在新能源领域,哪怕是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中国汽车市场,仍旧道阻且长。

那么2024年的销冠,大家看好谁呢?

 
相关推荐
车聚网 9789粉丝    1194作品 关注 网聚汽车人的力量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