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价格战“伤人害己”,北京车展再迎高潮,低配车到底能买吗?

价格战“伤人害己”,北京车展再迎高潮,低配车到底能买吗?

买车家 497浏览 2024-04-21 IP属地: 天津

北京车展还没开幕,但2024年的北京车展,距离4年前疫情时代的上一届时,车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犹记当年新款宝马5系和奔驰E级相爱相杀,油车还占据着绝对C位,新势力靠着观众对智能电车的新鲜感,也能跻身一席席位。更多的自主品牌还在转型新能源的步伐中犹豫不决,当时的比亚迪也并没有借着政策的优势,凭借P1+P3插混架构一飞冲天。那个时候的车市还是我们记忆中的样子,虽然不乏暗流涌动,但总体还是在一片和谐中,井然有序竞争。

而当下的车市,新能源企业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为了把车卖出去,车企们已经从宫斗剧,降级到了幼儿园里小朋友互喷口水的场景。CEO对骂,打不过就叫家长,明里暗里互泼脏水,动不动语出惊人,说出一些让行业略感突兀的话。戏确实有点过了,但可以理解的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 这些都是被卖车逼的。

价格战“伤人害己”,北京车展再迎高潮,低配车到底能买吗?


尽管北京车展还没有正式开幕,但可预见的景象是,车展上的新车发布,将继续以价格战为主旋律。消费者喜闻乐见了,这几年车越来越便宜,但这里我想说的是,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实现降本的车企,只是行业尖尖的少数。

讲个小故事,今年初,楼下的快餐店开启了为时一个月的买一送一的活动。吃饭的人是变多了,但每次排老半天队,不是配料缺了,就是一些口味没了,体验上相比原价肯定是“偷工减料”了不少,但考虑到性价比,还是划算不少,所以大家也没有太多的抱怨。

这是典型的消费降级趋势的场景。“降价”同时“减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应对市场的主要方式之一,餐饮业如此,汽车行业更是如此。应对价格战,多数车企选择的是用缩水进行应对,包括明面的,也包括背面的。换言之,你花更少的钱买到的车,它可能真的就只值那个价。

车企降价减配的玩法也是五花八门。明面上的一个新趋势是,推出低价低配版新款车型。

例如小鹏G6 PLUS版本,限时价格降到17.99万元,但付出的代价是音响系统砍掉了10个扬声器,主驾驶腰部支撑,以及前排座椅通风。

价格战“伤人害己”,北京车展再迎高潮,低配车到底能买吗?


秦PLUS荣耀版DM-i 55km领先型,指导价7.89万元 ,作为今年新推出的入门级车型,配置与中配版本就存在一定差距,比如阉割了后视镜电动折叠以及车载KTV等。

价格战“伤人害己”,北京车展再迎高潮,低配车到底能买吗?


去年理想发布的L9低配版本,售价42.98万,比45.98万元的L9 MAX版本便宜了三万。两者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低配版取消了激光雷达,以及高算力的英伟达芯片,转而搭载1颗地平线征程5,算力128TOPS。虽然两个版本相差三万块,减低点配置是情理之中,但这年头一辆40万的智能新能源车没有激光雷达,是不是转念一想觉得哪里不对劲?

价格战“伤人害己”,北京车展再迎高潮,低配车到底能买吗?


管中窥豹,当车企们明面上都在绞尽脑汁的降价减配,可以想象背地里市场竞争之艰难可能几倍之前者。

还是拿理想汽车举例,在前期的宣传中,理想可是一直声称是“宁王”的好朋友,但不少买到2024款L系列的车主查实却发现,大部分人提到的车用的都是欣旺达的电池。理想对此的答复是只有顶配的Ultra版会采用宁德时代电池,,其余版本皆为欣旺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理想说的是混装,但大多数都是欣旺达电池,毕竟买顶配的是极少数。这里面我觉得不排除有消费者自己对信息抓取认知的问题,但也不能规避官方在销售过程中的信息同步问题。不管怎么说,这个事情的得利者是理想,节约了成本。

价格战“伤人害己”,北京车展再迎高潮,低配车到底能买吗?


另外,理想还被曝出40多万的L9,还在用蜂巢能源的12000rpm的低转速电机,而目前行业主流基本已搭载16000rpm最高转速的电机。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基本上只有10万级别的车还在用跟理想类似的电机配置。

价格战“伤人害己”,北京车展再迎高潮,低配车到底能买吗?


当然,我可以理解买理想汽车的用户,可能多数并不在乎机械素质。但如果明明用的是铸铁,却把表面涂成了铝合金的样子,CEO还要强辩“没人规定铸铁必须用黑漆涂层”,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反应这家企业的造车逻辑的,就是只要看得见的地方,哪怕材料不高级 ,也要伪装成高端的感觉,看不见的地方,那操作空间可就更多了。

这两年中国车市真的很有意思:虽竞争惨烈,但新能源销量一路飘红。根据乘联会最新公布的一期数据显示,2024年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82万辆,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84%,这放眼整个汽车史都算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可怕增速。

但销量仰头向上的同时,新能源车企却是亏损的重灾区。也就是说,新能源车卖的越好,行业的亏损面越大。去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不到5%,低于整个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而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的单车利润,同比更是直接暴跌超过三成。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揭掉了新能源车“假性繁荣”的遮羞布。

一些传统车企还有生产制造稳定的油车兜底,总销量上升的情况下一般都有盈余。但那些即便喊着月销破万辆的新造车品牌,目前看,除了特别会偷成本的理想汽车外,其它全员都处于亏损之中。当前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不再是热钱满天飞的香饽饽,无法开源融到新钱,那么一边硬着头皮降价,一边挑三拣四的“减配”,俨然成了车企们节流的具体落地操作。

价格战打的越猛烈,减配只能越猖狂。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买车家 33.6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买车家CarBuyer是专业的汽车评测和导购媒体。
推荐作者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