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宝马X1测评:给一台纯家用SUV注入宝马的灵魂,结果会如何?

宝马X1测评:给一台纯家用SUV注入宝马的灵魂,结果会如何?

驾仕派 29浏览 2024-05-15 IP属地: 四川

我对X1的记忆,最早来自于初代的E84,当时试完之后十分感慨:活脱脱就是一台升高底盘的E90啊!原来SUV还可以这么造。可惜,这样的高光只维持了一代车型,此后就切换成UKL平台了。如今看到这台第三代的U12,颇有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褪去“蓝天白云”的“直六后驱五比五”光环,如今的它,就是一台简单而纯粹的前驱家用SUV。

不过,“光环”褪去之后,多余的品牌溢价也一并被褪去了,如今的X1,一些地方的裸车价已经可以做到18万不到的水平了,这台2.0T的sDrive25Li如今落地也不过20-22万左右,至少和曾经的合资SUV水平基本看齐了。想到这里,打量它的眼光也摆正了几分。

01

设计主流中透露清流

从第一代的E84,到正式前驱化的F49,再到如今的U12,X1的外观从运动型休旅造型的“离经叛道”,如今越发走向主流,虽然有着越来越抢眼的“大鼻孔”,但是整体造型也已经“泯然众人矣”。

好在以一台传统家用车的眼光来看,U12相比F49还是改观了不少的,虽然整体比例基本没什么变化,但是新的造型棱角分明,更加方正,也显得更有力量感了,加上面积更大的头灯、更立体化的尾灯,气质上精神了不少。

座舱的设计也换上了宝马家族化的连屏造型,依然是维持中控台略微偏向驾驶者的设计,并没有为了单纯的美观而牺牲所有。宽大的方向盘,搭配粗壮的环身、三幅式的造型,视觉上的运动感营造也是宝马非常管用的手法了。

中控台的工艺相比以往的宝马也有了不小改进,首先高亮材质的面积增大,而且运用更加娴熟,档次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其次装配工艺也有了改善,用手按压上方的搪塑部分和中控屏背后,可以明显感觉到结构扎实了不少。只是中间的钢琴烤漆面板的部分还是会有一点细微的“吱吱”声,看来宝马还是得再下点功夫。

人机方面的设计,这辆X1展现出了很扎实的基本功。哪怕把座椅调到最低的位置,坐姿也不会显得太高,更接近于设定偏高的轿车的水准,而且此时依然能看见前方的机舱盖,后视镜里的尾部视野也很充裕,这在当下新车造型越发浮夸、功能实用性却被轻视的风潮里实属一股清流了。

宝马甚至在这台X1上玩了一些小心思,比如手机无线充电的位置直接被做成了大角度的倾斜造型,很难说这不是为了方便国内的用户开车的时候刷手机看微信。为了避免行驶的时候手机被颠出来,它甚至很贴心地给充电的位置安装了一个手机夹子。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国内长轴版车型独有的做法,直到查了一下海外版U11的官图,才发现也是这样的。不得不说宝马似乎有点学“精”了。然而,它或许忘了,国内绝大部分人都是直接买个手机支架,明目张胆地把手机架在中控屏边上的。

前排座椅的内部填充十分厚实,甚至有点偏硬,而且两侧的侧翼很长,开车的时候甚至能把手臂挨在上面,如此能把人包裹得严严实实,堪比所谓的运动性座椅,只是没有座椅通风的话,大夏天怕是得把人闷出一身汗。

后排座椅坐上去更是“硬邦邦”的,好在支撑性很不错,不会让人坐久了腰酸背痛,坐垫也经过了加长、角度更合理,不再是上一代F49那样的“小板凳”了。后排依然维持了巨大的空间,以我1米74的身高,调好前排后的后排腿部空间轻松超过三拳。

变成前驱之后,尾厢的容积表面上变化不大,然而540L的常规容量已经非常充裕了,而且四周平直,利用率很高。更重要的是,掀起盖板之后,下方还有一块非常可观的隐藏空间。当然,这是通过去掉备胎换回来的,但是如今20万以上的新车型,很多都已经没有备胎了。

02

交互/车机槽点颇多

而座舱里的绝大部分槽点,都在与系统的功能交互细节上。

首先是方向盘左边的巡航操作区,由于X1全系都只标配了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居中都要选装,所以这里只有巡航开关、车速调节和切换限速模式的按键,连车距调节和跟车功能都没有,要知道连如今连10万左右的国产车都能标配L2级别的巡航功能了。

右边的多媒体操作区,调节音量大小竟然不是使用滚轮,而是滚轮上方的“+/-”按键,滚轮却被用来切歌了,我很好奇这种反直觉的设计是怎么想出来的……

仪表的三种界面风格略显多余,不过支持VIEW界面的切换这一点真的很有必要,诸如常用的里程/油耗、导航、多媒体、驾驶辅助信息显示,都能在仪表上实现,虽然界面色彩元素很多,不过胜在屏幕分辨率高、车速和挡位等关键信息的字体也足够大,画面的位置也不会轻易被方向盘遮挡,而且对反光的控制做得比我见过的很多车要好。

有了电子挡杆之后,副中控台下方的部分可以“清理”出非常宽大的储物空间。有趣的是,即便如此,这个副中控台却依然被保留了下来,即便是“大鸡腿”已经缩水成了一个小小的拨杆,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实体键:双闪灯、启停键、电子手刹、AUTOHOLD、驾驶模式、驾驶功能设置、泊车影像(是的,也没有自动泊车)、以及多媒体的切歌/音量的实体按键。

不知道宝马是不想过于激进直接干掉副中控台,还是觉得这些功能的确有便捷盲操的必要性。我个人倒是非常喜欢的。只是,光保留按键、没了“大鸡腿”显得有点鸡肋。

而且,按键的逻辑也让人很不适应。譬如,点击“MY MODES”只能直接进入驾驶模式的主界面,此后再按反而是退出界面,而不能通过连续点击来直接切换驾驶模式,想换驾驶模式,只能点中控屏。

没了以往iDrive的大旋钮,按键的逻辑也没适配好的话,操作就失去了连续性。其实方向盘上就已经有的多媒体控件,在这里再出现一次,我觉得是有点多余的,如果是为了副驾操作方便,那还不如把这批按键挪到中控屏下方。

车机的槽点自然就更多了,无论是HMI还是性能上都很不完善。首先响应按键的速度偏慢,中控屏左侧的触控键识别率更是差;其次车机里系统默认的功能,分类方式几乎看不懂,而且全被打散成了独立的APP,图标使用的不是扁平化的风格,大部分底色一致,面积又很小,导致识别起来很难,影响行车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

又譬如空调的调节界面,软按键的个头很小,又没有类似新势力的车机系统中五花八门的快捷操作方式匹配,可用性非常一般。

语音的表现更拉胯,没有语音连续对话能力,唤醒、响应的反应也慢半拍,储存的语料也不足,哪怕是简单的空调调节功能,稍微换个说法系统就无法理解了。

03

宝马“门面”不能丢

在静态上磨了那么久,是时候点火了。

按下启动开关,发动机的动作竟然出奇地轻柔,传入车厢的震动很轻微,48V系统起到的效果还算是挺显著的,只是发动机的噪音有点大。

以节能模式轻给油门起步,低速下的线性度标定得挺不错,小开度下的动力响应速度让人满意,在市区和国道上的感觉可谓丝滑,不过超过50%油门之后,升挡就不是很积极了,只有一脚到底触发超程开关之后,才会迅速降挡拉转速压榨动力,甚至有点不像一台204马力的发动机。

切入运动模式之后就性情大变了,基本上油门踩过30%之后,不到半秒高转的嘶吼声就伴随着顿挫直扑而来,推背感还算让人满意。显然,这具B48与7速双离合的搭配,没有和看家的采埃孚8AT来得那么默契,但是放在同级燃油车里也能算是上乘水平的,而且日常状态下,节能模式就够用了。

底盘更是宝马的门面,决不能丢,放在X1上也不例外。

转向的阻尼均匀柔和,而且低速下打起来很轻便,虚位也控制得不错,虽然有点电子味,对路面的感知略有欠缺,但是随角度的增益变化做得很均匀,切换成运动模式之后大角度下的阻尼加重会更明显。不过,方向盘的转向比,从左到右打满也要三圈左右,整体还是比较偏向家用化的风格。

悬架是明显偏硬的,而且缺乏了一点韧性,面对路面带来的冲击会显得更直接一些。但是对于振动的回弹处理非常干净利落,在保留了很强的路面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有很好的滤震性能,哪怕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减速带,用将近60km/h的车都能轻描淡写地压过去,除了灌入身体里的“蹦蹦”两声之外就再也没啥起伏了。

更强悍的是支撑性也很棒,甚至在山路里快跑起来能做到指哪打哪的程度,车头轻巧、车身跟随性强,过弯犹如切黄油一般自在,在X1上还能保留这样的感觉实在难得。

04

驾仕总结

宝马在这台X1上还是非常尽职尽责地做好了自己。一台纯家用的前驱SUV,既有出色的空间实用性,还能取悦主驾,这对于很多同级车来说都是很难做到的。而且,作为一台豪华品牌的入门车型,比起已至暮年的GLB和奥迪Q3,X1显然要靠谱不少,20万左右的价格也能兼顾门面和实在。

只不过,它也仅仅是做到了它自己的良好水平而已。如果让我在同级里找一台能兼顾好开和空间实用性的车,它如今也已经不是独一家了,光是领克01/08就能让它头疼不已。

作为一台单纯的紧凑型SUV,X1既实在又富有特色。然而作为一台宝马,蓝天白云标给它施加的压力似乎有点太大了。如果未来没了燃油动力,只剩下纯电的iX1,宝马还敢在前驱市场混饭吃吗?

(END)

 
相关推荐
驾仕派 26.8万粉丝    9124作品 关注 有趣、有用、有品。中国汽车行业坚持原创传播的代表。
推荐作者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