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年免息政策救了特斯拉。
2024年4月,特斯拉启动大规模降价后,销量依旧下滑,当月特斯拉在华销量约为3.14万辆,同比大幅下滑21.4%。而随着5月特斯拉推出“五年0息”优惠政策,当月特斯拉在华销量回升至5.5万辆,同比增长29.9%;全年销量超65.7万辆,同比增长8.8%,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可以说,五年免息政策对特斯拉销量的影响积极且及时。
因为从购车的角度来看,五年免息确实让买车便宜了不少,这直接有效刺激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也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消费者购车时经济上的顾虑。
以指导价23.19万元的Model 3基础车型为例,五年免息的最低首付为7.99万元(贷款15.2万元),月供只有250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天约100元的日供就能提车。如果按照5%的年化利率计算,每年可节省7600元利息,5年总共3.8万元。
当特斯拉率先提出五年免息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后,这枚“金融核弹”开始引发了多米诺效应。一时间,包括小鹏、蔚来、极氪、智己等品牌火速跟进,它们开启了包括“0首付+0利息”“60期零利率”等变相的五年免息政策。
这场由特斯拉发起的金融化价格战,正在将中国车市拖入前所未有的博弈当中。随着入局的车企越来越多,五年免息成了新一轮价格战的入场券--没有五年免息,都不好意思打价格战。
时间来到春节后,2月5日,特斯拉再度宣布推出新政策,即购买Model 3全系车型,不仅可享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还能享受五年免息政策。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特斯拉保险补贴首次覆盖Model 3全系车型,包括高性能版。
同样是这一天,小鹏汽车宣布推出行业首个“五年0利息0首付”购车优惠政策。此次免息购车政策覆盖小鹏X9、小鹏G9、小鹏P7i及小鹏G6。其中,小鹏X9作为行业首款推出0首付+五年免息政策的车型,贴息金额最高达5.7万元。
而在更早的2月1日,蔚来早已经推出五年免息的限时金融优惠政策。具体看来,今年2月,消费者支付定金购买蔚来相关车型,即可享五年免息的金融方案,首付仅需20%,手续费全免,同时还能额外享受多重购车优惠,如1万元选装基金、5年NOP +权等,老用户购车还可叠加5000至10000元的复购优惠。
据杭州蔚来汽车交付运营负责人介绍,活动推出以来,被五年免息政策吸引来看车、买车的人多了不少,客户进店量提高了10%以上。
除了新能源品牌,传统车企也来凑了五年免息的热闹。
广汽丰田在年后首个工作日发布“一口价”活动。具体为,即日起至3月31日,旗下车型锋兰达、威兰达“一口价”分别为8.98万元起、12.98万元起,最高直降4.4万元,并且限时期内购车可享“0首付、0利息”、“三大核心零部件终身质保”等政策。
至于最近推出五年免息的,则是智己汽车。2月26日,新款智己LS6迎来上市。智己在这款车上限时推出“5年0息大额贷”金融方案,也算是去年12月宣布针对LS6和L6两款车型推出为期一个月的五年免息活动的延续。
众所周知,近年来车市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在价格战初期,车企主要通过降价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或多或少对品牌形象和利润造成损害。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当下的价格战,早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价格竞争,而是正逐步迈向更深层次的竞争。车企开始探索更加多样化的优惠方式,金融政策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车企的加入,这意味着,今年的汽车市场除了价格竞争和智驾竞争外,在金融领域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一场“金融战”似乎已经悄然打响。
这种竞争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我们已经看到,对车企带来的促销作用我们同样已经见识到了,但它会对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和业态产生何种影响,则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当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出现转变,当金融产品愈发多样化,免息分期付款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许多人在购买大件商品时,都会选择这种分期付款的方式,以减轻一次性支付的经济压力,这无可厚非。但我们依然需要警惕车企将免息分期当作营销噱头的现象。
虽然车企们热情跟进五年免息政策,但为了保持竞争力,有些车企卡BUG般要么只针对旗下一两款车型免息,要么包含限制条件甚至有的已经玩起了捆绑消费。这背后既有资金压力,也有企业多品牌之间的定位权衡。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市场终端的反噬。
另外,别以为提供五年免息的车企就亏了。主机厂利用金融公司贴息可以在销售环节获得丰厚的利润,利润率堪比卖奢侈品。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25家汽金公司,它们由整车企设立或参股,所有公司利润皆为正。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净利润率超过40%的汽金公司有10家,三家车企旗下金融公司净利润率超过50%。作为参考,2023年奢侈品巨头LVMH的净利润率为17.6%。
同时,当五年免息进入白热化竞争,以特斯拉为代表具备动态定价机制的车企将无所畏惧。
据悉,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库存周期压缩至45天,使得特斯拉能根据订单实时调整金融政策。于是,我们看到了特斯拉将库存车辆的免息期限从3年(36期)延长至5年,直接导致销量陡升。当不断有消费者7.99万元开走Model Y时,特斯拉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这种以天为单位的金融战,也让传统车企的季度性促销策略彻底失效。
在特斯拉的倒逼下,2024年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达58.2%。看似繁荣的数据背后,是车企被迫参与这场游戏时囚徒般的困境--不参与就会陷入竞争弱势,但参与了就会被牵着鼻子走。
其中尤其会掉落成本倒挂的陷阱。这会让合资品牌本就不高的单车毛利率雪上加霜。部分品牌为了保证利润,不得不考虑通过强制装潢、捆绑保险才能勉强回正。这种行为小则影响消费者的购车用车体验,大则影响品牌形象。
合资品牌遭殃,新能源品牌也好不到哪里去。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新势力品牌平均融资成本为3.47%,却要承担0%利率的贷款补贴,相当于每卖一辆车亏损不少金额的金融利差。
更危险的信号来自下沉市场。此前有媒体曝光,某品牌的4S店相关车型的五年分期方案将月供压至几百元,但强制捆绑的GPS服务费、续保押金等隐性成本,使实际购车成本甚至高出指导价不少,这种捆绑销售的销售策略,正在透支三四线市场的消费潜力。
好在,和上述品牌的饮鸩止渴的策略不同的是,很多头部企业在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混战时,已经开始构建新防线。
如特斯拉将汽车金融与保险、充电、储能业务打包形成闭环,用生态收益对冲利息损失;比亚迪通过全产业链自研,将五年免息成本消化在刀片电池的成本优势中;华为则通过ADS 智能驾驶系统创造价值,使问界系列车型在无金融补贴情况下仍保持很高的成交价......它们正在凭借自身独特的差异化优势,来抵抗这场汽车行业的“金融风暴”。
若干年后,回顾这场没有硝烟的金融化的价格战,或许真正的胜者并不是最会玩资本游戏和文字游戏的企业,而是那些能在五年免息的狂欢中保持清醒,持续锻造技术护城河的企业。
毕竟,当潮水退去,唯有产品价值的真金不怕火炼。
零跑C10:15万台交付,刷新品牌新纪录
在智能汽车飞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车辆的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凭借其自主研发的“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不仅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更以实实在在的销量数据,展现出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强大实力。
东风退市“让路” ,岚图登陆港股“靠华为”?
比亚迪敢为L4级智能泊车安全兜底,才是对技术与实力最好的证明
解锁出行新可能,余承东新疆测试新款智界R7
呼伦贝尔三天深度体验,林肯这两款车藏着太多惊喜
方程豹钛3|开了600km后,我知道它为啥卖这么好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功不可没。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竞争中,中国车企正以强劲的势头,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迭代进化与创新跃升,书写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中国篇章。
【E汽车】星海V9越享系列正式上市,补贴后14.99万元起
岚图汽车逆袭,央企新能源品牌第一股+接近盈利!
8月22日,岚图汽车携手央视新闻《顶级实验室》,通过线上直播形式正式发布了岚海智混技术。
全域800V+大电池+全温域5C超充 岚图发布重磅技术
8月22日,岚图汽车正式发布全新“岚海智能超混技术”,以“全球首发、发布即量产”的姿态,进军混动市场。该技术致力于让99%的出行场景实现纯电驱动,充电速度可比加油,长途驾驶也无须担忧续航。
总有人说“小车就是凑活”——通勤挤得膝盖顶方向盘,露营装不下帐篷睡袋,胡同停车得来回倒三五把……直到极狐T1带着6.88万起的预售价来,才发现:A0级小车,原来能把“凑活”过成“讲究”。
对于大多数2.5吨以下的乘用车来说,2.9bar的冷态胎压高不高,抬杠没用,亲自对比试试就知道,那些以轮胎型号为由的,问问卖轮胎的,这款轮胎能不能装其他车型就知道了
上汽通用五菱第800万辆MPV下线,星光730全球车来了!
超百万用户选择天神之眼
8月19日,广汽集团在番禺总部举行广汽星源增程技术暨昊铂HL增程版上市发布会,正式推出全新增程技术——“星源增程”,以超高效、超澎湃、超静谧三大核心突破,终结用户亏电感,开创增程体验新时代。这是今年广汽集团继“星灵智行”智能科技品牌、“星灵安全守护体系”、“星灵AI全景图”之后,......
比亚迪包揽三榜第一,中国车企集体改写新能源技术竞争格局
新能源决赛圈冲刺!小鹏跑出 “王炸”Q2,能稳住优势碾压对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