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发布了一项令全球瞩目的重大消息:其即将推出的下一代电动汽车将具备前所未有的充电速度,能够接受高达1000千瓦的充电功率。这一数字令人瞠目结舌,相当于普通特斯拉汽车充电功率的四倍之多。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新型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仅需短短五分钟,而续航里程却能轻松达到250英里。这一突破性进展无疑在汽车行业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然而,在一片惊叹声中,梅赛德斯-奔驰高功率充电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科内利亚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本周接受InsideEVs Plugged-In Podcast采访时表示,尽管比亚迪的这一成就令人钦佩,但五分钟的充电时间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了。科内利亚认为,虽然整个行业都会被这一突破所激励,但速度的提升并不总是意味着更好的用户体验。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主流电动汽车在配备足够大功率的直流快速充电站进行充电时,通常需要15到40分钟的时间,而这已经足够为车辆提供在公路上行驶几百英里的电量。科内利亚指出,尽管开发更快充电技术的汽车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但实际上,这个行业已经非常接近于找到最佳的充电平衡点。
“我们需要在五分钟内充满电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科内利亚在采访中说道,“因为实际上,加满一个油箱的平均停留时间大约是10到12分钟。所以,这实际上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数字。”他的这一观点无疑引人深思。
科内利亚进一步解释道,人们对充电时间的看法存在一定的误区。问题并不在于始终追求尽可能快的充电速度,而是要让充电时间与人们的停车或活动时间相匹配。毕竟,电动汽车的一大优势在于,无论停车时间是5分钟还是5小时,它们都可以插上电源进行充电。
他举了几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比如,对于家庭车库而言,1000千瓦的充电功率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车主无论如何都会在那里停车几个小时。再比如,当车主去电影院时,他们仍然不需要如此高的充电功率,只需要能够满足两小时停留时间的充电量就足够了。即便是去咖啡店,虽然可能希望充电速度更快一些,但进出咖啡店的时间通常也需要15分钟左右。
“因此,就五分钟充电而言,它只有在有限数量的用例中才真正有意义,”科内利亚总结道。
当然,梅赛德斯-奔驰高功率充电系统依然致力于让充电站变得更加快速和便捷。该公司已经部署了400千瓦的充电桩,几乎可以为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所有电动汽车提供充足的电力。此外,正如科内利亚在采访中所强调的,梅赛德斯-奔驰非常注重将充电器放置在司机在汽车充电期间可以进行其他活动的场所。为此,该公司与星巴克、超大型加油站连锁店Buc-ee's等知名零售商签订了合作协议,以确保车主在充电时也能享受便利的生活服务。
尽管对五分钟充电的实际应用持保留态度,科内利亚依然肯定了比亚迪这一声明的重要意义。他表示:“这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向公众传递这样的信息:在理论上和某些特定用例中,充电确实可以以如此高的输出和速度提供电力。然而,这并不是主要的用例。”
科内利亚的这番言论不仅为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比亚迪的突破性成就固然令人振奋,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找到充电速度与用户体验的最佳平衡点,依然是摆在所有汽车制造商面前的重要课题。
Momenta为何被收车企青睐?
汽车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电商消灭的不仅是批发零售业,野蛮生长将毁掉含汽车业的所有行业
马斯克豪赌AI,Grok4是神级副驾还是数据黑洞?
上汽造“最便宜的华为车”,尚界能否扛起月销3万辆的期待?
点火启动,动力瞬间响应,这样的驾驶体验离不开一颗“聪明”的汽车心脏——汽车蓄电池。近日,DF蓄电池常德旗舰店盛大开业,再次为车主带来高性能、长寿命、环保节能的启停技术新选择!
上汽通用启动至境轿车项目,打响高端新能源进攻战#上汽通用全面转入“进攻战”#老牌车企出手就是王炸#至境开启别克在华新篇章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此......
国产汽车为何热衷于创立新品牌,这些品牌存在哪些风险?
比亚迪势不可挡!2025年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深度融合华为、OPPO、荣耀、小米、vivo等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品牌生态,打造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出行体验。
2026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由定制改装、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房车露营、汽车文化6大主题组成,全景展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是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集合整车发布、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
实测阿维塔11 样样拉满!30万级豪华电动 天花板!
放眼国内的豪华品牌,德系三强BBA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三个品牌均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其中主打运动化的宝马一直是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不过在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遭遇了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在当下豪华品牌车型市场,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车关注的“基础项”。众多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寻求的路径不同。有自研的,有跟华为“一揽子”合作,也有与专门智能驾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也造成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三分天下”。
零跑的成功法则:用慢哲学跑赢新势力生死赛
新能源内卷下的牺牲品?两款紧凑型SUV销量下滑
近日,视觉中国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告,表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夏视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象视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战略投资者引入。此举是为了加快公司在AI方面的布局,促进公司“AI智能+内容数据+应用场景”战略规划的协同发展。
几张外观图就引爆车圈?或许你们没有真的读懂尚界H5!
再添8台!安徽第三批氢能环卫车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