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产业从“马力时代”跨入“算力时代”,传统豪华车企的转型路径愈发清晰。2026年,宝马新世代车型将带着两大科技巨头的基因,驶入中国市场。
3月17日牵手华为终端完善鸿蒙生态互联,到随后联手阿里巴巴制定一系列智能化战略合作落地,揭示了宝马对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的全新理解:与其单打独斗,不如借力顶尖科技企业,在智能化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3月25日,宝马集团宣布在中国启动360度全链AI战略。3月26日,宝马加速推进AI在技术研发和产品端应用,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战略合作,推动AI大语言模型“上车”。
3月26日,2025宝马中国创新日在宝马北京研发中心举行。BMW中国团队展示了“新世代”智能座舱、智能驾控和AI融合的跨越式进化,以及聚焦核心优势、同频中国科技力量的创新策略。
这场横跨操作系统与人工智能的“双线战役”,不仅关乎宝马能否守住豪华品牌护城河,更将重塑智能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分工模式。
在特斯拉以垂直整合模式定义智能汽车,新势力车企押注全栈自研的背景下,宝马选择了一条更具战略弹性的路径——通过与头部科技企业深度绑定,快速补齐软件能力短板。华为的鸿蒙系统与阿里的通义大模型,分别代表着智能座舱交互体验与AI决策能力的巅峰水准。宝马新世代车型将前者应用于车机互联与数字钥匙,后者则驱动智能语音助手与个性化服务,这种“模块化技术采购”策略,使其能以最小时间成本集成最先进技术。
对比奔驰与英伟达、奥迪与腾讯的合作,宝马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技术主导权的让渡程度。华为提供的不只是鸿蒙操作系统,更是打通手机、车机、家居的完整生态;阿里输出的不仅是AI算法,更是基于电商、导航、娱乐数据的场景化服务能力。这种深度协同意味着宝马愿意将部分“灵魂”交给合作伙伴,换取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车载智能系统的期待值年均增长37%,而传统车企的软件迭代周期普遍超过18个月,宝马的开放策略正是对这一矛盾的精准破解。
这种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车企“封闭式创新”的桎梏。以即将于2026年量产的新世代车型为例,其搭载的宝马定制AI引擎可实现毫秒级语义理解,支持连续对话、场景化服务推荐等复杂功能。这背后是阿里超10万GPU集群的算力支撑,以及宝马对中国用户超过2000万小时的语音数据训练。
更深层的战略意图在于数据主权争夺。通过阿里云本地化部署,宝马既能满足中国数据合规要求,又能持续积累驾驶场景、用户行为等核心数据资产。这种“技术合作+数据闭环”的模式,为宝马构建了区别于特斯拉FSD、蔚来NOMI的差异化竞争力,也为后续OTA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埋下伏笔。
从产业视角看,这场合作标志着豪华车企技术路线的分化。当大众斥资70亿欧元组建CARIAD软件部门却屡屡延期时,宝马通过生态合作实现了“轻资产创新”。其2026年量产的时间表,比多数竞品的自研产品提前至少两年,这种效率优势在智能化竞争窗口期尤为关键。正如麦肯锡报告所指:“未来五年,能否构建高效的技术联盟,将决定车企在智能汽车市场的生死。”
当宝马i7的车灯在阿里云数据中心映出蓝色光影,这场横跨汽车与互联网两大产业的生态融合,正在重塑百年汽车工业的价值链。从慕尼黑到杭州,从机械精密到数字智能,宝马的转型证明:豪华车的未来不在于马力大小,而在于算力强弱;不在于钢板厚度,而在于数据密度。在这场智能电动化的马拉松中,谁能在生态协作中创造乘法效应,谁就能定义下一个时代的豪华标准。
所以,宝马与华为、阿里的合作绝非简单的技术采购,而是一场针对中国市场的生态重构。新世代车型搭载的定制AI引擎,深度融合阿里生态的本地服务数据——高德导航的实时路况、饿了么的餐饮推荐、淘票票的影院信息,这些场景化服务将通过宝马智能助理无缝接入座舱。相比之下,特斯拉的本土化服务仍停留在基础导航与娱乐层面,缺乏与用户日常生活的深度绑定。
华为的加入,则补上了另一块生态拼图。鸿蒙系统支持的车载超级终端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手机直接调用车辆传感器数据,实现停车场自动泊车、家庭空调预启动等跨设备协同。这种“人-车-家”三位一体的体验,直击中国用户对智能化的高度依赖痛点。值得关注的是,宝马并未选择与华为合作高阶智驾系统,而是聚焦数字生态互联,这与其“安全优先”的豪华品牌定位高度契合,避免了激进技术路线可能带来的口碑风险。
从市场竞争格局看,宝马的生态联盟已形成差异化壁垒。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虽在语音交互、界面设计上表现亮眼,但其生态广度受制于自有资源;BBA阵营中,奥迪的腾讯车联系统偏向娱乐功能,奔驰的MB.OS尚未展现生态整合能力。宝马通过聚合两大科技巨头的核心能力,构建了覆盖生活服务、智能家居、移动办公的全场景服务网络,这种“生态降维打击”或将重新定义智能豪华的标准。
传统汽车时代,车企与供应商是明确的甲乙方关系;而在智能汽车时代,宝马与华为、阿里的合作模式,开创了“技术共生体”的新范式。阿里不仅提供通义大模型,更派出算法团队与宝马工程师联合开发定制引擎;华为则开放鸿蒙系统底层接口,允许宝马参与功能定义。这种双向渗透的合作,使科技公司从技术供应商升级为战略共创者。
这种变革对行业的影响远超技术层面。在宝马的示范效应下,更多豪华品牌可能放弃“全栈自研”执念,转而寻求与科技企业建立深度联盟。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预测,到2030年,车企与科技公司的联合研发项目将占智能汽车创新总量的60%。与此同时,科技巨头也在借此扩大汽车行业影响力——阿里通过宝马打入高端车市场,华为则巩固了其在车载系统领域的领先地位,这种双向赋能正在改写产业价值分配规则。
更深层的颠覆在于数据主权的重新界定。宝马新世代车型产生的行驶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将与阿里云、华为云深度融合,用于持续训练AI模型。这意味着车企首次与科技公司共享数据红利,但也带来了更复杂的合规挑战。不过,宝马显然押注于合作收益大于风险:据测算,联合开发模式可降低30%的研发成本,同时将软件故障率控制在0.5%以下,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当汽车产业站在机械硬件与数字软件的历史交汇点,宝马的“双线联姻”战略展现了一家百年车企的转型智慧:用开放生态对冲技术不确定性,以本土化创新破解全球化难题。
2026年量产的宝马新世代车型,或将证明这种“借船出海”策略的可行性——不是所有车企都需要自研芯片与大模型,但必须拥有整合顶尖技术资源的魄力与能力。这场合作更深层的启示在于:智能汽车竞争的终极战场,不再是单项技术的比拼,而是生态协同能力的较量。
在去年理想MEGA上市之后,因其独特性,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3月26日,长城重卡Hi4-G技术共创发布会在保定举行。这场以“用户共创”为核心的技术盛会,是行业首次由卡车司机、物流企业代表与工程师同台讲述研发故事,通过真实场景数据与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中国重卡混动技术的价值标准。
技术、责任与行业反思。
比亚迪李云飞呼吁:抵制夸大式宣传,回归理性竞争!
工程师文化推动产业领先之路,经济学家谈比亚迪激动落泪。
工程师精神让学者感动落泪,比亚迪让国内汽车工业从追赶到超越!
不得不说,现在想买台新能源车是真不容易,光比价就能比到怀疑人生,加上销售话术很多,有时候都不知道价格合不合适,一顿忽悠就买回头才知道买贵了。并且还要等3个月才能提车,钱包瘪了往往还选不好好手机。 比亚迪这次直接把王朝网、海洋网7款热销车型价格焊死在地板上!秦L DM-i 、8......
比亚迪王朝、海洋网非智驾版现车限时一口价,最低8.98万元起
汽车和手机,谁更保值?
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经济学家朱民数次哽咽,当提到参观比亚迪工厂的经历,他难掩激动:“这是一代人的骄傲!”这位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学者,用最朴实的语言,讲透了中国制造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逆袭之路。
3月30日,问界M9 2025款先行者在工厂验收交付仪式于赛力斯超级工厂举行。问界首开行业先河,做出新的质量承诺:用户可以亲自参与自己车辆的工厂终检验收,认可才提车。
奇瑞集团一季度累销汽车62万辆 出口持续第一
让子弹飞。
一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何种动力系统,是根据这辆车的设计目标去搭配的,无论插电式还是增程式,本身并没有谁一定好谁一定差的区别,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但如果非得说的话,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保留了机械直驱的部分,适用范围更广,总体效率更高。
日产痛定思痛:中国车企倒逼日系巨头加速产品革新
经济学家朱民谈比亚迪落泪:中国制造业崛起是一代人的骄傲
4月,比亚迪“海洋王朝放大招”,最低8.98万起
2025年4月1日,零跑汽车公布最新交付数据:3月,零跑汽车交付达37095台
比亚迪方程豹科技潮品钛3于2025年3月31日正式开启预售
经济学家朱民谈比亚迪落泪:中国制造业崛起是一代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