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这个曾经让全球富豪排队等待的豪车品牌,如今却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至5.7万辆,相比两年前几乎腰斩。更讽刺的是,它的衰落并非因为BBA(奔驰、宝马、奥迪)的竞争,而是被中国新能源品牌——尤其是小米SU7这样的“新贵”——打得措手不及。
如今,保时捷终于坐不住了。最新消息显示,保时捷的高阶智能驾驶项目即将“卖身”给一家中国头部科技公司。这意味着,这个以“驾驶者之车”闻名的品牌,正在把最核心的智能化技术交给中国企业来补课。
保时捷的困境:豪华车标不灵了?曾几何时,保时捷是富人阶层的“入场券”。拥有一辆911或卡宴,意味着你不仅有钱,还有品味。然而,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小米SU7的横空出世,让市场看到了中国品牌的爆发力——30万的价格,百万级的性能,再加上雷军擅长的“情怀营销”,直接抢走了保时捷的潜在客户。一位保时捷销售曾无奈表示:“以前客户进店就问‘911什么时候能提车’,现在他们先问‘这车和小米SU7比怎么样’。”
问题出在哪?不是保时捷的车不够好,而是它的“豪华”定义过时了。 在燃油车时代,保时捷的操控、发动机声浪、品牌溢价是核心竞争力。但在电动车时代,消费者更看重的是:智能驾驶(高速NOA、城市领航)、智能座舱(语音交互、多屏联动、生态融合)、补能体验(超充网络、换电技术)、情绪价值(社群运营、品牌认同)。而这些,恰恰是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强项。蔚来的用户社群、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华为问界的鸿蒙座舱、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都在用更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方式重新定义豪华。
如果按传统节奏研发,等保时捷的智能驾驶系统落地时,中国品牌可能已经进入L4阶段了选择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是唯一能快速赶上市场期待的方式。
谁会拿下保时捷的“灵魂”?目前,保时捷尚未公布最终合作方,但业内猜测最有可能的是以下几家:华为:ADS 2.0已经是行业标杆,且已有奔驰、奥迪的合作先例。大疆车载:性价比高,技术成熟,适合保时捷的高端定位。百度Apollo:L4级技术储备深厚,但落地能力待验证。小米:虽然SU7刚起步,但雷军的生态整合能力不容小觑。
无论最终花落谁家,这次合作都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在智能汽车时代,技术主导权正在从传统车企向科技公司转移。
写在最后:
保时捷的困境,其实是所有传统豪华品牌的缩影。BBA、法拉利、兰博基尼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中,它们的护城河正在被快速瓦解。
未来的豪华车市场,可能不再由“发动机声浪”和“手工皮革”定义,而是由“算力”“AI”和“用户体验”重新书写。保时捷此次向中国科技公司“卖灵魂”,既是一次自救,也是一次豪赌。
如果成功,它或许能像苹果一样,通过生态合作延续辉煌;如果失败,它可能会像诺基亚一样,成为下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传奇。
而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不仅能在销量上超越保时捷,还有可能定义下一个时代的“豪华”。
最近居然被腾势刷屏了!从奥运冠军到明星都选择了腾势当做自己的座驾!
预售13.98万起!后驱入门版值得买吗?深度试驾方程豹钛3
广汽集团3月汽车销量17.39万辆 环比增长76.2%
三激光雷达+华为乾崑智驾香不香?体验全新极狐阿尔法S6
在3月30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谈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时数度哽咽,提及参观比亚迪工厂后,直言“这是一代人的骄傲”。他对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剖析,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共鸣。
插电混动和增程式,到底谁的技术更加先进?
插电混动、增程混动,到底哪个更好?
近日,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发布回应表示,“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我们对此深感痛惜。 ”
小米SU7夺命2秒:全民智驾背后被美化的智能、被弱化的“辅助”
长安皮卡全系钜惠,七包一免至高优惠2.5万
红旗车居然也有看起来这么年轻时尚的?——红旗天工05
新能源时代,总能看到大家争论插混和増程谁更优,那到底插混与增程技术,哪个更好呢?
插混和增程新能源车到底怎么选?看完你就知道了
外国网红甲亢哥来中国打卡,感觉有点被震惊到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绝对今非昔比、发展迅猛,这次比亚迪也给甲亢哥组织了专场展示,18分钟完整英语原版,没有乱七八糟的美越猴啥的,大家放心观看。
深度解析五菱电池技术,能否定义“人民的电池”技术标准?
人类幼崽整活,怎能没有小迪 要成为厉害的大人,和可爱的小朋友 跟着郑州娃打卡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普馆 一起开比亚迪宋L DM-i智驾版 #郑州娃含迪量100%
为何经济学家朱民谈比亚迪时落泪?因为中国制造业崛起不容易!
原来是这样,行业大佬都偏爱腾势的原因找到了!
增程插混到底谁更强?从技术角度比一比
新能源+全域AI+全体系出海,吉利3月销量背后藏着怎样的降维打击